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在哈佛演講的25歲中國女生這事最近鬧得挺大的,首先還是簡單帶大家回顧一下事件經過以及后續被扒出來的多重信息。
近日,在哈佛大學2025年畢業典禮上,中國女留學生蔣雨融以《守護人性》為主題,呼吁多元共情和全球化理想,強調 “人類興衰共通”,結合其自身在蒙古幫助非洲學生操作中國電飯煲的經歷,主張跨越政治分歧巴拉巴拉。
其演講獲得哈佛師生起立鼓掌,有部分媒體急匆匆表態稱其展現“中國青年的國際擔當”。但更多網友則是批評其內容“白左化”、“空洞且理想主義”,片面迎合美國政治正確,回避巴以沖突、中美對抗等現實政治矛盾等。
其后,網友扒出其父親蔣志明系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綠發會)專項基金負責人,該組織因接受境外資助、推動“反對三峽工程”、“海洋監測”等敏感項目,被國安部門警告涉軍事數據收集。而綠發會副理事長周晉峰則直接推薦她進入哈佛肯尼迪學院,該學院的國際發展公共管理碩士項目被扒出專為培養“美式意識形態代言人”。
這一路扒下來,屬于是本來想露臉結果把屁股露出來了。引發輿情后這家伙還想找補,特意通過媒體發聲否認走關系進入哈佛,甚至稱自己在國內讀初中時曾遭受過嚴重的校園霸凌……我們來看看她具體是怎么說編的。
又臭又長的裹腳布不看也罷,省流版:她說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她爸不怎么管她。初中時遭受過被扒光衣服等嚴重校園霸凌,熬過“最痛苦日子”后,先是沒加分考上青島頂尖高中,然后又沒走后門被英國最嚴格的高中錄取。
她承認自己確實在綠發會工作過,也收到了實習生推薦信,卻沒用在申請哈佛上(因為最終用的是其他推薦信)。她還表示曾因學費不夠,被迫推遲了一年入校。
那么問題來了,一方面從小和她爸不怎么來往,另一方面卻又靠她爸實習拿推薦信;初中同學家境不好就是她自己家境不好,都是機會,結果海外高中和大學留學的高額學費卻一分不差。立個“普通家庭逆襲”的人設都漏洞百出。
更搞笑的還有下面這視頻,你用不著關心她羅里吧嗦說了什么,就看她身后那倆老頭怎么打架就行,她在鏡頭前大談“人類同興衰”,卻連身后的打斗都視而不見,還不如一條去“勸架”的狗。
反正這種人吧,就倆字——“虛偽”!你看她盡說些什么屁話:
“全球挑戰突然變得私人化。世界上如果任何一個女人買不起一片衛生巾,我便不配稱富足;如果一個女孩因懼怕騷擾而不敢踏入校門,那便是對我尊嚴的踐踏;如果一個小男孩死于一場他從未發動也從未理解的戰爭,我的一部分也和他一起死去”。
表面上看悲天憫人,高呼什么“全球女性衛生巾自由”、“遏制性騷擾”、“不要戰爭要和平”等等,夸夸其談,口若懸河,卻對當今世界的真實局勢視而不見,中美之間貿易戰、軍事圍堵等結構性矛盾是決計入不了她眼的。
還有什么“緊張的局勢帶來誤解”、“因為簽證陷入不確定性”……特朗普的政策、美國的霸權主義被如此輕描淡寫,帝國主義本質是無論如何不敢去觸碰的。都2025年了,還在試圖以“地球村”幻想來消解東西方的生死博弈。
這樣一種拋開政治談關懷的圣母敘事,本質上還是迎合西方政治正確的投機話術。這也難怪大V平原公子稱其為“程心”,竟能如此相像!
其父任職的“綠發會”也借環保之名行意識形態滲透之實(比如反對基建、擅設海岸監測等),與其標榜的“國際發展”可謂是遙相呼應——國際可以發展、中國必須放緩。
而關于推薦信這方面,雖其自稱未提交,但同樣暴露出了精英圈層資源世襲的潛規則,這一點之前另外某小姐已經鬧得天翻地覆,不再贅述。
你再看她穿的這身衣服,美其名曰“中國傳統服飾”,實際上還是清末傅滿洲的翻版。她以為自己在搭建什么“跨文化橋梁”,實際上只不過在展現她的“皈依者狂熱”罷了。
要穿衣服就好好穿,沒有傳統服飾漢服,直接穿個西服也沒什么。“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捫心自問,她有這個資格嗎?
接下來我要就蔣雨融這次的爭議,好好談談我們中國文科生到底該怎樣發揮自身的價值。先插播一個新聞,。距離去年他提出對新聞專業的異議,剛好過去一年了。我此前也多次發文力挺他,現在繼續延伸一下。
我自己作為一個文科生,深知如今文科被污名化,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很多文科學科沒能夠找準自己的定位。一句話概括就是長期脫離中國實踐,只知道充當西方理論的復讀機!
很多所謂的文科學者,還在用福山“歷史終結論”唱衰中國,用亨廷頓“文明沖突論”跳動對立。咱們用30年時間完成國防積累,用40年完成工業化,脫貧8億多人,建成全球最大數字社會、最大工業市場,理科生在科技和軍事領域披荊斬棘,那么文科生們這時候應該做什么?當然是建構好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比如如何用中國話語來解釋“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如何將“一帶一路”實踐提煉為新發展范式?如何將“脫貧攻堅”經驗轉化為全球治理智慧?這些都是要靠文科生去提煉總結的!讀那么多圣賢書,結果到頭來成了胖翻譯,這合適嗎?
文科的價值不在于翻譯幾本《民主的細節》,而是扎根自身土地去書寫新時代的《尋烏調查》。像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黃文秀,就是在用生命詮釋什么叫“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前些年熱播的《覺醒年代》也是做到了將馬列主義中國化歷程轉化為了令青少年共鳴的熱血故事。
我還能舉出很多例子證明不是文科沒用、也不是文科生沒用,而是很多文科從業者沒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像上面蔣雨融這樣的騎墻派,妄想以“超然中立”的姿態去攫取東西方雙重紅利,結果卻是既讓美國人覺得政治正確味太沖,也讓中國人覺得生理不適產生反感。
兩頭都想吃,那一定是兩頭都白吃。中國的文科生要想在當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里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要么繼續做西方敘事的傳聲筒,要么轉而做中國文明的解讀者,沒有中間道路可選。
真正的文科價值,在王紹光《民主四講》破譯西式民主迷思,在曹錦清《黃河邊的中國》記錄鄉土巨變,在“觀視頻”青年用短視頻解構霸權話語。它不在哈佛畢業典禮的鎂光燈下,而在甘肅治沙林場的風沙中、在義烏商販的賬本里、在華為法務部對抗長臂管轄的訴訟文件上。
最后我想說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也曾有一群文科生,或扎根本土、或遠赴重洋,其中大部分人都做到了立足中國實際,去解決中國問題。我們只要能向他們學習到哪怕一點點,也足夠受用終身,但關鍵一定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正如平原公子所說——人民能夠認可深入群眾、調查研究、努力實踐、用心去改變世界的人;人民不能認可滿嘴高頭講章、胸中實無一策、十指不沾泥、到處刷履歷的“魏晉清談家”。
(全文完)
關注小號防失聯
為了保持正常接收推文
還望大家能夠將“少爺寫春秋”設為星標
并多多點亮右下角“在看”
拜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