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業,
也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之一。
為進一步激發博士后和留學回國在鄂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在本土的落地轉化,以人才“強磁場”賦能支點建設進程,5月29日,湖北省博士后公寓活動中心上演了一場"追光者"的科技盛宴。由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指導、湖北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主辦的創立方·2025年第三期博士后和留學回國人才創業路演活動圓滿舉行,50余名青年科技人才、創業導師、金融機構代表參與,4個硬核科技項目同臺競技,多家投資機構現場"揭榜掛帥"。
光電子領域硬核科技閃耀路演舞臺
本期路演的四位創業者均來自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博士后及海歸團隊,在光電子信息細分領域實現前沿突破。
有致力于將光學技術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的"降溫黑科技";
有專注于高功率激光系統國產化替代的"光電轉換新勢力";
還有"大國重器之眼"以及"光纖感知革命",
這些創新不僅展現了光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前景,更體現了科研工作者對技術自主可控的深刻思考與實踐。
項目一"降溫黑科技"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陶光明教授科研團隊的核心成員侯沖博士介紹,其團隊成功研制出可持久降低人體皮膚溫度的光學超材料織物。目前,團隊已具備零能耗無源降溫面料以及降溫涂料的全流程研發能力,為解決高溫環境下的降溫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有望在建筑、汽車、服裝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相關成果發表于《Science》,獲2024年中國紡織聯合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并入選2021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項目二"光電轉換新勢力"
庫治良博士,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后,聚焦未來晶硅-鈣鈦礦疊層技術,開發了系列鈣鈦礦薄膜的化學氣相生長技術與設備。該項目歷時六年,獨立構建了鈣鈦礦薄膜CVD(“氣相干法”)生長控制方法,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2篇,形成專利技術10項,為國內唯一系統掌握該方法的技術團隊。該項目預計1-2年內實現光電轉化效率超過30%的晶硅-鈣鈦礦疊層中試線開發,可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持。
項目三"大國重器之眼"
秦應雄博士團隊,深耕激光加工光學系統的核心技術難點,打破技術壟斷,首創研發了多種高性能激光鏡片和加工頭,并實現批量應用。這一項目將為激光加工行業帶來更高的精度和效率,推動我國激光加工技術邁向國際領先水平,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
項目四"光纖感知革命"
趙維亮博士,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研制出基于高密度光柵陣列的三維形態感知和形狀重構系統。該項目從光纖研制、傳感器精密制造、算法開發、軟件及系統到整體設備實現了全面自研自產,為醫療、工業自動化、智能交通等領域提供了全新的感知手段。
從零能耗降溫技術的醫療應用,到光電轉化效率的極限突破;從打破國外壟斷的激光加工系統,到全鏈條國產化的精密傳感方案。這些創新不僅展現了光電子信息技術的廣闊應用前景,更體現了科研工作者對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使命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