揭秘廣西天等:如何在塑料大棚中高效種植指天椒?
黃芳梅
天等縣是廣西著名的指天椒產區,常年栽培面積約 40 萬畝(1 畝 =1/15 hm 2 ),產量約 30 萬 t,占廣西指天椒總產量的80% 以上,目前已經形成了從育苗、種植、加工、銷售到餐飲的一條完整產業鏈,全縣有 20 多家辣椒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 10 萬 t,天等指天椒已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遠銷國內外。近年來,指天椒栽培規模逐漸擴大。然而指天椒種植管理過程中常受到雨水等氣象災害的影響,導致辣椒在生長發育關鍵階段易感染炭疽病的影響造成大量辣椒死亡損失嚴重。為更好解決這一問題,提出利用簡易大棚栽培指天椒避免連續陰雨天氣對辣椒植株生長發育造成的不良影響,解決季節性因素造成辣椒病蟲害高發的問題,提高辣椒產量和品質。
1 簡易大棚的構建
簡易大棚應根據種植面積和地形大棚長度一般為 20 ~30 m,寬度 4 ~ 6 m,高度 2.5 ~ 3.0 m。采用鋼架結構,立柱間距一般為 1.5 ~ 2.0 m,橫梁采用熱鍍鋅鋼管,直徑為48 ~ 60 mm,跨度(兩立柱間距離)根據大棚長度和立柱間距計算。骨架材料選擇熱鍍鋅鋼管或鍍鋅圓鋼、鋼筋(用于加固),覆蓋材料使用透光率在 80% ~ 90% 的高透光、耐老化、防滴水的農膜,配件為鋼絲繩、卡扣、螺絲、U 型卡等。建造之前對地基進行處理,地基深度應大于 0.5 m,寬度與大棚寬度相同,使用混凝土澆筑地基,確保堅固。按照設計尺寸,在地基上焊接立柱,搭建橫梁,使用鋼筋加固立柱與橫梁的連接處,將薄膜裁剪成大棚尺寸,將薄膜覆蓋在骨架上,確保覆蓋均勻,使用卡扣、螺絲等固定薄膜,在薄膜與地面接觸的地方,用泥土或沙子壓實,在薄膜與立柱接觸的地方,使用密封膠帶或專用密封條進行密封,塑料大棚應能承受 8 ~ 10 級風力。
2 播種育苗
2.1 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種子放在陽光下晾曬 2 ~ 3 天,篩選出大小均勻的種子。將精選后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 4 ~ 6 h,每隔 1 小時輕輕攪拌 1 次,確保種子均勻吸水,浸種完成之后將種子撈出放入55℃溫水中浸泡 15 ~ 20 min,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卻,或者將種子放入0.1%的硫酸銅溶液中浸泡30 min,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消毒后的種子撈出后用濕布包好,放入恒溫箱或溫暖處進行催芽,保持室溫在 25 ~ 30℃,相對濕度 75% ~ 80%,每天檢查種子發芽情況,適時翻動種子,保持種子濕潤,清水沖洗種子每天 1 ~ 2次,當 70% ~ 80% 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2.2 苗床的選擇與整理
播種前要制作好苗床,通常情況下選擇光照充足、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統、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作為育苗地,保障周邊交通便利便于運輸苗床所需的材料和成品苗。在秋季或春季翻耕,先使用大型拖拉機初步翻耕,然后使用旋耕機精細化翻耕,使土壤更加細膩,翻耕后晾曬幾天,讓土壤風化,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性,耕深度為 20 ~ 30 cm,結合金耕整地,做好底肥施入,通常每畝施用完全腐熟的農家肥3000 ~ 5000 kg,復合肥 50 ~ 70 kg,將有機肥和復合肥均勻撒施在土壤表面,用旋耕機將肥料翻入土壤中。整地結束后制作苗床,苗床寬 1.2 ~ 1.5 m,長視實際情況而定,高度為10 ~ 15 cm,便于管理和澆水。
2.3 科學播種
指天椒的播種育苗時間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春季播種一般在 3—4 月,秋季播種一般在 8—9 月,此時氣溫適宜,有利于辣椒苗的培育和越冬。正式播種前每畝苗床上撒上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300 ~ 500 g 進行土壤消毒。將處理好的辣椒種子均勻撒播到苗床上,然后在種子上覆蓋 1 層薄土,厚度約為0.5 ~ 1.0 cm,以保持土壤濕潤,苗床上覆蓋能用地膜起到增溫保濕的效果。
2.4 苗期管理
出苗前保持棚內日間溫度 25 ~ 30℃,夜間溫度 15 ~ 20℃,出苗后白天溫度 20 ~ 25℃,夜間溫度 10 ~ 15℃,隨著植株生長,當辣椒生長到 2 ~ 3 片葉子后,逐步降低溫度,白天溫度15 ~ 20℃,夜間溫度 5 ~ 10℃,同時向辣椒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或人工補光,確保至少每天 12 h。溫度管理的基礎上還是要加強水肥管理,出苗前保持苗床 80% ~ 85% 的濕度,出苗后苗床濕度控制在 70% ~ 75%,并結合苗床的墑情及時進行灌溉,每次澆水不宜過多,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選擇 09:00 前和16 : 00—17 : 00 以后澆水,避免高溫澆水,結合灌溉在辣椒生長階段,需要進行 1 ~ 2 次的追肥處理推薦,使用 1% 的尿素溶液進行苗床澆濕,每平方米 300 ~ 500 mL,移栽前 1 周,逐步降低溫度,使其適應移栽環境。
3 科學移栽
移栽前需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pH 值在 6.0 ~ 7.0 的沙壤土地塊,保證種植地地勢平坦,便于灌溉和機械化操作。在移栽前 1 個月,需進行深翻土地,深度至少 30 cm,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透氣性和保水性,必要時可使用化學或生物方法進行土壤消毒,消滅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蟲,推薦使用硫酸亞鐵30 ~ 50 kg,結合整地施入到土層以下,或每畝使用 50% 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300 ~ 500 g,撒到地表翻耕到土層以下。
整地處理過程中根據土壤肥力情況,施用有機肥和復合肥,確保土壤養分充足,通常每畝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 2000 ~3000 kg,復合肥 30 ~ 50 kg,過磷酸鈣 30 ~ 50 kg,硫酸鉀10 ~ 15 kg。之后將土地整成寬 1.5 m、高 20 cm 的畦面,畦面間留有 30 cm 的走道。塑料大棚辣椒移栽時間相較于傳統的陸地辣椒種植提前 1 周左右,選擇健康、無病蟲害的秧苗,確保移栽后的成活率。移栽前 3 ~ 5 天,將秧苗移至陰涼處,減少水分蒸發,提高移栽成活率,移栽前 1 ~ 2 天,對畦面進行灌溉,確保土壤濕潤為起苗做好準備。移栽選擇在晴朗無風時,最佳時間為 09 : 00—15 : 00。在畦面上按照株距 30 ~ 40 cm、行距50 ~ 60 cm 的規格開穴,穴深 10 ~ 15 cm,為將秧苗從苗床刀中取出,放入穴中,使秧苗根系舒展,用細土將穴填滿,輕輕壓實,使秧苗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移栽后立即澆水,水量不宜過大,以防止土壤板結。
4 水肥管理
晨或傍晚,避免中午高溫時段灌溉 。
移栽后 1 周內,辣椒植株正處于緩苗期,此時不宜施用大量肥料,以免造成燒根,此時主要以促進辣椒根系生長成果為主。移栽后 2 ~ 3 周植株開始旺盛生長,可第一次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適量的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和花芽分化,通常每畝施用尿素 5 ~ 10 kg,硫酸鉀 8 ~ 10 kg,在花蕾形成和果實開始膨大時二次追肥,以磷鉀肥為主,促進果實發育和提高品質,推薦使用磷酸二銨,追施 10 ~ 15 kg,搭配使用硫酸鉀 10 ~ 15 kg,花果期 3 次追肥,以鉀肥為主,提高果實品質,可用 0.1% 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10 ~ 15 kg 進行葉面噴灑,每隔 7 ~ 10 天施用1 次,連用 1 ~ 2 次。在追肥處理過程中主要采用穴施或條施,將肥料施于植株根部附近,避免直接接觸植株,施肥后及時覆土,減少肥料揮發和流失。結合追肥還是要做好大田灌溉工作,在上述幾個施肥階段要保持田間土壤墑情 60% ~ 65%,推薦采用滴灌或噴灌,以減少水分蒸發和土壤侵蝕,灌溉時間最好選擇在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