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餐飲一向發達,有功底扎實的粵菜,有國際視野的西餐,也有街頭巷尾的小店。這次到香港,有達人帶路,連著三天去吃了五家全新的摩登漂亮飯,各有特色,也代表了新餐飲的發展方向,我總結為:視覺美好、口味融合,落肚的份量和熱量都不高。
這五家店都集中在中環繁華地段,交通方便,唯一的問題是:生意都非常好,記得提前訂位。
先來威靈頓街198號,這是個神奇的大樓,有大班樓、芙蓉無雙、永wing、VEA等名店,還有我們連續要來吃的Whey、Feuille、Hansik Goo,名餐廳密度之高,全港全中國都是第一。
Whey是米一星餐廳,意思是“乳清”。新加坡主廚Barry Quek郭翰文之前在新加坡和歐洲多家名店工作,來到香港后做的菜融合了北歐和新馬風味,視覺豐富、味覺豐厚,但吃起來輕松明快,東西方客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點。
這是我們當晚的菜單,套餐制,每位1380元港幣。
在嘗過小顆的bakkwa bao新加坡肉干包之后,店家招牌buah keluak mi pau帶著濃重香氣上桌,撕一塊,抹上自制帶椰香的黃油,太誘人。buah keluak是娘惹菜里常用的黑果(展示在面包旁),用在面包里是非常好的混搭,烤得焦糖感十足。再好吃也要忍住不加面包,因為后面還有龍蝦飯。
鮑魚底下鋪著的居然是墨魚面,口味帶些酸辣,非常東南亞。服務員端上迷你小杯的啤酒,大家樂呵呵干杯拍照、切鮑魚,用餐氣氛輕松。
現在寧夏的紅酒在各地都有廣泛應用,脆皮烤雞就搭配了一款西拉。
炭烤龍蝦以復古喜慶大花盤上桌,煙霧繚繞如王母駕臨。龍蝦用新馬常用的叁巴醬調味,而泰國茉莉香米的處理就比較復雜,用姜花、椰絲和自制XO醬一起翻炒攪拌過。 所以你說這道菜算粵菜還是新加坡菜或者東南亞菜?年輕一代的食客其實并不需要厘清菜系,好吃就行。
甜品豐富度極高,印象最深也是最受歡迎的是貓山王榴蓮冰激凌,搭上 Royal Caviar Club Cristal魚子醬,咸甜香三合一。
忙了一晚上的主廚Barry Quek來道別,帶著誠懇靦腆的笑容,和傳統印象中的主廚是不是不太一樣?
威靈頓街198號5樓的Feuille是香港米其林一星+綠星,這家店在巴黎是米二+綠星,但價格并不高高在上,中午的五道式體驗菜單才588港幣每位,三杯配酒僅488港幣,晚餐的招牌套餐是1688港幣。
看這份手繪菜單,就是典型漂亮飯的樣子了。在寸土寸金、商務繁忙的香港,能有這樣一個地方吃頓午餐、看看綠色,多好。
我們這次的菜單分為三個部分:谷物和種子;根、莖、葉;花與果。這三部曲代表著植物的成長過程。
一口百香果汁開胃解暑,正是進入沉浸式綠色美食之旅。不要以為這是一家素食餐廳,它是把植物草本結合肉禽海鮮,讓味覺體驗更輕盈,一餐飯下去的負擔也不那么大。同時,大量的食材采購自本地農場,以此達成環保和健康。
配面包的醬是綠色的蒔蘿Pil Pil醬,是本著不浪費廚余的精神,用多寶魚拆出的魚骨熬制,加入青檸汁和蒔蘿調配而成,一改黃油的豐腴,入口清甜。
Feuille的意思是“葉子”,可想而知這頓飯我們將遇見好多葉子,而且都是好看的葉子。
如果單看這個圖,是不是以為這是一幅畫兒?可以吃的畫,大概就是主廚設計菜品的理念之一。
當天的海鱸魚和龍蝦表現都非常出色,你會覺得它們在這里不再是主角,而是為了讓蔬食有更豐富的搭配。
菜單上看到一個上海人非常熟悉的食材:三黃雞,就直挺挺寫著three yellow chicken,胡蘿卜慕斯和蘑菇搭配,是全套菜單里最香濃的一道,作為主菜是合適的。
和開場的百香果飲品呼應,用百香果為主制作的鮮花水果撻來收尾。我個人對可食用花一直有點顧慮,總覺得自己成了“花吃”,但這些確實是健康可食用的,而且誰不愛這好看的樣子呢,現在不光人要出片,菜品也要出片,甜品更是必須要出片。
餐廳主廚 Joris Rousseau出來巡場和客人打招呼,精巧秀美的菜品造型是經這位猛男之手完成,哈哈是“細嗅薔薇”的樣子。
同樣在威靈頓街198號,1樓的Hansik Goo從開業開始就廣受矚目,這是韓國名店Mingles總廚姜珉求開到香港的,如今已是熱門韓料店,早已摘得了香港米一星。
這幾家店都是電梯打開就到餐廳,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本事比上海還大,但細節上毫不馬虎,比如這張不對稱小桌,地方再小也要給客人準備放包包的籃子。這一點,內地貴餐廳們請學一下。
米一星名店的五道式午市套餐每位588元港幣,我不想用“良心價”來形容,我只是狠實在地說:價錢狠實在。
鮑魚粥開場,一心要熱食的同胞們,這個適合大家。
主食有三種:烤魚套餐、海鮮拌飯套餐、烤牛肉套餐。
我選的烤牛肉套餐,非常韓國地搭配了湯和泡菜。這塊韓國牛肉烤得有水平,我把自己滿滿一大盤套餐都吃完了。
然后看看鄰座的海鮮拌飯,看起來也是相當美味吶。
還順了一塊鄰座的烤魚,嘖嘖嘖,這頓飯完整了。
韓餐在全世界的走紅,和韓流、 K - pop的強力輸出有直接的關系,我這些年也非常愛看韓劇,潛移默化就會熟悉并喜愛韓國食物。比如醬汁濃郁的炸雞,看了電影《極限職業》后就非常想嘗一嘗。韓國的食物大多簡單直接,中國人也都容易接受。
炸雞和海鮮餅都是可以在套餐之外零點的,還能點上一杯韓國啤酒,想必是給中午偷閑來吃飯的中環金領們一點小小的放縱。
Hansik Goo也是黑珍珠一鉆餐廳,我們去過之后不久,就見到主廚樸承勛Park Seunghun獲得2025黑珍珠餐廳指南年輕主廚獎。
威靈頓街198號里的三家新晉融合摩登漂亮飯餐廳:Whey、Feuille、HansikGoo各有風格、各有來處,也各有名廚,但他們來到香港,都是因為同一家公司:灶神集團。這名字起得太絕了,餐廳當然是灶神掌管,難怪灶神集團的餐廳開一家火一家,是名副其實的香港米其林收割機、名店熱門店締造者。
想起我早在2019年去過灶神集團的營致會館,當時還是新店,后來見它躋身米二星,成了中環金融人士的精致飯堂。時隔六年,灶神集團旗下已經擁有了全明星餐廳陣容,家家都是米其林,而且叫好又叫座,在現在的市場上相當不容易。
除了在威靈頓街198號里有三家餐廳,灶神集團在不遠處的擺花街8號還有兩家店:2樓的志JEE和3樓的Testina。灶神集團的辦公室就在這個樓里,可謂風水寶地。
我們去到志JEE里面的一個包房,這幅照片代表著這間餐廳會有傳統的香港味道。志JEE的廚師搭配是比較少見的中西配:“營致會館”的蕭顯志師傅與新一代法餐主廚李韋杰做了跨越法粵的嘗試和組合,不是快閃或者四手,就是餐廳日常的出品。
于是前菜會有魚子醬甲魚凍和藍蟹肉多士,湯品則是地道的粵式花膠響螺湯。
這道菜上桌時,瞬間驚艷。造型這么美,居然是龍井茶熏帶魚卷。用了法式酥皮的做法,帶魚去骨取肉,和鵝肝疊加卷成花朵的形狀,還用了波特酒和干邑,口感豐潤,把好看和好吃結合到這樣的程度,真的是太卷了。
這道菜配了冬趣,說明香港餐飲對內地市場的酒非常敏感,會及時把一些熱門好酒用到餐廳。粵菜食材、法餐技法,搭配紹興酒,這樣的組合就是該在香港誕生的。
宮保鵪鶉腿和豬頭炆豬舌,看著像法餐、吃起來是粵味,自由穿行在粵法之間,我們吃得興趣盎然。這樣的組合是否受歡迎?周二晚的滿座給出了答案。店堂里歡聲笑語,氣氛真好。
喜歡內臟的朋友,你會喜歡我接著寫到的餐廳,請看到最后。
銀魚香蔥炒飯,滿滿一大鍋上桌,分而食之,以炒飯收尾,滿足中國胃。
餐桌上的拉利克藝術玻璃鴿子太美了,襯托著以法式甜品裝盤的杏汁燕窩露。
八道式晚餐每位888港幣,十道式晚餐每位1088元港幣,區別就是多了金絲蠔仔酥和龍井茶熏魚。五道式的午市套餐僅售388港幣,這里我必須用“僅售”來表述,大概是中環上環一帶最具價格優勢的米其林套餐。
在香港吃了這頓晚餐幾天后在杭州的暗香wild yeast餐廳參加了JEE主廚oliver客場到訪和子涵的四手聯彈。中菜新造,兩位優秀青年廚師的作品充滿熱情和創意,會越來越好。
灶神集團所屬幾家餐廳是按照每位38元港幣收配餐飲用水,有汽無汽均可,瞬間覺得內地高端餐廳的水費收得太高了。
擺花街8號3樓的意大利餐廳Testina,久聞這家“米蘭內臟名店”的大名,Testina的意思是豬頭,而它在米蘭的店叫Trippa,就是牛肚的意思。米蘭牛肚店聯手灶神集團開到香港,成就了一家迅速走紅的豬頭意大利餐廳。
走進店堂,招貼畫帶著俏皮,大家在提示大家:放松,來享用美食。
前菜第一道牛舌就讓人驚喜贊嘆:這怎么處理的,這么嫩,這么滑,沒想過可以擁有這樣的舌吻。
傳統牛肚包里的牛肚是軟爛的,在這里被炸出了薯條般的香脆空氣感,絕對下酒一流。都說中國人和意大利在烹飪上有好多相同之處,中廚可以學習下如何把牛肚搞得這樣香脆。
這道雞雜意面是好多內臟愛好者的熱烈推薦,一看、一聞,確認也是我的菜。這不光用了中餐炒雞雜會用的雞心雞肝雞肫,還用上了雞子和雞冠,沒有腥膻味,調味濃郁而干凈。拌著手工雞蛋寬面,這完全是一道王炸單品。不過據說雞雜是從意大利空運而來,成本好像有點高。
你會發現主廚的擺盤極具造型感,他一定要擺出陣型才行。
來自米蘭的主廚Marco Xodo全程笑瞇瞇地看著我們用餐,越看越臉熟,原來他之前在外灘Bombana那里工作過,他在香港的菜品顯然更具個人風格,搭配也更靈動大膽。
又一道重點來了:招牌豬頭肉。服務員上菜時拍拍臉說:這是豬臉肉。顯然是燉熟后壓制成方形然后煎炸過,他們是不是知道中國有句話叫“腦袋是方的”,意思是死腦筋、不機靈。但我們吃這里的菜,覺得主廚的腦子太好用了,手藝也好,中國食客一定喜歡這種多汁香濃的口感。
一頓牛豬內臟的罪惡大餐,吃得心滿意足,需要雪芭、奶凍、焦糖的清理,讓人從那種迷迷瞪瞪的賢者狀態中醒來。
以上,就是此次香港之旅品嘗的五家摩登漂亮飯,分別是灶神集團旗下的:擺花街8號2樓志JEE和3樓Testina;威靈頓街198號UG層Whey、1樓HansikGoo、5樓Feuille。從法粵交融到米蘭風味,從新加坡新派料理、潮流家庭式韓餐到法式植物蔬果美學,每家店的特色都非常明顯,烹飪、服務、環境也都精美優秀。集中在這一片寸土寸金的商業旺地,值得大家到香港時專程探訪。
吃這五頓飯,我在附近蹓跶了好多次,這段石板街可以爬坡上行,非常適合消食。
好久沒寫長文,謝謝有耐心看到最后的朋友。讀圖和視頻時代,偶爾坐定了寫個長文,挺有意思的,也方便信息匯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