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來,以軍以“反恐”為名,在約旦河西岸北部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多個難民營遭到破壞。5月20日,新華社記者黃澤民、馮國芮前往阿斯卡爾難民營報道以軍行動,采訪過程中遇到連續巨響、數次驅趕、催淚瓦斯釋放等情況。
他們向中國記協微信“我在現場”欄目來稿,講述這次報道經歷。
我在現場丨“媒體”,救得了戰地記者嗎?
本文作 者:黃澤民 馮國芮
5月20日,以色列軍隊和邊境警察突襲位于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北部城市納布盧斯郊區的阿斯卡爾難民營(Askar refugee camp)。
當天早上9點左右,巴勒斯坦同事給我們打電話,說:“以軍來了。”我們立即前往現場報道。
(一)
通常情況下,巴方記者難以提前獲知以軍行動計劃。
當地記者一般通過社交媒體群組共享信息,獲取以軍進入約旦河西岸的動態。一有情況,他們就立即出發,但能否拍到畫面全憑“運氣”——有時以軍會封鎖現場、阻礙報道;有時媒體到達現場,以軍行動已經結束。
我駐扎在巴以地區已經1年,去過10余座難民營。在此過程中,我積累了一些經驗,比如:不建議獨自進入難民營,即便我們是外國面孔,和以色列人明顯不同,也會引起難民營內民眾的警惕,被懷疑是以方間諜;即便這趟行程預計不會有什么危險,也一定要在車里準備防彈衣、頭盔和防毒面具;如果街上沒有人,則要格外小心,因為以軍很可能在來的路上,而當地人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
現場變幻莫測,以軍隨時可能突襲,一旦和巴方人員爆發沖突,現場會非常混亂,危險會持續30分鐘,乃至1小時……所有事情從發生到結束,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全靠經驗和本能。
我們下車后,立即穿上防彈衣。在沿著阿斯卡爾難民營邊緣的主干道上,我們看到以方車輛堵住了靠近難民營一側的車道,禁止車輛通行,許多車輛無奈改道。
在此情況下,媒體也無法進入難民營,只能在外圍等候。其間,不斷有以色列警車駛來,一邊使用麥克風對外喊話,一邊嘗試以開車逼近的形式驅趕記者隊伍。1小時內,這樣的行為至少發生了3次。
這次采訪,我選擇用手機拍攝,隨身攜帶微單相機。手機輕巧,適合我在跑動時使用,并且可以在廣角和長焦之間自由切換,對于拍攝現場各類突發情況有幫助。與此同時,準備專業相機能加強職業辨識度,表明我們是媒體記者而非普通路人,盡量避免混亂中被以軍士兵誤判。
(二)
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盡管約旦河西岸并非主要戰場,但該地區巴以矛盾急劇激化,以色列的控制顯著收緊,以軍行動大規模升級。
今年1月,以軍以“反恐”為名,在約旦河西岸北部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目前,該行動仍在持續,導致約4萬人流離失所。近期多份聯合國報告顯示,約旦河西岸北部多座難民營已經近乎空無一人。以軍在難民營中設立哨所,對難民營基礎設施進行了嚴重破壞。
2月和3月,我曾去到約旦河西岸北部的兩座難民營。在受影響最大的杰寧難民營外圍,多個入口處被設置很高的土堆,禁止入內意圖明顯。從門邊向內望去,可以看到曾經熱鬧的主干道已被整條挖開、路面泥濘不堪。難民營內時有濃煙升起,除了以軍車輛,看不到有人的蹤跡。
在一個入口處,當地巴勒斯坦人穆罕默德·賈阿斯建議我不要再往里走,因為沒有人知道是否已經有槍口瞄準了我們這些“不速之客”。賈阿斯說,就在前一天,以軍拆毀了他在難民營里的房屋。
本次抵達的阿斯卡爾難民營,暫未受到如此嚴重的影響。在現場,向美聯社供稿的當地攝影記者馬吉迪?穆罕默德對我們說,約旦河西岸的報道工作非常困難,尤其是2023年10月以來,危險系數進一步上升。他曾多次因槍擊、催淚瓦斯等原因受傷,“即使我們穿著標有‘媒體’字樣的防彈衣。”
來自巴勒斯坦紅新月會(Palestine Red Crescent Society)的救護車,在現場隨時待命。“醫療隊一直和我們在一起,給我們提供防護。以色列士兵開著車讓我們離開這個地區,防止我們在這里拍攝任何東西。”當地巴勒斯坦記者阿卜杜拉?巴希什說。
(三)
由于無法進入阿斯卡爾難民營,現場媒體無從得知這場以方行動的具體內容。從難民營里出來的急救人員告訴我:以方正在難民營中做標記,似乎是為了日后拆除房屋做準備。這也是以軍近幾個月在約旦河西岸北部的部分難民營中持續開展的行動,事態發展尚不可知。還有當地民眾告訴記者,以軍逮捕了一名巴勒斯坦人。
事后,以軍并未就此次行動發表聲明。
20日,以色列警方發表聲明,邊境警察當天在納布盧斯附近逮捕了一名遭通緝的巴方人員,但并未說明具體地點。以色列邊境警察是以色列警察的一個分支,負責協助以軍的“反恐”行動,經常出現在約旦河西岸。
隨著時間推移,各路記者沿著主干道前往難民營的多個入口附近拍攝報道。但大家都十分緊張,在這里一切都是未知數,前一秒看似安全,下一秒可能就爆發沖突。
巴勒斯坦青年有時會向以軍車輛投擲石塊、焚燒輪胎以示抗議,這會引來以軍士兵的行動加碼。現場亂作一團,危險程度急劇上升。
我們盡量靠近路邊行走,情況難以判斷時,就先站在路邊停著的車輛后面觀察,以便在危急險情發生時及時躲避。拍攝完想要的畫面后,我們會迅速離開路中央。
當記者們在難民營一個入口處做出鏡報道時,有幾名以色列警察突然下車,他們拿著槍,嚇得人群四散躲避,現場氣氛陡然緊張。我們還看到,至少兩批以方人員持槍急速沖進難民營,內部似乎有緊急情況發生,但我們無法進入內部確認。
這場以軍行動大約持續了3小時。在收尾階段,現場響起了連續且急促的巨響,疑似槍聲。以方人員還向主干道附近投擲多枚催淚瓦斯,瞬間,煙霧彌漫,久久不能散去。當地民眾紛紛用衣領掩住口鼻,迅速躲進車內或房間里。
這是報道的關鍵時刻——我們逆向而行,拿著手機跑到主干道上拍攝,不僅拍到了以方人員裝彈、發射的全過程,還拍到不少民眾的現場反應。但同時,我們也因催淚瓦斯的刺激,止不住地流淚,喉嚨處有明顯的灼燒感。
據巴勒斯坦通訊社20日報道,當天以方在對阿斯卡爾難民營開展行動時投擲催淚瓦斯,導致部分民眾產生窒息等癥狀。
來源 | 中國記協微信
作者 | 黃澤民 馮國芮
編輯 | 彭婕妮 林芝瑤 任金蕊
實習生 | 楊紫敏
值班編輯 | 王可
主編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