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時代的生存策略。
來源 | 鳳凰網財經
雷軍與余承東,在輿論場上展開了新一回合的“隔空對話”。
6月1日,雷軍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小米YU7將于7月量產,引用了一句“莫言名言”:“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
這看似突兀的感慨,疑似是對余承東前一日發言——
“其他行業公司靠一款不是那么好的產品就能賣爆”的隔空回應。
去年接受李翔專訪時,雷軍說,“我跟老余關系還可以”,李翔沒忍住笑了。
這不是雷軍余承東第一次打口水仗了。
從2014年“點膠門”,再到2023年的“龍骨轉軸”之爭,10多年來相愛相殺。
有網友調侃,“小米真的很想管住余承東的嘴”。
大佬們的口水仗,就像是在玩一種“回合制游戲”——
一方出招占據輿論高地,另一方旋即接招反制,你來我往,回合分明,節奏緊湊。
既宣泄了競爭壓力,又輕松收割了頂級流量,更微妙的是,這絲毫不妨礙他們在烏鎮峰會等場合“把酒言歡”,展現出成熟的商業風度。
只是這看似游刃有余的“游戲”,明晃晃地折射出雙方乃至整個行業的深層焦慮,汽車戰場的纏斗,已然超越了單純的產品競爭。
01
最新回合:“莫言體”反擊,口水戰再升級
5月31日,在粵港澳大灣區車展論壇上,余承東提到“其他行業公司只做一款車就賣爆”。
直言:“雖然它的產品可能不是那么好……無論它的質量,甚至它的智駕能力都很……”。
“我們做的產品,做得比他還好啊,質量好、體驗好、性能好,各方面都好,你還賣不過它,甚至還賣不過他的零頭。”余承東說。
盡管未點名小米,矛頭所指不言自明。
這次余承東率先開炮,話里話外是有些酸的。
這場交鋒迅速升級為公關戰。
小米直接拉起團戰架勢:
先是小米總裁盧偉冰以“十倍投入做一輛好車”,駁斥產品力質疑,率先用出了“莫言體”——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
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轉發該文,又重復了一次“莫言體”;
小米公關總經理王化則引用解縉名聯“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暗諷對手言論空洞。
6月1日雷軍發博,再重復了一次“莫言體”,把這場口水戰推向了另一個新高峰。
不久后,雷軍又重新編輯了這條微博,刪除了最后一句話“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僅留下了相關圖片和小米汽車相關信息。
這其實不是最近雷軍第一次被大佬點名。
幾天前,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首次對媒體回應與小米的競爭,稱“戰術上我重視小米,但戰略上我并不害怕小米進來”;
4月份,在格力臨時股東大會上,董明珠點名炮轟了小米汽車燃爆事件。
此前雷軍都沉默,這一次大肆反擊,一個是因為美的、格力和小米在家電領域的競爭已常態化,汽車才是小米的戰略重點;
更是因為余承東的言論,直擊了小米造車的“軟肋”——
如果用戶相信“華為標準下小米車不合格”,將直接動搖購買決策。
02
一年打了三次口水仗雷軍:“跟老余關系還可以”
若將鏡頭拉長,雷軍與余承東的關系早已超越簡單的敵對,而是從營銷輿論戰,逐步演變為技術路線、生態話語權的多維博弈。
2014年的“點膠門”事件,是小米與華為首次公開激烈沖突的標志性事件。
當時,一個IT愛好者發微博稱,小米4手機AP芯片以及字庫芯片為了節省成本,未進行點膠固化,容易導致手機摔碰跌落時芯片損壞,因此得出結論——
“小米4做工粗糙,不及榮耀6”。
雷軍轉發這條微博,質問:“這樣的黑稿,是哪位友商的杰作?”
還有一次雷軍甚至直接艾特了余承東,讓他拿出世界五百強的胸懷,認真管管華為終端的風氣。
余承東快速發文,否認了黑小米一說,還表示“沒有大氣量難成大器”,這是雙方首次公開裂痕。
這時雙方還只是營銷輿論上的“戰爭”。
2023年的鉸鏈之爭,沖突則開始觸及產品和技術方面。
2023年,華為終端CEO余承東在花粉年會上不點名批評友商:
“ 不尊重華為知識產權,拿過去隨便編個名字就說自己的,將雙旋水滴鉸鏈技術改名’龍骨’就宣稱自研,龍骨根本不存在”。
雖未直接點名,但“龍骨”一詞明確指向小米同年8月發布的折疊屏旗艦MIX Fold 3的核心技術。
小米通過發言人微博發布聲明,直指余承東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要求其“遵循科學與嚴謹規則,勿抹黑同行”。
2024年,戰火直接燒到了汽車領域,雙方隔空互懟爆發得越來越頻繁。
先是2024年3月,雷軍在汽車發布會上提到,“所有的車廠都沒有考慮過汽車手機支架怎么裝,(小米)手機廠造車,一定得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而在智界S7發布會上,余承東稱:“不理解為什么車上要裝手機支架,后來明白是因為某些車的導航性能不行,用戶需用手機導航。”
他對比數據稱華為鴻蒙車機導航使用率達99%,而其他系統僅31%。
雖未點名,小米SU7自帶手機支架設計,被輿論鎖定為靶心。
除了手機支架之爭,雙方還發生過“鍍銀玻璃信號戰”。
在宣傳里,雷軍說,“汽車前風擋也特別特別的曬,所以我們甚至做了3層鍍銀,是今天轎車里面唯一一款做三層鍍銀的”;
余承東則回應,“鍍銀玻璃影響信號,別全鍍銀,人家還特意聲明”。
隨后,雷軍又回應,三層鍍銀手機信號,“我保證沒問題,大家可以實測一下”。
在關于汽車產品的互懟上,這一年來已經打了三次口水仗。
起因是小米用場景化創新,反襯傳統車廠的思維局限,余承東則試圖以“技術至上”敘事,解構小米的“用戶痛點優先”邏輯。
從手機到汽車,雙方的互懟愈演愈烈。
03
熱搜易逝,安全永恒車圈口水仗背后的生死時速
雷軍與余承東的隔空交鋒,本質上是流量時代企業的一種生存策略。
口水仗已經成為大佬們低成本、高曝光的游戲。
一條引發爭議的微博便能空降熱搜,其傳播效力遠超團隊精心策劃的常規營銷。
口水仗有個壞處是,在一來一回中,本質問題容易被掩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
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創新高,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
這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眾多車企紛紛加碼新能源項目,但發展規模和質量良莠不齊,新能源產能過剩問題開始顯現。
與此同時,在車企狂奔的過程里,關于汽車制造本質性的問題正在被忽略和掩蓋。
近期,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在汽車產業里的‘恒大’已經存在了,只不過沒爆而已。”
隨即引發了比亞迪方面的緊急澄清和回應。
這波輿論,將市場的注意力從產品降價拉回到了產業鏈安全上。
雷軍和余承東的這場交鋒,也暗含著兩種造車路線之爭。
雷軍用互聯網速度顛覆制造邏輯,實現了“用戶痛點優先”,獲得了銷量上的勝利。
余承東是“技術至上”的敘事,強調“質量是豪華”,不認同汽車“賣爆靠營銷”,畢竟汽車關乎生命安全,容錯率遠低于手機。
余承東率先開炮,有其造車上的焦慮和壓力。
即便是華為,其車BU也經歷了三年虧損超240億的時期。
余承東在與董宇輝的對談里,坦言“過去五年非常艱難”。
雷軍的這一次強硬回應,有對產品的底氣,實際上也暴露了小米的深層焦慮。
從手機到汽車,“性價比之王”的標簽始終伴隨質量的質疑。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對外釋放出治理信號。
當熱搜話題褪去熱度,唯有一組數據將永恒拷問雙方:
用戶手中的方向盤是否可靠,售后賬單是否配得上“豪華”的承諾。
畢竟,汽車的戰場不在微博,而在公路上。
· END ·
合 作 對 接
掃碼添加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注「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發送信息「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