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取經團隊中,西海龍宮的玉龍三太子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位。
一路上,沙僧話少,也可以想說就說。
可三太子變成白馬后,不僅說話的資格被剝奪了,還要一路馱著唐僧跋山涉水,風雨無阻,可謂團隊中真正的牛馬。
從龍降為馬,三太子到底經歷了啥?
據原著觀音介紹,三太子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西海龍王敖閏以“忤逆”之罪將其告上天庭,判了死刑。
寥寥數語,讓人疑惑。
三太子火燒夜明珠的行為,怎么就和忤逆扯上關系了?
古時忤逆是重罪。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夏代,法律就將不孝定為最為嚴重的犯罪之一。
《唐律》中有“十惡”之罪,其中“惡逆”“不孝”“不睦”三項都涉及孝道。
根據這個罪名推測,夜明珠必定對龍宮很重要,不是玉帝賞賜,也是玉帝曾授予過它特別寓意的。動它就是在打龍王的臉,也是在藐視王權。
三太子自小在龍宮長大,必定知道這顆珠子動不得,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是不小心,就是故意。
86版電視劇《西游記》解釋為不小心。劇里演繹為三太子新婚之際,發現妻子萬圣公主與九頭蟲私通,盛怒之下,扯下婚房的綢幔,失手打翻蠟燭,意外燒毀了夜明珠。
這樣的情節也算合情合理,但原著中,萬圣公主和三太子沒有半毛錢關系。
另一種猜測類似宮斗劇。
在西海龍宮,龍王更偏向老大摩昂太子,讓三太子心生不滿,他通過燒毀明珠,妄圖篡權。
不管是哪一個過程,玉帝根本不關心,他直接判三太子死刑,這也顯示了在天庭體系中,龍族的地位比較低。
如果換成是太上老君不小心燒毀夜明珠呢,結局必定大不相同。
從《西游記》其他描述中,也可以佐證龍族在天庭中的卑微。
涇河龍王僅僅因為更改了降雨的時辰和點數,就在剮龍臺上被斬首。
奎木狼私自下界強搶民女,還吃人無數,也只是罰去老君的丹爐房燒火。
更悲劇的是,龍族還是神仙們的口中美食。在天庭的蟠桃會上,赫然有龍肝鳳髓這道菜。
三太子如果真的被處死,內臟還可以回收再利用,興許就出現在下一個天界大會。
想想就很慘。
好在觀音菩薩喜歡當和事佬,將三太子推薦到取經團隊,由此逃過一劫。
但最后唐僧師徒皆得圓滿,惟有三太子的結局讓人唏噓。
他受封“八部天龍馬”,恢復了龍身,換了頭角,長出金鱗,腮頜下生出銀須,一身瑞氣。顏值提升了,卻比當馬的時候更不自由。
終日盤繞在靈山山門的擎天華表柱上,為靈山守門。
怪不得如來要給三太子整那么帥,敢情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不知當上佛門監控的三太子,還會不會懷念曾經那條恣意遨游的小白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