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項目,村民就可以挖春筍賣,每畝竹林可多收幾百元。” 近日,在仁化縣城口鎮東坑村,村支書黃常忠介紹,村里有2萬多畝竹林,之前一直以竹材出售為主,但由于缺乏冷藏保鮮和初加工設施,每年春天山上大量春筍無人采收,造成竹林立竹量過大和大量春筍爛在山上,而即將竣工的竹筍初級加工廠,將讓春筍變成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這是仁化縣竹特色產業發展獎補項目實施成效的一個掠影。為積極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大力推動林業特色產業融合創新發展,2024年底,廣東省林業局啟動了林業特色產業發展獎補項目,作為中國毛竹之鄉的仁化縣,仁化竹順利入選了全省首批林業特色產業發展獎補,項目獲得3000萬元省級財政獎補資金支持。
“為發展好竹特色產業,我們運營企業還自籌6.6億元,全鏈條提升仁化竹產業競爭力。”仁化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共規劃了6個建設內容,涵蓋竹林培育、竹筍加工、科技服務等,目前各項目都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為全縣竹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建筍材兩用林
示范提升竹林經營水平
“你看這竹筍,很多胸徑超過了20厘米,這就是科學撫育的成效。”在長江鎮滸松村的竹林里,林農趙叔指著一棵棵即將成材的竹筍介紹道,在2024年竹特色產業發展獎補項目支持下,他們對這些竹林進行除草、松土、施肥,從而有了這片長勢格外好的筍材兩用示范林。
據了解,仁化縣是廣東省毛竹產業聚集區,其毛竹林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交通條件相對較差,以粗放型管理為主,對竹山基礎設施、竹林撫育、竹結構優化、竹筍采挖、成竹管理等尚未形成標準化技術規程,導致竹山管理總體較為粗放。同時,因竹筍加工業落后,竹筍一直未能成為竹林經營收益重要目標,致使竹林經營水平和綜合利用率難以提升,急需通過建設筍材兩用林,實現科學化、標準化撫育改造,以提高竹筍竹材的產量和品質,提升竹林總體經營效益。
“我們建設筍材兩用示范林,就是要引導林農通過科學撫育,精細管理,提高竹材、竹筍的產量和質量,特別是推動春筍的利用,從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仁化縣林業局產業股負責人李道成說,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項目在長江鎮、石塘鎮、董塘鎮、黃坑鎮、城口鎮五個鄉鎮,共建設了1500畝的筍材兩用示范林,目前項目已取得了明顯成效:示范帶動了全縣竹農撫育面積10萬多畝,推動竹林邊界擴展新增竹林面積約2萬畝,助推全縣竹林經營提質增效。
提升竹筍產量,更要暢通竹筍銷路,這是讓林農增收致富的關鍵一環。為此,在推進竹特色產業發展獎補項目時,仁化縣林業局出臺了支持竹筍收購和初加工獎補政策,對年竹筍收購量大于100噸,且銷售給仁化縣內竹筍精深加工經營主體的,每噸給予100元的獎補;對年加工鮮竹筍100噸以上的,每噸給予200元的獎補;同時對經營者給予貸款貼息補助。
發展竹筍加工
帶動林農增收致富
據了解,仁化縣竹林總面積42.35萬畝,其中毛竹面積約35.41萬畝,所以竹筍品種以毛竹筍為主,麻竹筍為輔,竹筍產量豐富,是當地特色林農產品。然而,由于缺乏規模化的加工企業,大部分竹筍只能以鮮筍的形式銷售,附加值較低,林農增收受限,造成林農采收竹筍積極性低,出現大量春筍無人采挖。
“竹筍初級加工廠建成后,村民就可以盡情地挖春筍賣,每畝竹林可多收幾百元。”城口鎮東坑村村支書黃常忠說道,村里有2萬多畝竹林,平均每畝竹林年產鮮筍200-300斤,以1元/斤算,可為全村筍農每年增收數百萬元。
李道成介紹,為彌補全縣竹筍加工短板,在實施竹特色產業獎補項目時,將發展竹筍加工列為項目重點建設內容,一是在長江鎮、石塘鎮、黃坑鎮、城口鎮四個鄉鎮各規劃建設一個面積1200平方米以上的竹筍初級加工廠,購置竹筍冷藏、保鮮及加工設備,為鮮筍銷售護航;二是在大嶺工業園規劃了一個萬噸竹食品精深加工綜合項目,打造成粵北最大規模的竹筍智慧精深加工廠,全力發展竹筍食品產業,并聯合推廣韶關“小饞仙”品牌,全面提升仁化竹筍的產品附加值。
“我們竹筍初級加工廠與精深加工企業還建立‘訂單’機制,以高于市場的保護價格收購林農種植的筍材,從而確保林農竹林經營的積極性,保障一產的擴面提質。”李道成說。
據了解,仁化縣萬噸竹食品精深加工綜合項目利用竹筍生物保鮮及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能使竹筍資源利用率由30%提高到50%,經濟收益率由20%提高到100%;項目達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達1.5億元,輻射竹林面積5萬畝,帶動農戶超1800戶,年有效聯結農戶超5000人,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的繁榮發展和社會穩定。
創新產品科技
全鏈提升產業競爭力
作為中國毛竹之鄉,仁化毛竹加工業也位居全省前列。數據顯示,目前仁化縣有竹加工企業57家,其中國家重點林業龍頭企業2家,產品主要有板材、竹筷、竹簾、竹筍等。2024全年竹產業總產值為15.79億元,較2023年增長36.71%。
“但與國內竹產業強縣相比,我縣竹產業還在企業創新力不足,優勢產品較少,產品附加值較低、品牌知名度不高等短板。”仁化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在實施竹特色產業發展獎補項目中,仁化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積極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政府的大力引導下,仁化竹相關企業積極與科研院校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仁化縣錦鑫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軍安綠色新材料科技(廣州)有限公司聯合投資6.25億元,與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合作,打造國內一流的生物基(竹基)新材料產業園。仁化縣奧達膠合板有限公司與廣東省林科院合作研發了竹重組竹生產線,新增了8條竹木復合集裝箱板生產線,目前是全國最大的竹集裝箱底板生產供應商。目前仁化縣已累計研發竹加工專利31項,新開發竹相關產品 72 個。
同時,仁化縣還與廣東省林科院成立了廣東省竹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韶關分中心),為全縣竹企業提供產品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員培訓、科技咨詢等服務,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竹特色產業發展獎補項目不斷推進,仁化竹產業正從“賣原料”到“賣產品”,從“初加工”到“高精尖”轉變,書寫著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仁化生動實踐。“我們正推動竹產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讓每一根竹子都釋放最大價值,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產業興旺、農民共富的嶺南竹鄉振興新路。”仁化縣林業局負責人說。
統籌:章四平
撰文:吳曉翠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