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這幾天挺忙,繞著南海轉悠了一圈,河內、雅加達、新加坡,一路簽協議、談合作、講戰略。
愛麗舍宮把這次訪問包裝得很漂亮,馬克龍說要當東南亞國家“可靠、尊重主權與獨立”的合作伙伴,提供有別于中美的"第三條道路"。這話調子起得很高、說得漂亮,但細品起來,味道有點不對。一個歐洲國家的領導人,跑到亞洲來談“第三條道路”,作為歐洲正白旗話事人,小馬哥這是不裝了嗎?
馬克龍嘴里的“第三種力量”不是新鮮詞。這哥們從當總統第一天就在念叨歐洲的“戰略自主”,所謂“第三種力量”就是歐洲“戰略自主”的延伸;這次在東南亞,馬克龍把法國包裝成地區國家的“第三種選擇”,說白了就是:美國太霸道,中國太強勢,你們跟我法國玩吧。
其實看看數據就知道法國打的什么主意。2024年法國和越南貿易總額85億歐元,其中法國對越出口只有15億歐元;跟中國比,這個數字簡直不能看,所以馬克龍這次帶著空客、核能等一堆合同來,明顯是要補作業。
為什么選東南亞?這個問題問得好。馬克龍不是隨便挑的地方。
第一,東南亞是個香餑餑。人口多、年輕勞動力多、市場潛力大,既有自然資源、又背靠東大,這樣的市場,誰都想來分杯羹!
第二,東南亞國家喜歡搞平衡術。越南玩"竹子外交",在中美之間左右橫跳;印尼想當地區老大,需要多方支持;新加坡更是老牌騎墻高手。馬克龍看準了這個空檔。
第三,特朗普的神助攻。特朗普要和東盟打關稅戰,這些國家正愁沒地方出氣,法國人帶著合作協議上門,時機掐得準。
那么東南亞國家什么態度?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馬克龍在越南簽了30多項協議,越捷航空買了20架空客A330-900。印尼那邊談關鍵礦產、基建合作,雖然“陣風”戰斗機的買賣可能要黃。新加坡更給面子,讓馬克龍成為第一個在香會上演講的歐洲領導人;但是沒有法國,東盟一樣過日子。專家說得實在:法國和東南亞很多國家經貿聯系根本不密切,防務合作也波折不斷,歐盟現在被俄烏沖突搞得焦頭爛額,在東南亞搞軍事存在就是做夢,真要站隊?想多了。
但馬克龍這一通操作對國際秩序的影響可不小。既是給單邊主義踩剎車,也是給多極化加戲,同時還給地區平衡添亂。東南亞國家本來在中美之間玩平衡玩得好好的,現在又來個法國攪局。但問題在于,法國實力撐不起野心。
中國的態度很淡定,2025年前4個月,東盟繼續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2.38萬億元,增長9.2%,剛剛又談成了“自貿區3.0版”。
中國和越南決定推進中越命運共同體,和馬來西亞要構建高水平戰略性命運共同體,和柬埔寨搞新時代全天候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這個詞出現頻率高得嚇人,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在特朗普的不確定性背景下,與中國合作對東盟國家來說是最具確定性和穩定性的因素之一。中國玩的是長期牌,馬克龍那點小動作,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所以馬克龍的野望很難能實現。法國實力不夠,東南亞國家不傻。越南雖然和法國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但和中國、俄羅斯、印度一個級別。這種外交辭令聽聽就好。美國不會坐視不管。特朗普雖然亂來,但美國在東南亞經營幾十年,不是法國幾個合作協議就能撼動的;同時,中國根基又太深。中國在東南亞修鐵路、建電站、搞貿易,馬克龍拿什么比?中老鐵路發送旅客超1600萬人次,運輸貨物超1600萬噸。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完成72.93%。印尼雅萬高鐵發送旅客579萬人次。這些實打實的項目,比馬克龍的空頭支票強多了。
所以馬克龍這趟東南亞之行,就是一個網紅打卡。拍照、簽約、發推特,一套流程走完,實際收獲寥寥。法國想當“第三種力量”,但歐洲不是世界的中心了,東南亞國家在中美之間走鋼絲走得很穩,不需要再來個指手畫腳的法國。國際政治很現實,不是靠漂亮話就能上桌的。馬克龍在南海逛的這一圈,最后可能只是地圖上多了一個到此一游的標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