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印巴停火以來,印度一直在專注做一件事——宣布、宣揚印軍在此輪對巴基斯坦軍事行動中取得的勝利。
為此,莫迪先是宣布“舉國歡慶10天”,而后印度外交部召集70國外交官代表“通報印度的勝利”,緊接著印度還對外派出了“宣講團”,進一步宣揚印度“獲勝”的消息。
但怕什么來什么的是,印度的“自我勝利法”還沒取得成效,印軍承認戰機被擊落的消息傳來了。
31日,印度國防參謀長喬漢公開承認,在此輪印巴沖突中,印軍戰斗機的確被擊落了,但沒有透露具體被擊落戰機的數量、型號,并稱他認為“重要的不是戰機被擊落,而是它們為什么會被擊落”。
據悉,這是此輪印巴沖突發生以來,印度第一次公開承認戰機被擊落的消息。
不過,從喬漢的表態來看,似乎想把印軍戰機被擊落的責任進行“轉移”,將其歸咎在戰機質量不好或飛行員操作失誤等因素上,總之就是不想承認——巴基斯坦的空戰實力超過了印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輪印巴沖突中,巴方擊落了印度3架“陣風”戰斗機,其中2架還是在“二打一”的情況下,被巴方戰機擊落的,這令印軍顏面盡失。
更要注意,對于“陣風”被擊落的消息,不僅印度一直不敢承認,就連原產國法國,也選擇了“模棱兩可”回應。
5月27日,法國國防部首次對印度“陣風”戰機被擊落一事做出回應,稱如果真的被擊落了,那將是“陣風”服役20年來,首次在實戰中損毀,法國正在就此事與印度保持密切聯系。
言下之意,“陣風”究竟有沒有被擊落,法國也不敢準確回應,但明眼人都清楚,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直接問印度就能得出結果,但法國選擇“模糊”回應,顯然也是不想看到“陣風”戰機的“不敗神話”徹底被打破吧。
但不論如何,這次印度軍方承認有戰機被巴方擊落,還是對印度此前宣揚的“勝利”造成了影響和打擊。
這不,為了“亡羊補牢”,印度又宣布了新戰報。
31日,印度內政部長沙阿表示,在此輪印巴沖突中,印度邊境安全部隊摧毀并破壞了巴基斯坦超過120個哨所,間接摧毀了巴方的整個監視網絡,預計巴方重建這些基礎設施需要4到5年。
言下之意,莫迪政府還是想對外宣布并強調“印度贏了”的消息。
但有意思的是,承認印度戰機被擊落的是軍方,但再次宣布印度“贏了”的卻是內政部。可見,在如何看待此輪印巴沖突的結果一事上,莫迪政府和印度軍方恐怕存在分歧,而這,很可能會引發印度內部的新混亂與動蕩。
最后,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1,“勝負心”頗重的印度,恐怕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一方面,在這次的印巴沖突中,印度的確表現不佳,甚至可以用損失慘重來形容,尤其是3架“陣風”被擊落,這給印度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還有士氣上的重大打擊,印度顯然會想方設法找回場子。
另一方面,印巴問題的根源是克什米爾地區歸屬權問題,在這一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之前,印巴之間的對抗與爭斗都不會平息,只是被按下“暫停鍵”。
因此,如今印巴雖然處于停火狀態,但只要有機會,印度很可能會重整旗鼓、卷土重來。
2,這次印巴沖突,的確暴露了印度諸多問題。
盡管,為了提升軍事實力,印度對外采購了大量先進武器裝備,但有沒有這些先進武器,與能不能充分操控、發揮這些武器的作用,完全是兩碼事。這不,在這次印巴空戰過程中,先進的“陣風”戰機便被擊落,并且還是3架。
可見,印度軍工實力的不足,迫使印度使用“萬國造”武器的弊端已經開始顯現了,在這一根源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印軍下一次與巴方交手,可能還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3,還是那句話吧,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沖突和對抗除了帶來苦難和動蕩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過去數十年里,印巴之間的持續對抗也早已表明,雙方都不具備“打服”對方的能力,通過政治對話和談判,或許才能解決問題,實現長久的和平。
究竟該何去何從,印巴兩國確實得三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