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華盛頓曾說:“我的母親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女人,我所有的一切都歸功于我的母親,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歸功于我從她那兒得到的德、智、體的教育”。
母親不僅是我們人生當中的第一位啟蒙老師,而且還在我們一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們默默無私地奉獻,把世間最純真的愛全部給予了我們,成為了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而母親的一言一行,則往往成為了我們效仿的樣子,有的母親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從小就教子有方,讓他們長大后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一時之間,被傳為一段佳話。
而蔣介石的母親——王采玉就是這樣的一位慈母。
他的母親知書達理,是一位大家閨秀,更是效仿古代的“孟母三遷”和岳母的“精忠報國”的典故,從小就對蔣介石嚴格管教,為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從小就有遠大的抱負,可謂是扮演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不僅如此,她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蔣介石樹立榜樣,成為了他心中的一位慈母,同時,她上孝下教,治家有方,也成為了女性的楷模。
就是這樣一位女子,我們只看到了她光鮮亮麗的一面,其實在她內心深處也埋藏著一種無法言語的痛苦。
王采玉在1863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奉化葛竹村的一戶富商之家。她的父親王有則自幼熟讀詩書,精明能干,憑借著自己的智慧,成為一位富商。
而王采玉則是王有則和姚振昌之女所生,生活在這樣的一個衣食無憂的大家庭里,王采玉自幼承父教,不僅聰明伶俐,而且還精于女紅,儼然成為了大家心中的大家閨秀。
不僅如此,王采玉還十分注重孝道,對父母十分孝順,對兄弟姐妹那是照顧有加,而且還勤儉持家,常常做些針線活,來貼補家用。
本以為一家人會這樣一直快樂地生活下去,可是到了她1882年,父親離去,一家人心中悲痛,可是她十分堅強,和母親一起分擔,把這個家撐了起來。
后來王采玉也到了婚嫁的時候,在那個婚姻不自由的時代,她一切任憑母親做主,就這樣她嫁給了蹕駐鄉曹家田地方的竺某,此時的她年紀19歲。
由于王采玉自幼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她婚后,更是一心照顧竺某和雙親,但是雖然竺某對她還不錯,可是他的性格有時不好,就造成了她不幸的開始。
本想著與他一起共度余生,到了后來,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并向往著以后美好的生活,可是孩子在出生幾個月便離去了。
對于她而言,這是一種無言的痛苦,讓她內心傷痛,每天過著以淚洗面的日子,希望用時間可以慢慢地愈合。
誰知在兒子去世的幾個月后,竺某也因病離去,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讓王采玉歷經了人生“四大悲事”中的兩事,其內心可謂是經歷了酸、甜、苦、辣,讓她體會到了佛教所說的人生八苦。
不僅如此,周邊人還對她指手畫腳,無疑讓她的內心雪上加霜,她忍受不了,便回到了娘家,而她的母親本是一位佛教徒,看到女兒的不幸,更是時常開導她。
有一次,葛竹附近金竹庵的一位老尼師圓寂,母親和她一起去幫忙,此時的王采玉經歷了喪子、喪夫之疼,再加上看透了人生無常,便有了出離之心。
身為母親,知道女兒并不是真正的想出家,只是暫時的逃避,還未真正的做到六根清凈和四大皆空,以后會產生退轉之心,便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讓她帶發修行,就這樣年紀21歲的王采玉過上了常伴青燈古佛的生活。
王采玉每天一心修行、念佛,想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可是她凡塵未斷,又如何能夠安心修行呢?
直到有一天,她堂兄王賢東的到來,讓她的人生開啟了另一篇篇章。
王賢東是蔣家玉泰鹽鋪的老伙計,深受東家蔣肇聰的信任,他看到蔣肇聰因為老伴離去后,一個人郁郁寡歡,便想到了自己的堂妹。
于是,想要撮合他們,就這樣,兩人一見如故,走到了一起,此時的王采玉才23歲,而蔣肇聰已經45歲了。
雖然他們存在年齡差,可是他們生活得很快樂,蔣肇聰對她非常好,而王采玉更是持家有道,隨后不久,他們便迎來了第一個孩子,并為他取名為蔣介石。
一家三口人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隨后他們又先后生下了1子2女,對于他們來說,可謂是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可是,沒過多久次女(剛出生沒多久)離去,次子(出生3年后)也離去,讓他們感到痛苦,到了王采玉32歲時,蔣肇聰也相繼離去。
短短幾年的時間,王采玉先后經歷了3位至親之人的離去,雖然內心很苦,可是她不愿認命,頑強地支撐了下來。
最后,她更是把內心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蔣介石的身上,希望他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為了給他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她聘請嚴師對他授課,還鼓勵兒子要一心讀書,對他的生活更是照顧有加。
到了他14歲時,更是為他張羅一門親事,還把毛福梅送到學校讀書,讓他們一起學習和進步,希望他們以后能夠共同進步,還讓兒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總之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他身上,只為讓他早日成才。
不僅如此,王采玉還以身作則,為他樹立榜樣,在蔣介石19歲時,由于清朝對內增加田賦,王采玉據理力爭,他們無奈,只得關押蔣介石。
隨后,她更是鼓勵兒子要奮發圖強,將來做出有利于國于民的事業,正是她的言傳身教,讓他自小立志,實現心中的抱負。
而且,她比較開明,支持他的決定,在清朝時,辮子是被人們十分看重的,而兒子竟然剪掉,她不僅不阻止,而且還支持他的舉動,并贊同他,還多次千方百計資助兒子的各項活動。
正是受到蔣母的影響,讓蔣介石才取得以后的成就,他的母親對他的支持和幫助可謂是他以后成功的關鍵。
到了1921年6月14日,王采玉黯然離去,留下了她58歲的人生傳奇。
縱觀,王采玉的一生,可以說是不幸的,畢竟她經歷了喪子、喪夫之痛,對于她而言,這是一種內心無法承受的傷痛。
也可以說是幸運的,她一生雖然坎坷曲折,可是她頑強地生活了下來,而且她還培養出了一個有成就的兒子,讓她得以安享晚年,這不正是她一生最好的造化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