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畢亞軍
2025年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中國學生蔣雨融,正因為父親是誰,身份關系成了焦點。關于事情本身,不好評價,但可以聊點周邊信息。
第一,我們常常覺得中國是最講關系,講圈子,講背景的,甚至認為這是中國特色,西方就不講這些。大錯特錯。
西方,包括哈佛大學,美國藤校這些,都是講這些的。而且講得比我們厲害。這些名校,你去報考,往往都要你有推薦人,會看你的推薦人是誰,其實就是看你的關系、圈子和背景。
紐約曼哈頓44街,五大道與六大道之間,哈佛大學俱樂部,康奈爾大學俱樂部等等,一排排的俱樂部,會所,都是關系,都是圈子。
哈佛有多講關系呢,有個小故事。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當年到美國,第一站就是哈佛大學,但他只讀一年就轉學了,為什么呢,他叔叔告訴他說,哈佛大學的學生幾乎都是權貴的后代,他們讀書是不用擔心生計,不用擔心找工作的,你一個中國人,又指望不上誰,還是去學門技術吧。
所以,后來他去了麻省。
張忠謀的父親做過國民黨財政局長,叔叔是美國東北大學教授,這樣的背景都嚇得不敢繼續讀下去,你也可以想象哈佛是個什么學校。
第二呢,應該平常心看待關系,圈子,背景這些事情。這是人之常情。社會現實。全世界都一樣。一方面,要正確用好關系,努力搞好關系,一方面,也不能因為這些就對個人努力失去信心。
我一直記得一位也是窮苦出身,后來做了大企業家的前輩講的一句話。他說:“沒有關系,你就抓緊去找點關系。”他舉例說,自己當年出道兩手空空,但有力氣,所以去慈善機構做義工,在那里就碰到了貴人。
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完全靠個人奮斗可能是更難了,但還是能成功,還是要相信努力。即使有關系,有關系和有關系的比,也還是要奮斗。
張忠謀后來談到自己因為背景不夠所以要離開哈佛,都是帶著凡爾賽味道,他說,幸虧沒繼續讀哈佛,否則就不會走理工和企業家這條路了。
所以,還是靠自己。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