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在小米投資者大會上,雷軍表示,小米汽車業務預計將在今年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實現盈利。這一消息無疑是小米汽車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為其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持續投入和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
財務狀況改善,盈利曙光初現
從小米集團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來看,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達186億元,占小米集團總收入的16.71%,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為181億元,環比上漲10.7%,而該業務經營虧損已大幅收窄至5億元,毛利率達23.2%,環比增長2.8%。
在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共交付75,869輛Xiaomisu7系列汽車,平均銷售單價為每輛人民幣238,301元,其產品結構的優化及業務毛利率的上升,使得汽車業務虧損縮減至5億元,與此前相比,財務狀況呈現出明顯的改善趨勢。
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小米首款轎車SU7自上市以來,獲得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認可。截至2025年5月21日,小米SU7(參數丨圖片)系列累計交付已超過25.8萬臺,并且自2024年10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單月交付超2萬臺,最近3個月交付量都接近3萬臺。7月即將推出的首款SUV車型YU7,定位為“豪華高性能SUV”,其在智能駕駛研發上投入高達35億元,產品力進一步提升,有望為小米汽車業務帶來新的增長點。
隨著小米汽車交付量的不斷增加,規模效應逐漸顯現。
一方面,大規模的生產和交付有助于降低單位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購成本、生產制造成本等,從而提高毛利率。
另一方面,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升,也為小米汽車在品牌推廣、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贏得了更多的資源和優勢,進一步促進業務的可持續發展,為其盈利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智能駕駛等領域,小米汽車投入巨大,不僅在YU7上首發1000萬Clips的端到端模型技術,還早在五年前就開始投資研發機器人技術,目前這些技術正在汽車工廠進行試用,此外,小米的汽車芯片也在研發中,預計很快就能推向市場,這些技術成果將有助于提升小米汽車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