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062
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來源:身在國企心在江湖
作者:東坡小姐
今年2月,東風股份(600006.SH)與長安汽車(000625.SZ)公告,雙方的間接控股股東兵裝集團、東風集團兩大央企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備受業界矚目。
4月,電力央企資產重組動作頻頻。國家電投集團、中國華電集團、國家電網公司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方案。
5月以來,先是中國船舶(600150.SH)與中國重工(601989.SH)換股吸收合并申請獲上交所受理,標志著全球船舶工業史上規模最大的重組案進入實質性階段。后有中國稀土表示正配合集團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擇機開展并購重組......
今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之年,隨著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深入實施,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持續向縱深推進。
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個點就是:國央企“合并重組潮”,以及“兩非”(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兩資”(低效無效資產)的剝離和清退。這代表著,有一部分國央企,可能退出歷史舞臺,比如:
1、業務重合、同質化競爭、行業產能過剩的國央企,可能面臨合并重組。
一方面,一部分國央企,“大而不強、過度競爭、功能分散”;另一方面,一些行業業務重疊、資源分散,導致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
典型如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導致利潤下滑,為應對這一問題,國資委表態將推動三大整車央企的戰略性重組,以解決央企資源分散、重復投入、同業競爭的問題,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國際競爭力。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年內A股上市公司新增66單重大資產重組,同比增長144.44%,其中有7單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重組、8單為地方國有上市公司重組。
2、非主責主業、非優勢業務的國央企,可能面臨業務剝離。
一部分國央企,存在業務龐雜、主業不突出、資源分散與低效的問題。譬如前些年房地產紅火,很多非房地產主業的國央企,也成立了房地產子公司,希望從這波“淘金熱”中分一杯羹。
如今時移世易,這些產業逐漸成為了母公司的包袱,所以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聚焦主責主業,勢在必行。
去年,千億資產規模的Z交地產,凈虧損達51.79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35.79億元,直接觸發退市風險警示。因此,盡管房地產銷售占比仍然高達93.87%,但還是決絕地退出了房地產開發業務,將業務重心轉移至目前還只能提供不到4%營收比例的物業服務運營等板塊。
3、長期虧損、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國央企,可能面臨集中清退。
民間長期流傳著“某某國企虧得一塌糊涂,但還是過得很滋潤”的傳聞,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是以訛傳訛一個關于國央企的經典流言,但也不乏一些經營不善、長期虧損、靠母公司輸血的子公司,一些長期閑置、占用資源但產生不了效益的低效無效資產。
近日,GWY國資委提出,要進一步抓好“兩非”“兩資”處置和虧損企業治理,早在2022年3月,央企和地方國企“兩非”、“兩資”剝離清退完成率就超過了85%,
全國納入名單的“僵尸企業”處置率超過95%,重點虧損子企業三年減虧83.8%。
4、傳統行業的國央企,將逐步推動產業升級、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傾斜。
2024年,中央企業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7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占總投資的比重突破40%,根據GWY國資委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收入占比要達到35%。
如今,不少傳統業務領域的國央企,也在投資布局中尋找增長的“第二曲線”,積極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集成電路等新領域、新賽道。
那么作為普通人,除了保持危機意識、提升自身能力以外,還需要做些什么呢?
那就是:看清政策走向,順應時代趨勢。既要埋頭趕路,也要抬頭看路。
1、向符合“三個集中”的領域靠攏。
根據國有資本“三個集中”原則,將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個人的擇業也應緊隨政策步伐,盡量選擇符合“三個集中”原則的領域,特別是經濟轉型浪潮下,傳統重工業、房地產、基建等業務面臨收縮,有條件的話應盡量向新能源、半導體、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尋找下一個“水源地”。
2、向主責主業靠攏。
一些國央企的二三四級子公司,業務領域離母公司主業很遠,可能就是某個大領導聽了一場匯報、或是突發奇想要試點一個新業務、上馬一個新項目,于是拉起一班人馬就開干。
譬如母公司主業是傳統制造業,子公司卻做起了房地產,甚至畜牧水產、養殖業。這樣的子公司,在母公司體系內屬于邊緣產業,除非自身造血能力很強,否則命運可想而知。
3、向效益好的公司靠攏。
國央企始終是企業,以自負盈虧為主,盡量遠離負債率高、主業模糊、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公司,譬如部分地方城投公司。擇業時,一定要關注企業財務健康度,參考國資委“一利五率”等核心指標。
每一次重組都是一次資源再分配,每一次剝離都是一場價值再發現。這場變革不僅關系到數百萬國央企職工的利益,也是對整個市場格局的一次調整。如何實現促進生產力提升的目的,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形成充分有序的市場競爭態勢,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及市場的檢驗。
文章來源:身在國企心在江湖(作者 | 東坡小姐)
責任編輯:胡珊毓
策劃審核:夏 雨
READ MORE
上海“二次元經濟”烽煙四起,如何破解“同質化內卷”命題?
6-02
不說不知道,上海還是國內頂尖的農業強市呢!
5-29
失業保險金支出增長持續超20%,如何破題?
5-2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