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的高中同學,第四次參加高考終于考上了大專,他的女友參加高考5次,還是落榜了。那可是1980年代,考上大專會分配工作的,幾分的差距,讓同學成了吃公家飯的大學生,他的女友落榜,只能回家當農民。
那同學重感情,大專畢業后,馬上和女友結婚了,他留校任教當老師教學生,老婆在校門外開了小飯店為生,夫婦倆搭伙過日子,相愛一輩子。
同村的遠房姑姑,也是參加高考4次,卻最終落榜,回村里當了民辦老師,在高中復讀三年已經是年齡大的大姑娘了,所以工作不久就相親訂婚了,訂婚不久,姑姑參加了鄉村教師招考,姑姑考上了,成了公辦老師。
姑姑是吃公家飯的老師,而訂婚的小伙子是農民,差距太大了。姑姑也曾猶豫退婚,可最終怕被人戳脊梁骨,還是和小伙結婚了。
兩個人安安靜靜的過了一輩子,姑姑后來極其重視孩子的教育,最終孩子考上了人民大學,圓了姑姑的大學夢。
路遙寫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男主角孫少平是高中畢業的煤礦工人,和省委副書記的大學生女兒田曉霞談戀愛,孫少平的妹妹孫蘭香在西工大讀書,戀人是同班的男同學,省委副書記的兒子。
這些例子,放在現在,沒有人相信,也不可能發生,但在那個年代,卻經常有。那個年代,個人沒多少財富,所以婚姻更多的看感情,對財產考慮的少。那時結婚也簡單,就是覺得情投意合,覺得年齡到了,就找個人結婚了。
我在大廠工作時,師傅說起他的婚姻,說大學畢業那年都24了,特別想結婚,就在認識的姑娘中找,和對方一表白,對方就同意了。
結婚也簡單,就是向行政科申請了一間筒子樓,把兩張床并做一張床,買了鍋碗瓢盆,爐灶,一起搭伙過日子了。 至于結婚儀式,師傅是回老家辦了酒席,這個儀式肯定不能省,兒子成家立業,是父母一輩子的大事。
師傅剛剛工作一年,和單位的同事并不熟悉,所以只邀請了幾個同一年參加工作的同事,做幾個菜,開幾瓶酒,和同事慶祝一下,在筒子樓的小屋一醉方休。
現在生活好了,財產多了,考公上岸,先斬意中人。婚姻更多的是門當戶對。 像路遙筆下那樣來自家庭環境差異極大的結婚案例是不可能發生了,大多數的婚姻是師傅這樣的例子,兩個人出身一樣,學歷一樣,工作一樣。 你是什么樣的人,你是什么家庭出身,大概率你的愛人也是什么樣的人,也是什么出身,靠婚姻改變命運的大門關閉了。
現在的婚姻,講感情少了,講財產多了,結婚成了財富比拼,離婚成了分財產的零和游戲,這樣玩下去,結婚的人越來越少,離婚的人越來越多。 都不想吃虧,都想贏,那就都不想結婚了,都不想結婚了,就不用雞飛狗跳的鬧離婚了,這個世界,也就消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