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月中旬中美日內瓦聯合聲明發布以來,兩國關稅磋商進程似乎再度陷入膠著狀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以"談判呈現停滯跡象"的表述,間接印證了當前談判面臨的阻力。
然而,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卻釋放出不同信號,強調雙方保持著每日溝通的頻率,并預測本周將迎來新一輪關稅磋商。這種表態差異折射出談判桌下的暗流涌動。
回顧首階段談判,雙方聚焦點始終圍繞關稅調整展開。面對近乎"脫鉤"的中美貿易現狀,兩國均展現出降低超高關稅的意愿。
但當談判邁入第二階段,議題范圍必然突破關稅框架,向更復雜的非關稅領域延伸。在此關鍵節點,美國已率先展開談判籌碼的布局,其施壓重心明顯指向半導體產業鏈。
近期,美方在半導體領域祭出兩記重拳:其一,以出口管制為武器,將制裁矛頭對準華為人工智能芯片。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發布最新指引,將使用華為昇騰AI芯片的行為納入管制范疇,聲稱此舉旨在維護美國出口管制法規的權威性。該政策不僅設置高額罰款威脅,更將違規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甚至不排除追究刑事責任。
其二,在芯片設計工具領域實施精準打擊,美國商務部已向全球三大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巨頭下達禁令,要求即刻暫停對華技術輸出。作為芯片設計不可或缺的基礎工具,EDA軟件的斷供將直接影響中國半導體企業的研發進程。
為使這些制裁措施顯得"師出有名",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公然發難,指責中方"違反貿易協定"。這種將單邊制裁包裝成"執法行動"的伎倆,暴露了美方典型的"虛空造牌"策略——先憑空制造談判籌碼,再以受害者姿態占據道德高地。與通過加征關稅施壓各國、再以"關稅減免"作為談判讓步的套路如出一轍,本質都是將威脅手段轉化為談判資本。
面對這種突破商業倫理底線的策略,道德譴責顯然無法構成有效制約。正如特朗普政府過往行徑所展示的,當國際規則與美國利益發生沖突時,其決策邏輯始終以現實利益為優先考量。因此,中方應將戰略重心聚焦于籌碼構建而非道德評判,通過精準反制掌握談判主動權。
在反制手段的選擇上,稀土資源堪稱最具戰略價值的"王牌"。中國掌控著全球70%以上的稀土精煉產能,在稀土分離提純技術領域保持著代際領先優勢。作為現代工業維生素,稀土元素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制造、新能源電池、軍事裝備等高端領域,其戰略價值堪比石油資源。
更關鍵的是,美國短期內根本無法構建替代性供應鏈,這種產業依賴關系賦予了中國不可替代的談判籌碼。
除稀土資源外,農產品貿易構成另一張關鍵底牌。
美國農業出口高度依賴國際市場,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農產品進口國,每年進口規模占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近四分之一。大豆等大宗農產品貿易的波動,直接關聯著美國中西部農業州的選情走向。
這些地區不僅是共和黨傳統票倉,更是特朗普支持率的核心基本盤。歷史經驗表明,農產品貿易的微小波動都可能引發美國農業帶的連鎖反應,這種政治經濟關聯性使農產品議題具備獨特的戰略價值。
展望即將開啟的第二輪談判,中國需構建"稀土出口管制+農產品進口調節"的雙籌碼體系。通過稀土供應的精準調控,可對美國高科技產業形成有效牽制;借助農產品進口節奏的靈活調整,則能直擊美國農業利益集團的核心關切。
這種"出口管制與進口限制"的組合策略,既包含技術封鎖的硬性反制,又涵蓋市場準入的柔性調節,有助于形成多維度的談判壓力。
但必須清醒認識到,即便達成階段性協議,特朗普政府反復無常的作風仍可能制造新沖突。其談判策略本質是"邊打邊談"的循環博弈,通過持續制造危機獲取單邊利益。這就要求中方在談判進程中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既要在關鍵議題上展現合作誠意,又要避免過早透支所有籌碼。
保留部分反制手段作為戰略儲備,既是防范對方毀約的風險對沖,也是維護長期談判主動權的必要舉措。在應對這種"交易型外交"時,唯有保持籌碼組合的動態平衡,方能在波譎云詭的談判博弈中占據有利位置。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