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平的困境
除了對前途命運的迷茫和理財實踐中的感悟,出社會后,動搖我無神論信仰的第三個也是最關(guān)鍵的點,是我對一個字眼越發(fā)敏感——公平
陽光公平嗎?大地公平嗎?
高中學(xué)過一篇名叫《地下森林斷想》的課文,是女作家張抗抗的名作
文章追溯了位于黑龍江省的一片雄壯的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
在那片由于火山爆發(fā)引起的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峽谷里,陽光無法照入其中,所以峽谷里從來沒有機會孕育任何生命
于是張抗抗?jié)M懷傷感地寫道——
都說陽光是公平的,在這里卻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對它的歡呼致意,卻從來沒有到這深深的峽谷的底部來過
它吝嗇地在崖口徘徊,裝模做樣地點頭。它從沒有留意過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將它遺忘了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幾束光線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窺測,也是斜視著,沒有幾絲暖意
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
陽光是公平的么?峽谷莫非不明白?
千萬年就這樣過去了,突然有一天,人們在昔日的死火山口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跡,那片幽暗的峽谷里竟然柞木蒼郁,松樹成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聳立著一片蔚為壯觀的森林
有人便為之取名“地下森林”
于是張抗抗發(fā)出感嘆:“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么,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們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驕子,謝謝你的啟迪”
高中讀到這篇充滿哲學(xué)味的散文時,深感震撼,趕緊寫了一篇讀后感:《論命運的不公與生命的公平——讀〈地下森林斷想〉有感》
我還引用海明威的名言做題記:“一個人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但就是打不敗他!”
我在文中寫道——
陽光真的不公平?
不!陽光是公平的!
陽光從來都沿直線傳播,他早與萬物定下盟約:長得高的便能得到我的滋潤
這是規(guī)律,是必然,是客觀存在
不公平的,只能是命
命,這可能是個千古難題啊
人出生伊始,就伴隨著終生無法改變的命,其他動植物也一樣
但孱弱的小苗何以違抗大自然的殘酷判決?
當(dāng)鳥兒銜著他掠過平原時,他心動過
當(dāng)鳥兒將他遺棄在峽谷時,他失落過
但他不甘心,他決不甘心就這樣毫無意義地結(jié)束自己短促的生命!
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fā)
于是他選擇了那條鋪滿泥濘與陡峭,遍布荊棘與坎坷的生長之路
是的,他決不認命!他要靠自己的意志把宿命砸得稀巴爛!所以他迎來了陽光的滋養(yǎng),迎來了人們的敬仰!
他自強,所以他創(chuàng)造了奇跡!
上帝在給你不公命運的同時,也把一份公平的生命賜予了你
時刻不要忘了,人生只有一次,不是你打敗命運,就是命運把你消滅,斗爭的結(jié)果惟有你的意志才能把握
人的自由意志擁有巨大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事物發(fā)展方向的也只可能是內(nèi)因
所以永遠銘記:再殘酷的命運,你都有能力將之征服!
人人生而平等?
一如我在第一章引用的那些高中時代作品,初生牛犢的我在這篇讀后感中也注入了青春的激昂和豪邁,大有電影《哪吒》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既視感,還運用唯物辯證法來論證最后的正能量結(jié)論
我的邏輯很清晰:
每個人生來抽到的“底牌”不同,有人健步如飛,有人四肢不全;有人生性聰慧,有人智力低下;有人生在富賈之家,一生享不盡錦衣珍饈;有人生在貧賤之家,一生為生計奔走勞碌;有人生在盛世,安康幸福;有人生在亂世,顛沛流離……
這叫什么?這叫“命運”
天意如此,人力無可為
與此同時,每個人都有且只有一次生命,這又非常公平
每個人都能運用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選擇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你可以選擇隨波逐流,虛度一生,也可以選擇奮發(fā)圖強,拼搏向上
這叫什么?這叫自由意志
用自己不屈服、不認命的自由意志對抗那看似強大的命運,就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
就像貝多芬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屈服!”
這種論調(diào),積極向上,催人奮進,讀來倍受鼓舞,標(biāo)準(zhǔn)的高分應(yīng)試作文
但高分作文說的,就是真理嗎?
不可否認,為了鼓勵孩子努力學(xué)習(xí),中小學(xué)語文教科書都會鼓吹這種論調(diào),現(xiàn)實中也的確不乏這種逆天改命的案例,最著名的有張海迪、海倫·凱勒,甚至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這種草根逆襲代表,也算“勵志典型”
學(xué)生時代我也相信這種論調(diào),出社會后才意識到,張海迪是天才,海倫·凱勒也是,但絕大多數(shù)四肢健全的普通人的腦袋瓜,遠不如這兩位殘疾人那么好
學(xué)校里,老師總拿愛迪生的名言激勵學(xué)生勤奮學(xué)習(xí):“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潛臺詞是,后天的勤奮比先天的聰慧重要得多!
類似說法還有很多,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天道酬勤……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后來我才知道,這是斷章取義,愛迪生后面還有半句話才是重點:“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加起來都重要”!
“靈感” VS “汗水”
在愛迪生看來,自己能成為發(fā)明大王有兩個要素,一是汗水(勤奮),二是靈感(天賦)
然而勤奮的人一抓一大把,天才卻屈指可數(shù)
所以表面上看,通向成功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汗水”上,世人看到的也都是你的不懈付出,但決定你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卻是那看似虛無縹緲卻又命中注定完全不受主觀能動性控制的“靈感”
否則你如何解釋,19世紀末研究電燈的人那么多,偏偏愛迪生搗鼓成功了呢?
同理,為什么人人都會面臨死亡,只有莫扎特死前寫下不朽的《安魂曲》?
為什么聾子那么多,只有貝多芬在耳聾狀態(tài)下寫出氣勢恢弘的“貝九”?
為什么中國有那么多人打籃球,卻只出了一個姚明?
是姚明平時刻苦訓(xùn)練嗎?
當(dāng)然刻苦,但劉煒訓(xùn)練也很刻苦
為什么當(dāng)年上海隊的好兄弟,一個成了世界級籃球巨星,一個卻只是NBA的匆匆過客?
歸根到底,因為劉煒只有190,姚明卻有227
在籃球場上,姚明身高上的先天優(yōu)勢是劉煒再怎么努力訓(xùn)練也追不上的
有人會說,為什么劉煒一定要和姚明比?成功的定義,不該狹隘到打敗所有對手,站在世界之巔
畢竟,每個體育項目的金牌只有一枚,每次考試的第一名只有一位,拿不到金牌或第一名不代表不成功,能超越過去的自己,已是成功
反過來說,縱然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可能成功
天賦早已確定,學(xué)校無能為力,能做的就是激發(fā)學(xué)生能動性,又有何不對?
這么說當(dāng)然沒錯,我們普通人也并不奢望擁有姚明的身高、張學(xué)友的嗓音或愛因斯坦的腦袋,但這并不能掩蓋人生而不平等的客觀事實
上天并沒有公平對待每一個人
性別、膚色、智商、長相、體魄、家庭出身乃至所處時代環(huán)境都有著顯而易見的巨大差異,這些鴻溝想靠后天的主觀意志去彌合,難于上青天……
個人命運如此,國家命運亦然
為什么漢人生活的平原如此肥沃,物產(chǎn)豐富,藏人居住的高原卻如此貧瘠,只能產(chǎn)點青稞?
為什么海灣國家單憑上天賜予的豐富石油就輕松富甲一方,而資源匱乏的日本卻要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擠身發(fā)達國家?
為什么希臘人每天享受地中海的旭日和清風(fēng),冰島人卻要終年承受刺骨的寒風(fēng)?
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忿忿不平地質(zhì)問上帝:
憑什么把廣袤的平原,奔流的大河和豐富的礦藏賜給中國人,卻把無盡的地震臺風(fēng)火山海嘯,留給我們?nèi)毡救耍?/p>
憑什么?你憑什么這么偏心?
上帝默不作聲,好像從不曾看見這一切……
這又回到第二章探討過的“青藏高原為什么在那里”的無解問題
由此可見,我們的教育反復(fù)強調(diào)“汗水”的重要性,有意削弱或掩蓋“靈感”的重要性,不正說明人類在面對眾多先天不公平待遇時的無可奈何嗎?
“我有一個夢想”
自然造化形成的不公,人類只能無奈接受,但人類自己制造的社會不公,為什么也會長期持續(xù)呢?
公平的缺失,幾乎是人類史上引發(fā)一切社會動蕩的根本原因
古往今來,那些最智慧的頭腦都在追求一個夢想——人類社會的永久公平正義
孔子憧憬的大同世界,是一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世界
馬克思描繪的共產(chǎn)社會,是一個徹底消滅私有制,推行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的社會
兩者核心理念都在“公平”二字上,無非手段不同,前者想要依靠道德教化實現(xiàn),后者希望利用制度設(shè)計達成
推而廣之,柏拉圖的夢、盧梭的夢、華盛頓的夢、玻利瓦爾的夢,孫中山的夢、甘地的夢、切·格瓦拉的夢、馬丁·路德·金的夢、曼德拉的夢……都是想在先天不公平的自然環(huán)境中,盡可能讓每一個人在后天獲得最大限度的社會公平
包括公平接受教育、享受醫(yī)療、參與選舉、競爭工作、獲取財富和社會地位的權(quán)利……
1776年頒布的美國《獨立宣言》對人類社會最大的貢獻,在于它提出的五條基本原則——
我們認為以下真理不言而喻:
一、人人生而平等
二、造物主賦予他們?nèi)舾刹豢勺尪傻臋?quán)利
三、這些權(quán)利包括生命權(quán)、自由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力
四、為保障這些權(quán)利,人們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政府的正當(dāng)權(quán)力來自被治者的同意
五、當(dāng)任何形式的政府破壞了這些目標(biāo),人民就有權(quán)、有責(zé)任改變它或廢除它,以便按照以上原則重新構(gòu)建政府
1963年,馬丁·路德·金發(fā)表了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重申了美國夢的精神:“我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xiàn)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時至今日,“人人生而平等”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普世價值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孔子2500年前做的夢,托馬斯·杰弗遜240年前做的夢,馬克思170年前做的夢,馬丁·路德·金60年前做的夢,今天依然沒有實現(xiàn)?
關(guān)系改變命運?
我追問的這個問題,可能會讓不少讀者啞然失笑——不公平,不是社會上普遍存在,早該習(xí)以為常的嗎?
因為現(xiàn)實生活告訴我們,不僅“靈感”比“汗水”重要,“關(guān)系”往往也比“汗水”重要
想靠知識改變命運,當(dāng)然有可能,但要付出太多汗水
相比而言,靠關(guān)系改變命運,輕松得多,成功概率也高得多
不時聽到老同學(xué)埋怨,許多年紀比我們大10歲、20歲的領(lǐng)導(dǎo),腦子不見得比我們聰明,工作能力不見得比我們強,看待問題也不見得比我們更細致深刻,但他們就是你的領(lǐng)導(dǎo),你毫無辦法
原因無非兩條,一是他比你早生N年,碰巧抓到時代紅利——因為命運不公
二是他有關(guān)系,比如是老板的小舅子,或者父親是集團黨委副書記——還是命運不公
于是許多年輕人揶揄道:“投胎是門技術(shù)活”
不是說“人人生而平等”嗎?不是說“知識改變命運”嗎?
為什么當(dāng)年的窮娃娃今天大學(xué)畢業(yè)后,哪怕在招聘會擠破頭皮也依然找不到一份收入體面的工作?
為什么當(dāng)年高考落榜的富二代卻能出國鍍金,回國后通關(guān)系進國企找了份輕松體面的工作呢?
是窮娃娃學(xué)習(xí)不努力,工作不認真,還是富二代投胎投得好呢?
今天全世界都存在一個現(xiàn)象:貧富差距拉大+階級愈加固化
富人的孩子大概率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大概率還是窮人,窮人的孩子想靠“汗水”改變命運越來越難——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沒“關(guān)系”,沒人托舉
遠的不說,近的就有兩個鮮活案例
一是協(xié)和4+4事件中的董襲瑩,不就是投胎水平一流,又強行給自己作死的非典型案例嗎?
二是你老爸在興業(yè)銀行存1000萬,你就能獲得名企實習(xí)機會,未來起薪更高
公平的悖論
2004年,網(wǎng)友“麥子”發(fā)表了一篇轟動一時的文章《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20年后的今天,這句話依然是能引起底層廣泛共鳴的梗
“麥子”用平靜的口吻寫道——
我的白領(lǐng)朋友們,如果我是一個初中沒畢業(yè)就來滬打工的民工,你會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嗎?不會,肯定不會
比較我們的成長歷程,你會發(fā)現(xiàn),為了一些在你看來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卻要付出巨大努力
從我出生那刻起,我的身份就與你有天壤之別,因為我只能報農(nóng)村戶口,而你是城市戶口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非要來城市?農(nóng)村不很好嗎?空氣新鮮,又不像城市這么擠
可農(nóng)村沒有好的醫(yī)療條件,物質(zhì)供應(yīng)也不豐富,因為農(nóng)民掙錢少,貴一點兒的東西就買不起,所以商販也不會進太多貨
考上大學(xué)是我跳出農(nóng)門的唯一機會。眼看周圍同學(xué)一批批落馬,前面的道路越來越窄,我這個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憂
進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長就告訴我們這三年只有一個目標(biāo)——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中秋節(jié)的晚上還在路燈下背政治題
我們的考卷一樣,分數(shù)線卻不一樣,但交的學(xué)費又一樣。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來光學(xué)費就要2.4萬,2003年上海某大學(xué)以“新建的松江校區(qū)環(huán)境優(yōu)良”為由,將學(xué)費提高到每人每年1萬元,加上其他費用,四年總共要花6.6萬
6.6萬
對于一個上海城市家庭來說也許算不上沉重負擔(dān),可對一個農(nóng)村家庭,簡直是一輩子的積蓄
我很羨慕大城市的同學(xué)多才多藝,知識面那么廣,而我只會讀書,我的學(xué)生時代只有學(xué)習(xí)、考試、升學(xué),因為只有考上大學(xué),我才能來到你們中間,與你們一起學(xué)習(xí),一切都必須服從這個目標(biāo)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學(xué)的嘲笑,幾個星期不吃一份葷菜,周末全天泡在圖書館……我想畢業(yè)后能在上海掙一份工資時,我會和你這個生長在都市里的同齡人一樣,做一個上海市民,而我父母也會為我驕傲,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終于畢業(yè)了,在上海工作難找,回家更沒就業(yè)機會……
如今的我在上海讀完碩士,有一份年薪七、八萬的工作
我奮斗了18年,終于可以與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已融入這座國際化大都市,與周圍的白領(lǐng)朋友沒什么差別。可我無法忘記奮斗歷程中那些艱苦的歲月,無法忘記那些曾經(jīng)的同學(xué)和他們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夙愿
看到這里,不知你有沒有一種淚流滿面的沖動?
盡管力哥本人就是“麥子”口中羨慕不已的上海城市家庭的孩子,但我依然為這巨大的城鄉(xiāng)差距和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感到痛心
為什么人人都渴望和平,戰(zhàn)爭卻總是不可避免?
為什么人人都呼喚公平,公平卻總是遙不可及?
如果公平是世間真理,為何人類無論如何拼命追求總是無法實現(xiàn)?
如果不公才是世間真理,為何人類不能坦然接受這個事實,偏偏喜歡不認命,非要和命運死磕,費盡心思去追求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呢?
所羅門王感嘆:
“我又轉(zhuǎn)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因此,我贊嘆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并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傳4:1-3)
如果這世界真是神創(chuàng)造的,祂為什么沒有公平對待每一個人?為什么對人類社會的種種不公不義視而不見呢?
The answer my friend,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