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世錦賽越來越近,參加名單也最終公布。
只是,看到名單,讓大家之前的希望,再一次成為失望。
因為,全紅嬋竟然又再一次的落選。
由此,不僅會把冠軍拱手讓人,可能還會成就陳芋汐的“三冠王”。
大家不免開始關心起來,全紅嬋落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還有可能復出嗎?
陳芋汐一騎絕塵
大家都知道,之前全紅嬋和陳芋汐,兩個人不僅是雙人跳臺的搭檔,還是夢之隊不可多得的“天才選手”。
兩個人的實力也是不相上下,更是成為彼此在大賽中,強勁的“對手”。
而且,因為全紅嬋外向的性格,十分討喜,導致她在的時候,會掩蓋一部分其他人的光芒。
不過,這也讓她成功的成為了隊里的開心果,是“團寵”級別的存在。
可是,從露出鋒芒之后,幾乎沒有怎么失約大賽的全紅嬋,卻在之前的全國冠軍賽里,失去了比賽的機會。
當時,給出的原因是“舊傷復發”,導致她不得不得退賽。
而陳芋汐那邊,就失去了強勁的對手,同時也痛失搭檔。
導致,隊內不得不給陳芋汐找新的搭檔,來應對即將到來的比賽。
雖然,陳芋汐和新搭檔掌敏潔,一起訓練的時間很短,但是配合的出奇默契,也成功的把冠軍收入囊中。
不過,雖然如此,大家還是關心著全紅嬋的狀況,還是希望能看到她站在陳芋汐的身旁。
誰知道,這次的世錦賽的名單一公布,瞬間讓大家失望至極。
竟然,看了幾遍,在派出的14名跳水隊的運動員名單中,都沒有發現全紅嬋的名字。
也就是說,不出意外的情況下,這次的比賽全紅嬋應該是不會出現了。
所以,壓力也就給到了,奪冠熱門陳芋汐的身上,不過也是不出意外把陳芋汐推向“躺贏”的寶座上。
而最大的威脅可能就是來自于英國的跳水運動員“安德烈婭·斯彭多利尼·西里埃”。
不過就算她今年的最好成績,也是比陳芋汐低了幾十分,所以只要不放松警惕,還是不足為懼。
所以這次的比賽中,陳芋汐作為身兼三項,8天13跳的她,還是很有可能拿到三枚金牌,成為“三冠王”。
可是,全紅嬋沒有出現,終究是大家的遺憾。
會導致她之前很多創下的記錄,都開始斷開。
那么,現在的她到底恢復怎么樣了?什么時候能復出?
全紅嬋缺席引爭議
全紅嬋的“水花消失術”,想必驚艷過很多的人。
但其實,在這份成功之下,也埋藏著很多,她不為人知的辛苦付出。
年僅13歲的年齡,就已經是廣東省5項冠軍、1項亞軍加身。
可以預見這是一個多么有天賦的“跳水運動員”。
可是,可能開始接觸的時候是天賦占比比較多,但是越往后走,那就是和努力成正比。
別看她之前身材小小的,但是訓練起來,連親朋都不忍心看的程度。
每天幾百次的反復跳水,練習一個動作。
腳踝綁著沙袋,導致皮下出血,她也咬牙堅持,沒有抱怨過一句。
而小小年紀的她,就已經要靠著吃止疼藥才能睡著。
但是,在他人面前,她仍然是那個熱情開朗的小女孩。
這些年各種大賽的冠軍拿了不少,為國家爭得了許多的榮譽。
然而,隨著她日漸長大,控制不住的身高、體重的增長,她也是不可避免的進入了“發育期”。
別看她之前小時候小小的一只,但是他們家族的體型都偏大,所以她相對長胖起來也比別人,比如陳芋汐簡單很多。
所以,全紅嬋只能投入更多的在自己平時的訓練上。
新傷疊著舊傷,是運動員的常態,然而這一次,舊傷復發,多重的打擊出現在她的身上,導致最終她在全國冠軍賽上缺席。
可原本,大家以為已經恢復訓練的全紅嬋,能如約參加,她期待已久的世錦賽。
誰知道,這次她估計傷的不輕,還沒有完全恢復好。
怕因為如果參加比賽,她又投入到高強度的訓練中,導致她的身體吃不消,影響以后得比賽。
所以,出于保護全紅嬋,當然也是為了她能恢復好,不影響以后比賽成績的情況下。
也是決定,讓這次的比賽先不讓她參加。
畢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因小失大。
所以,大家也不必過度擔心,給全紅嬋恢復的時間。
而除了全紅嬋以外,這次的比賽還有很多我們優秀的運動員參加,也希望,他們能取得好成績。
對此,大家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參考信息源:
[1].官方媒體央視新聞《世界泳聯世錦賽名單公布!全紅嬋因傷缺席,12歲“小孩姐”將出戰》2025.07.05
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