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時刻都在追求,才能持續都能創新。從一滴水能看到一個太陽,從當下能夠洞察未來,進而擁有基于專業力又遠遠超越專業力的持續的商業方向感,是企業家超越技術專家的最獨特能力。
作者:中外管理傳媒 任慧媛 楊光 辛國奇
來源:摘編自中外管理出品《萊克電氣的故事與哲理》
哲理的故事:
2013年之前,吸塵器還沒有實現無線化,幾乎所有的吸塵器后面都要拖著一根像尾巴一樣的電線。這種吸塵器活動范圍也比較“有限”,只有擺脫電線的牽絆,吸塵才能更加靈便。
隨著鋰電池產業的發展壯大,蓄電續航功能使吸塵器的無線化成為可能。只不過,當時的鋰電池包的蓄電容量還很有限,續航時間比較短,并不能支撐吸塵器在吸塵過程中做到完全無電線化。
要增加電池包的蓄電量就必須增加容量空間,相應的電池包體積就會增大。而在吸塵器機身有限的空間里,只能最大限度地將電機縮小體積,減少重量,提高轉速,進而提升效率。如此一來,一方面電池包可以增加更多容量空間,另一方面電機效率的提升,意味著單位時間內能做的功越多,所消耗的能量越少,越省電。
當時吸塵器中的有刷電機,體積比較大,轉速達到4萬轉/分鐘已是極限,效率當然也就到頭了。于是,萊克吸塵器研發團隊想到了無刷電機,它是通過芯片軟件進行指令控制,體積小,重量輕,轉速卻能比有刷電機高一倍。只是成本比較高,一般不會首先考慮它。
“只有把有刷電機無刷化,才能實現吸塵器的無線化。”這是倪祖根的決心,也是萊克電氣的又一攻關目標。
當時,剛剛進入國內市場不久的一家國際知名家電品牌已經最先開始在吸塵器中啟用單相(只有一個相位的交流電源供電)無刷電機。萊克當然不能跟隨復制,可另辟蹊徑又談何容易?
一開始,項目組幾個成員的心里還真沒底,都說摸著石頭過河,可當時連“石頭”都沒有,國內市場沒有任何可參考的經驗。單相無刷電機又是專利壁壘高筑,他們光是研究和避開那些技術專利就花了半年多時間。
避開了別人走過的路才只是開始,關鍵是要另辟蹊徑。項目組從技術攻關到結構設計,再到材料應用,大量地試錯、糾錯,愣是在單相無刷電機技術之外探索出了一條新路——三相(三個互相平衡且頻率相同的交流電源供電)無刷電機。
2014年,萊克自主研發出了國內首臺8萬轉/分鐘的三相無刷電機,轉速同等,效率卻比單相無刷電機提高了2%,吸力則達到了同功率傳統吸塵器電機的3倍。緊接著,在2015年萊克又自主研發出了國內首臺10萬轉/分鐘的高速無刷數碼電機,榮獲中國輕工業協會頒發的“技術創新獎”。
同年,萊克將10萬轉/分鐘的高速無刷數碼電機,置入首創的立式大吸力多功能無線吸塵器“魔潔M8”中。由此,開啟了吸塵器小型化、無線化的新時代。
這一度令那家國際知名家電品牌出乎意料,他們十幾年研發出的專利技術,只過了一年多時間,就被中國的萊克突破并超越了。據說,當時他們并不相信這是真的,還特地購買了萊克的無刷數碼電機,拆開研究看是否有侵權的可能。
電機,是吸塵器的核心,是家電的核心,也是萊克的核心。高速無刷數碼電機,不僅又一次成就了萊克吸塵器在業內的一騎絕塵,而且在園林工具和廚電板塊也更加如虎添翼。
故事的哲理:
只有時刻都在追求,才能持續都能創新。從一滴水能看到一個太陽,從當下能夠洞察未來,進而擁有基于專業力又遠遠超越專業力的持續的商業方向感,是企業家超越技術專家的最獨特能力。
人類第一個具備類似特質的,是愛迪生。他第一個完成了從發明家向企業家的劃時代轉變。但可惜他完成得不徹底,因而最終在時代已從直流電向交流電變革時,他卻固守自己的直流電,終至晚節不保。因此,只有對商業趨勢的判斷力,能持續超越對技術壁壘的自尊心時,才會誕生一個真正卓越的科技型企業家。(楊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