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別報道
八十年前的硝煙雖已散盡,但歷史的回聲永遠激蕩在中華大地。在冀中平原上,一個名叫大豆口的村落,以一壇壇帶著戰火余溫的燒酒,書寫了中國軍民浴血抗戰的獨特篇章。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這段塵封的紅色傳奇再次綻放出耀眼光芒;
千年酒香,孕育紅色火種
沿著滹沱河蜿蜒的河道前行,大豆口村的釀酒歷史可追溯至西漢時期。因地處河患頻發的下游區域,耐旱的高粱成為村民賴以生存的主要作物,也為釀酒產業奠定了天然基礎。世代相傳的“地缸發酵”古法工藝,在村民手中薪火不絕,家家戶戶飄出的酒香,逐漸凝聚成村落獨特的文化基因。當抗日戰爭的烽火燃遍華北,這份傳承千年的技藝,悄然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
1938年,冀中區黨委、行署、軍區在安平成立,嚴峻的戰爭形勢下,醫療物資極度匱乏,連基本的消毒酒精都成為奢望。就在此時,大豆口村的紅高粱酒進入了八路軍指揮員的視野。經過反復驗證,其高度數與天然殺菌特性,成為戰地醫療的“救命良方”。在軍區警備旅的號召下,村里17名釀酒匠毅然放下酒壇,扛起鋼槍,在戰火中組建起特殊的“釀酒班”。自此,“抗戰老酒”不僅承載著醇厚的酒香,更肩負起挽救戰士生命的重任。
戰火淬煉,酒壇里的家國情懷
在硝煙彌漫的冀中戰場,“抗戰老酒”演繹著超越飲品的多重角色。戰士們用它擦拭傷口消毒,在嚴寒中汲取暖意;打了勝仗時,一碗老酒更化作歡慶勝利的豪情。釀酒班班長劉蘭生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的酒缸旁,永遠架著步槍?!边@些釀酒工人白天翻拌酒曲,夜晚化身警衛戰士,多次在日軍突襲中拼死保衛軍區指揮部。趙同表等四位年輕工匠,更是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保衛戰的硝煙里。
大豆口村的酒坊,還是隱秘的地下交通站。村民們以運送酒料、售賣酒水為掩護,在敵占區與根據地之間傳遞情報;酒壇夾層里藏著的密信,讓無數關鍵信息突破日軍封鎖。在白色恐怖最嚴峻的時刻,正是這些看似普通的釀酒工人,用智慧與勇氣守護著抗戰的火種。
薪火相傳,紅色匠心鑄就新傳奇
抗戰勝利的曙光升起后,大豆口村的釀酒人將紅色基因融入傳承。1988年成立的衡水興安酒業有限公司,在保留“陶缸發酵、老五甑蒸餾”古法的同時,引入現代工藝,讓“豆口醇”品牌香飄四海。如今,走進酒廠車間,斑駁的陶缸與現代化生產線交相輝映,正如那段歷史與當下的對話——每一滴酒液中,都沉淀著先輩們的熱血,也涌動著新時代的匠心?!岸箍诖肌辈粌H在當地家喻戶曉,銷售區域更是拓展至全國,讓更多人品嘗到這份蘊含紅色基因的美酒。
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將共同回憶那段崢嶸歲月。“我們不僅要讓酒香傳得更遠,更要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酒廠負責人的話語,道出了全村人的心聲。
從西漢古渡的酒香,到抗戰歲月的烽火,再到新時代的品牌振興,大豆口村的燒酒早已超越飲品范疇,成為鐫刻著民族記憶的精神圖騰。八十年后的今天,當我們端起這杯凝結著歷史溫度的“豆口醇”,品味到的不僅是醇厚酒香,更是一個民族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這份紅色傳奇,必將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繼續書寫屬于中國人的奮斗故事。大豆口村的抗戰燒酒品牌不僅是一種酒的象征,更是一部生動的抗戰史書,激勵著人們珍惜和平、砥礪前行。(賈占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