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前后,全面解放的新形勢下,百廢待興的社會現實情況下,12大建設兵團應運而生。
各大生產建設兵團的主要任務就是墾地戍土,用強大的執行力帶動經濟社會開始步入正軌,修復和整理,因為連年戰火造成的基礎設施和基礎資源的破壞。
其中非常著名的359旅的南泥灣原班人馬在開國上將王震將軍的帶領下,開赴新疆建設兵團。
12大建設兵團在新中國成立之時,在恢復地方經濟基礎設施和基礎建設方面,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在各種新情況下,建設兵團發揮了軍人的頑強的作風和強大的執行能力,社會基礎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隨著初期任務的完成,12大建設兵團也是紛紛地撤編,但是為什么唯獨新疆建設兵團沒有撤編呢?新疆建設兵團保留并且強化的意義何在呢?
戍邊大軍
在新疆和平解放前夕,也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最后好不容易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新疆和平解放。
但是解放之后,20萬戍邊大軍的吃飯問題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就是從各地往新疆運送糧食,在交通也不便利的情況之下,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個時候在建設兵團的號召之下,新疆建設兵團也是快速地成立。
1954年10月7日新疆建設兵團建成,受中央政府和自治區雙重領導的省級單位。新疆建設兵團成立之初,最為重要的一個難題就是解決自身的吃飯問題,很多的部隊都是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之下就開始了墾土戍邊的重任。
從這一年開始,無數新疆建設兵團的一代代年輕人,把無悔的熱血青春撒在了戈壁荒灘和無盡的沙土地。
從一名戰士突然成了一名需要墾地養活自己的建設兵團成員,手里沒有農具、沒有種地的經驗、沒有種子、沒有住的地方,就是吃的也開始慢慢的變的窘迫了起來。原來的戰斗模式一下子變成了拓荒建設的任務,讓大家非常的不適應。
寒冷的冬天北風襲來,在一望無際的曠野,沒有擋風的掩體,大家開始為了活下去而拼搏。雖然后續慢慢分發了農具,御寒的衣物,非常少量的伙食,但是住的地方是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
為了御寒,大家突發奇想,在平坦的地里邊開始挖起深坑,挖上兩米的深坑,人睡在坑里邊,雖然不暖和,但那時起碼可以避開凜冽的大風。
冬天沙地里的大風格外的寒氣逼人,大風卷著沙粒子,吹到人的臉上,像是風卷著針頭刺在人的臉上那般疼痛。
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第一批新疆建設兵團的勇士們開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艱苦卓越的奮斗歷程,在那沒有炮火和硝煙的新戰場上,這些勇士用鮮活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生命的贊歌。
墾土戍邊保家衛國
新疆建設兵團駐扎的區域條件雖然異常的艱苦,但是憑借著軍人特有的毅力和抗爭精神,他們頑強的度過了自給自足的第一道考驗。
晚上住在地洞里的這些斗士,白天靠著鹽巴和一些辣椒面填一下饑腸轆轆的肚皮,在荒蕪的沙土地、鹽堿地和蘆葦蕩里邊開始拓荒耕種,種植生活經濟作物。
雖然每天忙于耕作,但是每天都是拿出一定的時間,訓練一些共同的科目。新疆建設兵團不僅是一支建設隊伍,同時也是一支戰斗隊,擔負著戍邊墾土的重任。
雙重的歷史任務給了這一團體更多的壓力,在一無所有情況之下,建設任務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就是解決吃飯的問題和住宿的問題。
在開墾好的土地上耕種作物,沒有收成的第一個季節無疑是最為難熬的,每天聽著肚皮吃飯的日子一天天的挨了過去。
在半年的呵護下,在荒蕪的沙地里邊、大片的鹽堿改良地里和那些荒蕪的蘆葦蕩里,開始泛起了綠蔥蔥的一片冬小麥。
在六月末的天氣,大風夾雜著麥香吹遍了戈壁灘,讓這片荒蕪的土地有了青春的綠色。在大風不停的吹動下,荒地里長出來的那些新的主人開始變身了,四處金黃的麥浪在不停翻滾像是金黃色的浪潮,不停的翻滾到天際。
1975年,新疆建設兵團開拓出萬畝良田,完全滿足了自給自足的需求,并且開始出現了豐收后的大批量的余糧。
二次創業
新疆地區有數十個少數民族,邊境線長,中印之間被英殖民者劃上的麥克馬洪線死死的釘在印度有侵略思潮的極端分子的骨髓里。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這些讓國家再一次想起重塑新疆建設兵團的極端重要性。
新疆建設兵團撤編后,整編劃歸地方,所有的建設成果全部拿出來分享和分配了。在此后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新的情況,1982年,中央政府根據形勢發展的需求,再次組建起來的新疆建設兵團,基本上又成了一無所有。
新組建的新疆建設兵團重新開始了二次創業,當然第二次比第一次創業要有很大的優勢。首先是經驗方面比最開始的時候要優勢,這個時候的基礎設施和設備有了長足的發展,起點要比之前的創業高度高。
在編制體制方面有了更為豐富的經驗,為了便于高效的發展和快速的形成戍邊戰斗力,每一個師劃為一個地級市。
每一個市都必須嚴格按照制定的經濟建設發展的指標,完成每年的任務,還要完成每年共同訓練科目的任務,必須滿足平時建設和戰時勝任戍邊任務的基本要求。
總結
新疆建設兵團同其他的生產建設兵團一道被撤編之后,出于更好的保衛疆土的目的,中央政府重啟了新疆建設兵團。
保留新疆建設兵團的目的,不僅僅是要保持發展穩定的大局需求,更是為了發揮新疆建設兵團在發展中橋頭堡作用。
新疆建設兵團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墾地7.06萬平方公里,這一耕種面積相當于全國總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
對農業的發展貢獻了強大的力量,在后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實現了農業產業化和機械化,對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