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藍莓產業發展歷程與生產趨勢
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JL2024-21);吉林鄉村振興智庫項目(202408)。
馮奕煊等
藍莓是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橘屬( Vacci -nium )植物,其起源最早可追溯至美國,在全世界的栽培歷史約 80 年。藍莓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得益于全球農業向高效、環保、可持續方向的轉型,還受惠于消費者對健康飲食和高品質農產品需求的不斷提升。這一背景為藍莓產業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推動力,藍莓產業得以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擴張。國外藍莓種植與產業化發展進程遠早于國內,在發展過程中呈現明顯的產業特征。研究結果顯示,國外藍莓收獲面積和生產總量在過去 60 多年間呈現顯著的波動增長趨勢,尤其是經歷了 1980—1990 年和 2011—2022 年的快速增長階段;單位面積產量在初期波動后逐漸穩定上升,技術進步和品種改良對此有顯著貢獻。從長期趨勢來看,生產者價格的波動則體現了藍莓市場的季節性特征和年際間的不確定性,不同國家的生產者價格變化趨勢各異,反映了各自市場的特有動態。例如,烏克蘭的藍莓生產者價格在 2001—2016 年快速增長,顯示了其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加拿大的藍莓生產者價格在初期快速增長后出現波動,說明市場成熟度較高,價格受供需平衡影響較大。各國藍莓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大多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例如,美國的藍莓生產者價格指數在 2001—2022 年增長迅速,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活力。
這些數據表明,藍莓產業正經歷著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其市場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通過本研究,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國外藍莓產業是如何從一個小眾市場成長為一個全球性的行業,并且在未來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本研究不僅為全球藍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我國藍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借鑒。
1 國外藍莓產業的發展歷程
1.1 收獲面積變化趨勢
FAO 數據表明,自 1961 年開始至 2022 年,國外藍莓的收獲面積呈現波動增長的發展趨勢(圖 1)。1961—1971 年是藍莓產業早期發展階段,藍莓收獲面積從 1961 年的 0.30 萬 hm2逐步增長至 1971 年的 2.37 萬 hm2 ,實際收獲面積雖有增長但仍然比較小,種植規模較小可能與產業初期市場開拓難度大、種植技術不完善、無法應對病蟲災害有關;到 1981 年,收獲面積為 2.65 萬hm2 ,隨后在 1991 年躍升至 5.04 萬 hm 2 ,說明這一階段藍莓的種植面積增長加速,藍莓產業在經歷了 20 年的發展后引起重視并開始規模發展;1996 年收獲面積略有下降,為 4.62 萬 hm2 ,隨后至 2006 年又恢復增長至 7.39 萬 hm2 ,這期間的增長趨勢雖有波動,但仍保持上升態勢;2006 年后,藍莓收獲面積的增長更加顯著,2011 年增長至9.08 萬 hm2 ,2016 年達 12.13 萬 hm 2 ,至 2022 年攀升至 17.39 萬 hm2 ,這與 21 世紀初因技術革新和市場需求增加而快速發展的趨勢相呼應。
圖 1 1961—2022 年國外藍莓收獲面積
注:數據來源于 FAO。下圖同。
國外藍莓收獲面積的增長歷程體現了 2 個主要的快速增長階段:第 1 個快速增長階段大致可視為 1980 年至 1990 年初,第 2 個快速增長階段則是從 2006 年持續至 2022 年。這種增長模式雖然沒有直接遵循其他樹種 生產情況的快速增長階段劃分,但也展現了相似的波動增長趨勢和后期的快速擴張特征 。
1.2 生產總量變化趨勢
國外藍莓生產總量在起始階段整體上呈現微弱的增長趨勢(圖 2),從 1961 年的 3.51 萬 t增長至 1986 年的 9.91 萬 t,這個時期的增速不如后期顯著;1991—2006 年,國外藍莓生產總量增長速度有所提升,從 1991 年的 12.61 萬 t 增長至2006 年的 28.67 萬 t,表明這個時期可能是藍莓產業加速發展的階段;2011 年以后出現第 2 個快速增長階段,國外藍莓生產總量從 44.43 萬 t 增長至 2022 年的 122.86 萬 t,實現了 176.52%的增長,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擴張和產業發展的動力。總體上,國外藍莓生產總量的變化趨勢經歷了從緩慢起步到快速擴張,再到穩定增長和再次快速增長的幾個階段。特別是近十幾年,國外藍莓生產總量的增長速度加快,反映了藍莓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在全球范圍內的需求增長以及產業的積極響應。
圖 2 1961—2022 年國外藍莓生產總量
分析 1961—2022 年幾個主要生產國藍莓生產總量的變化趨勢發現(表 1),美國藍莓生產總量從 1961 年的 0.14 萬 t 增長到 2022 年的 31.72萬 t,加拿大從 1961 年的 0.82 萬 t 增長到 2022年的 18.01 萬 t,其間經歷了多次波動,尤其是在1971—1981 年有顯著增長,隨后有所起伏,但總體呈上升趨勢,顯示了相對穩定的生產規模,反映了美國和加拿大作為藍莓主產國的地位;智利的藍莓種植起步較晚,于 20 世紀初開始興起,直到 1991 年才少量生產(0.02 萬 t),但隨后迅速增長,至 2022 年達 12.25 萬 t,成為重要的藍莓出口國。歐洲國家中,法國藍莓生產總量相對穩定,在 0.67 萬~1.80 萬 t 之間波動,未顯示出明顯的增長趨勢,個別年份低于 1.00 萬 t;波蘭藍莓生產總量在 2001 年開始顯著增長,從幾乎無產量到 2022 年的 6.40 萬 t,表明了其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西班牙藍莓生產總量從 1996 年的 0.44萬 t 增長至 2022 年的 7.04 萬 t,顯示出其藍莓產業的積極擴展;德國藍莓生產總量較小,從 2006年開始有產量記錄,至 2022 年為 1.54 萬 t。其余國家,墨西哥藍莓生產總量從 2001 年開始記錄,至 2022 年達 6.73 萬 t,表明其藍莓產業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也有一定規模的藍莓生產;摩洛哥藍莓生產總量也較小,2001 年開始有 0.07 萬 t 的生產總量,到 2022 年達 3.03 萬 t,顯示出這一新興產業存在的成長潛力。
表 1 1961—2022 年主要生產國藍莓生產總量 萬 t
注:數據來源于 FAO。下表同。
1.3 單位面積產量變化趨勢
如圖 3 所示,1961—2022 年,國外藍莓單位面積產量呈現出階段性的波動特征,單位面積產量從 1961 年的 11 608.0 kg/hm2降低至 1986 年的2 976.0 kg/hm2 ,其間呈現出明顯的初期波動階段特征,隨后 5 年逐漸降低至 2 500.6 kg/hm2 ,這可能與種植面積擴大導致的平均資源分配減少、初期種植管理技術不成熟有關;自 1991 年起,單位面積產量進入穩定增長階段,開始從低谷回升,此后的持續增長可能得益于農業技術創新的引入,如精準農業技術的應用以及對高產品種的選擇性栽培;2006 年后單位面積產量增長加速,從 2006 年的 3 878.9 kg/hm2 攀升至 2022 年的 7 064.0kg/hm2 ,實現了幾乎翻倍的增長,這表明農業生產技術、品種選育以及灌溉、施肥等管理措施在顯著改進。
圖 3 1961—2022 年國外藍莓單位面積產量
值得注意的是,1961 年高水平的單位面積產量可能是由于數據收集屬于初始階段,數據記錄的初始年份可能存在特殊性或樣本選取問題,記錄的樣本可能集中于一些高產地區或已具備良好管理條件的農場,從而拉高了平均值。當然,1961年藍莓種植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種植規模相對較小,種植者可能給予每個種植區更細致的關注和管理,這有利于實現高的單位面積產量。隨著產業擴大,若管理沒有相應跟上,單位面積產量可能會因為管理分散而下降。
2 國外藍莓生產者價格分析
2.1 生產者價格變化趨勢
生產者價格的波動體現了藍莓市場的季節性特征和年際間的不確定性。從長期趨勢來看,如表 2 所示,2001—2022 年,各國藍莓生產者價格大多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而天氣條件、產量波動、國際貿易政策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影響生產者價格 。例如,美國藍莓生產者價格從 2001 年的 1 916.0 美元/t 增長到 2022 年的 5 114.7 美元/t,顯示出藍莓作為一種高價值水果,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持續增長,同時也可能反映了生產成本、物流成本、品質提升等方面的因素。從地區差異來看,不同國家的生產者價格變化趨勢各異,其中,烏克蘭藍莓生產者價格增長最為顯著,從2001 年的 299.3 美元/t 飆升至 2016 年的 4 964.4美元/t,顯示了其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加拿大藍莓生產者價格在初期快速增長后出現波動,說明其市場成熟度較高,價格受供需平衡的影響較大;而墨西哥、德國藍莓生產者價格的長期增長趨勢表明了全球市場的強勁需求和藍莓作為健康食品的良好定位。對于生產者來說,價格波動提示了產業內部存在的風險,包括生產集中度、供應鏈脆弱性以及對氣候和市場的敏感性 。關注價格趨勢、優化成本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適應能力,是提高生產主體競爭力的關鍵。
表 2 2001—2022 年國外藍莓生產者價格 美元/t
2.2 生產者價格指數分析
如表 3 所示,美國藍莓 PPI 從 2001 年的 62.82增長至 2022 年的 167.70,在此期間 PPI 增長了104.88,這表明美國藍莓生產者價格相對于基準年份上漲了約 67.7%。結合美國藍莓生產者價格的增長趨勢,可見價格的絕對增長與價格指數的上升趨勢相吻合,反映出美國藍莓市場在這一期間經歷了顯著的價格上漲和較強的市場活力;加拿大藍莓生產者價格從 2001 年的 800.0 美元/t 增長至 2022 年的 1 573.3 美元/t(表 2),同時其PPI 從 83.65 增長至 138.26,雖然價格增長顯著,但 PPI 的增加相對溫和,說明增長的部分除了實際價格上升外還有通脹因素的影響;墨西哥藍莓生產者價格從 2001 年的 642.2 美元/t 增長至 2022年的 2 510.9 美元/t(表 2),同時其 PPI 從 10.91增長至 91.88,顯示價格的大幅增長;其他國家,如匈牙利、意大利、新西蘭等同樣表現出 PPI 與生產者價格同步增長的趨勢,盡管各國的增速和增幅不同,但反映出各自市場的特有動態。
表 3 2001—2022 年國外藍莓生產者價格指數
通過對藍莓 PPI 的分析我們發現,盡管各國具體情況有所不同,但總體上,藍莓生產者價格在過去十幾年中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同時 PPI 的變化揭示了這一增長背后包含了實際價格提升和通脹效應的雙重影響 。
3 對我國藍莓產業的啟示
3.1 強化技術研發與品種改良
國外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農業技術的革新,如水肥一體化、基質栽培、害蟲綜合治理等。我國應加強藍莓栽培技術的研發,特別是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提升鮮果品質等方面。因此,宜加大科研投入,鼓勵高校和研究機構與企業合作,開發適合中國土壤和氣候條件的藍莓栽培技術。同時引進和培育適應本地環境條件的新品種,特別是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培育,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果實品質,以滿足市場需求。通過育種計劃,篩選出耐寒、耐旱、抗病性強的優良品種。
3.2 優化成本結構與市場適應能力
根據國外藍莓生產者價格的波動趨勢,我國藍莓生產者應關注成本控制,優化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成本。在生產中,通過引進和使用高效的農業機械,減少人工勞動成本。采用精準農業技術,如滴灌系統和智能施肥設備,實現精準灌溉和施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化肥和水資源的浪費。通過合理規劃種植密度和修剪方式,提高光能利用率,進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在節省物流成本方面,優化冷鏈物流鏈路,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耗。例如,可以利用 GPS 跟蹤技術監控運輸車輛,確保藍莓在最佳溫度條件下運輸,減少因溫度波動造成的品質下降。此外,還可以通過與物流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爭取更低的運輸費用,或者與其他農產品共同拼車,分攤運輸成本。
同時關注消費者對有機、無農藥殘留藍莓需求的增加,通過品牌建設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追求。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市場份額。這不僅意味著要保證藍莓的外觀和口感,還要滿足食品安全標準,如通過 GAP(良好農業規范)認證,進而獲得更高的市場價格。
3.3 加強國際合作與政策協調
與其他國家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可以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參與國際研討會和技術交流活動來實現。重點引進能夠顯著提升藍莓產量和品質的技術,如精準農業技術、節水灌溉系統、高效肥料應用以及生物防治方法等。而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藍莓產業的發展,例如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以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投資,促進產業升級。
利用自由貿易協定(FTA)等機制,降低藍莓進出口的成本。政府應當積極與藍莓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談判,爭取更為寬松的市場準入條件,為我國藍莓產品打開國際市場創造條件。同時,也可以通過參加國際展會、成立或加入國際藍莓組織協會、線上平臺等方式宣傳中國藍莓品牌,擴大國際知名度。
3.4 應對市場變化與挑戰
隨著更多國家加入藍莓種植行列,全球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我國藍莓生產者和出口商需要具備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場適應力。因此,需要加強供應鏈管理,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以應對價格波動和供應鏈脆弱性。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供應鏈效率,確保產品及時到達市場,構建高效的供應鏈體系。這意味著要通過優化物流網絡,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來實時監控供應鏈狀態,確保藍莓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每個環節都能溯源。同時,通過建立與物流服務商的戰略合作關系,降低運輸成本,縮短交付周期,增強客戶滿意度。厄爾尼諾現象使秘魯等國家藍莓出口受影響,警示我們要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識別潛在的風險因素,如氣候變化、病蟲害暴發等,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可以通過投保農業保險來轉移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或者提前儲備必要的農資,以防供應短缺。此外,還要密切關注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出口策略,避免因政策變動而遭受損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