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企業招聘時對學生就業能力的考量愈發嚴苛,實踐能力與將思考落地并貼近民生需求的能力成為核心關注點。而學科競賽作為檢驗本科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標尺,其價值不言而喻。
在韶關市第二屆 “交通銀行杯” 大學生農特產品創意設計大賽中,廣州商學院現代信息產業學院 “百千萬工程” 突擊隊從 170 余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斬獲唯一的特等獎,這一成績背后蘊含著高校專業能力與現實需求的深度融合。
從競賽本身的維度審視,其激烈程度與含金量凸顯了獲獎成果的分量。作為一項聚焦農特產品創意設計的賽事,其參賽隊伍覆蓋多所高校,競爭堪稱白熱化。170 余支隊伍同場競技,不僅考驗參賽者的專業知識儲備,更需在創意構思、市場洞察、方案落地等多維度展現綜合實力。
該賽事要求參賽者將設計與產品特點、實用性深度結合,聚焦實物載體并融入鄉村振興理念,本質上是對 “產教融合”“創新驅動” 等國家戰略的微觀響應。
現代信息產業學院團隊以 “南雄臍橙” 為核心,通過擬人化 IP 形象打造、多載體設計等創新路徑摘得桂冠,既體現了對賽事考核要點的精準把握,更彰顯了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的過硬能力,涵蓋市場調研、用戶需求分析、技術應用轉化等多環節的系統化實踐素養。
從高校育人的維度分析,現代信息產業學院的獲獎絕非偶然,而是其長期堅持 “實踐育人” 理念的必然結果。作為廣東省教育廳批準的現代產業學院,該學院以產學結合為特色,與華為、阿里、科大訊飛等行業龍頭建立深度合作,構建了 “理論教學 + 實習實訓 + 企業實戰” 的立體化培養模式。
其師資隊伍中,既有具備企業資深經驗的工程師,也有擁有深厚學術背景的博士群體,“雙師雙能型”教師占比顯著。這種 “雙元結構” 師資不僅能傳授前沿理論,更能將企業真實項目案例融入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中即能接觸行業一線需求。
從學生能力成長的維度觀察,此類競賽對個人發展的助力體現在知識、技能與價值觀的多重塑造。
對于參賽者而言,參與競賽的過程是一次全鏈條的能力鍛煉:從調研南雄臍橙產業現狀、挖掘產品文化內涵,到設計 IP 形象、規劃實物載體,再到提煉 “三農” 結合的鄉村振興理念,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跨學科知識整合、團隊協作與創新思維。
例如,鄭逾同學在成果分享中提及的 “擬人化 IP 形象” 設計,既需要美術設計能力,也需對農產品市場消費心理有深入理解,更要將鄉村振興政策內涵轉化為可視化的創意表達。這種能力的綜合提升,恰是企業招聘中最為看重的 “可遷移能力”。
廣州商學院現代信息產業學院“唯一”特等獎證明了該學院在學生能力的培育過程中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個人專業能力的成長,也能有實踐技能方面的提升。
這對他們未來升學就業來講,都是非常突出的優勢,值得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