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電影市場本該是硝煙彌漫、群雄逐鹿的戰場。
2025年的端午檔,更是集結了多達15部新片,聽起來聲勢浩大,然而市場的真實反饋卻略顯平淡,直到一部“奇葩”新片的出現,才算是真正引爆了話題——只不過,是以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
《碟中諜8》內地市場挽尊,阿湯哥全球票房仍面臨巨虧?
我們先來看看“別人家的孩子”。5月30日,多部新片同臺競技,其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8》。
憑借強大的IP號召力和阿湯哥的搏命演出,該片上映僅17小時便狂攬2400萬票房,排片占比高達30.9%,票房占比更是驚人的64%,上座率遙遙領先,幾乎提前鎖定了端午檔的票房冠軍。
據業內預測,其首日票房有望突破4000萬,內地總票房或將沖擊4億大關,這不僅能讓它輕松超越《我的世界》,成為2025年好萊塢在內地的票房新王,也算是為近年來在華表現普遍不佳的好萊塢電影挽回了一些顏面。
然而,這部被寄予厚望的超級大片,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高達4億美元的驚人制作成本,對比其在海外提前一周上映后2.5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這部曾經的王牌系列,恐怕也難逃巨虧的命運。看來,即便是中國市場的“特供”熱情,也難以徹底拯救阿湯哥這次的票房危機。
《星際寶貝》墻內開花墻外香,《時間之子》明星堆砌失靈
與《碟中諜8》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部好萊塢動畫《星際寶貝》。
該片在內地市場雖然上映8天后便被《碟中諜8》奪取冠軍寶座,累計票房預計也僅1億出頭,但在海外市場卻是一路高歌猛進,全球票房已突破4.38億美元,正朝著年度首部10億美元大片的目標邁進。
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象,再次讓人感嘆好萊塢似乎越來越難把握中國觀眾的口味了。
而備受期待的國產動畫《時間之子》,盡管在宣發上卯足了勁,請來了王俊凱、黃渤等一眾明星擔綱配音,預售票房也一度緊追《碟中諜8》,試圖復制春節檔《哪吒2》掀起的國漫觀影熱潮。
可惜的是,《哪吒2》的成功在于對內容和質量的極致打磨,而《時間之子》似乎還在迷信“明星堆砌”的老套路。
上映首日,其票房僅為367萬,排片和上座率均不理想,預計最終票房恐難突破5000萬,再次證明了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單純依靠流量明星已經難以撐起一部電影的票房。
成本過億,票房40元,觀眾2人:《星際變種》刷新“慘案”新紀錄!
但以上這些影片的票房表現,與我們今天故事的真正“主角”相比,都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當明星云集的《時間之子》都未能幸免于票房撲街的命運時,一部號稱“國產科幻巨制”的電影,則以一種更為慘烈、更具戲劇性的方式,“載入史冊”。
它就是——《星際變種》!
這部電影在上映首日(5月30日),截至下午5點,票房成績是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40元! 是的,你沒有看錯,不是40萬,不是4000,而是真真切切的人民幣肆拾元整!更令人咋舌的是,貢獻這40元票房的購票觀眾,僅有區區2位!
偌大的電影院里,可能就只有這兩位“天選之子”,有幸見證了這部“史詩級大片”的“輝煌時刻”。
與這堪稱災難的票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在宣傳中號稱的“過億成本”。
據稱,該片全片特效鏡頭高達1000個,為此劇組專門搭建了巨大的數字攝影棚和實景攝影棚,主創團隊更是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
宣傳中甚至不無“驕傲”地提到,劇組在拍攝期間伙食極佳,“光羊就吃了200多只”,還曾遠赴美國等海外地區進行實景拍攝。聽起來,這儼然是一部向國際頂尖水準看齊的野心之作。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大制作”,對其自身質量卻似乎毫無信心。
影片早在2018年便已殺青完成,卻像一個燙手的山芋,經歷了長達數年的“雪藏”和令人匪夷所思的數次“逃檔”:最初定檔2023年11月17日,臨近上映卻突然宣布撤檔;隨后又將目光瞄準2025年的情人節檔(2月14日)和清明檔(4月4日),結果均再次上演“勝利大逃亡”。
最終,這部命途多舛的影片才“鼓足勇氣”,將檔期定在了今年的端午節。這一番折騰下來,距離影片殺青已經過去了整整7年。所謂的“科幻大片”,早已在一次次的臨陣脫逃中,將觀眾的期待消磨殆盡,淪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行業笑話。
可以預見,以目前的票房走勢,《星際變種》極有可能在電影院經歷“一日游”便匆匆下線,其最終票房恐怕連那200只羊的伙食費都覆蓋不了,更遑論那號稱過億的制作成本,已然是打了水漂。
那么,這部創下如此“奇跡”的電影,究竟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從其語焉不詳的宣傳和網絡上流出的零星信息來看,《星際變種》的故事內核,幾乎可以說是對好萊塢經典科幻恐怖片《異形》系列的拙劣模仿與低級山寨。
劇情大致講述了在未來的地球,一家名為“迪?!钡纳锕驹谕馓詹东@了一種神秘的外星生物“巴力”。在返回地球的途中,“巴力”意外逃脫,并在飛船內展開了一場血腥的殺戮。
盡管片方宣稱請來了不少外國演員加盟以營造“國際范”,但從其發布的預告片來看,特效水平肉眼可見的粗糙廉價,劇情邏輯更是經不起推敲,整體觀感令人一言難盡。
《星際變種》的這場票房“慘劇”,無疑給當前略顯浮躁的中國電影市場潑了一盆冰水。它用最殘酷的現實數據,向所有電影從業者,尤其是那些企圖依靠“大投資”、“國際化團隊”、“燒錢特效”等空洞標簽來忽悠觀眾的投機者們,敲響了警鐘。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早已告別了那個單靠噱頭和炒作就能輕易蒙混過關的時代。
內容為王,質量至上,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對于《星際變種》這樣缺乏誠意的作品,40元的票房,2位觀眾,或許就是市場和觀眾給出的最真實、也最公正的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