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古恩(James Gunn)從不走尋常路。從早期創作奇奇怪怪的非傳統故事開始,這種風格就使他成為好萊塢最具遠見的導演之一。他擅長賦予邊緣角色靈魂,讓原本不被關注的事物綻放光彩 —— 無論是把《自殺小隊》這樣冷門的漫畫團隊變成家喻戶曉的 IP,還是為經典系列注入新活力,古恩的存在讓現代電影更具魅力。作為 DC 影業 CEO,這位骨子里的故事講述者,始終偏愛非主流敘事,而他在超級英雄類型片中的創新,正是其天馬行空與幽默天賦的證明。
和所有影迷一樣,古恩會把《教父》《黑客帝國》《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等經典奉為必看神作。但真正讓他作為影迷別具一格的,是他對「冷門佳片」的挖掘 —— 他經常分享長長的片單,從被遺忘的經典到小眾寶藏,無一不包。以下是他推薦的 10 部被低估的電影,值得你加入片單。
10. 《梅斯林》(2008)
這部法國傳記犯罪片分為《梅斯林:殺手本能》和《梅斯林:頭號公敵》上下兩部,聚焦臭名昭著的黑幫分子雅克?梅斯林的一生。影片從他作為小混混的崛起,到成為法國頭號通緝犯,貫穿越獄、搶劫、與警方的貓鼠游戲等傳奇經歷。
亮點:文森特?卡索精準演繹了角色的魅力與殘暴,緊湊的節奏和充滿歐洲質感的犯罪敘事堪稱一絕。盡管在法國本土大獲成功,這部電影在海外卻鮮少被關注。
9. 《93 號航班》(2006)
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的《93 號航班》,實時還原了 2001 年 9 月 11 日美聯航 93 號航班的真實事件:飛機被劫持后,乘客與機組人員拼死反抗,最終讓這架飛機成為唯一未抵達預定目標的劫持航班。
亮點:紀錄片式拍攝手法極致呈現了當日的混亂與恐懼,沒有大牌演員反而強化了真實感,每分每秒都令人揪心。因題材敏感,觀眾往往回避重溫,但它仍是近年最具沖擊力的驚悚片之一。
8. 《狼族盟約》(2001)
故事設定在 18 世紀法國,融合歷史劇、恐怖片與武俠元素:騎士弗朗薩克和他的易洛魁族同伴馬尼,前往某郡調查神秘野獸引發的連環殺戮,卻意外卷入更深層的政治陰謀。
亮點:從怪獸片秒變政治懸疑劇,攝影美到窒息,動作場面設計驚艷。文森特?卡索、莫妮卡?貝魯奇、馬克?達卡斯考斯的陣容星光熠熠。作為歷史片,它動作戲太猛;作為怪獸片,它思辨性過強;作為恐怖片,它又過于華麗 —— 這種「四不像」反而成就了獨特魅力。
7. 《 together》(2000)
古恩的片單里還有這部被嚴重忽視的瑞典喜劇。故事發生在 1970 年代的一個公社:伊麗莎白帶著兩個孩子逃離丈夫,投奔哥哥戈蘭,后者與一群理想主義者、自由靈魂共同生活。
亮點:溫暖又諷刺的生活喜劇,探討個人自由與集體責任的沖突。當伊麗莎白一家闖入這個混亂卻充滿包容的環境,成年人重新建立羈絆,群像表演真實動人。盡管爛番茄好評率達 90%,但小眾的背景設定和含蓄敘事限制了它的傳播。
6. 《共同警備區》(2000)
樸贊郁執導的這部韓國懸疑驚悚片,改編自小說《共同警備區 JSA》:朝韓士兵在板門店發生槍擊事件,瑞士調查官索菲?讓揭開背后的秘密 —— 敵對雙方士兵之間竟存在友誼。
亮點:以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為背景,用地緣政治作為人性故事的畫布,顛覆了驚悚片套路。通過閃回展現的歡笑、情誼與理解,讓最終的悲劇更具沖擊力。盡管在韓國本土大賣,卻常被樸贊郁后來的《老男孩》掩蓋光芒。
5. 《東方三俠》(1993)
說到香港動作片的「過火美學」,《東方三俠》堪稱代表:三位女英雄「 Wonder Woman」東東、「女捕快」心靖、「隱身女」陳七,卷入神秘大反派「鬼王」拐賣嬰兒的陰謀。
亮點:杜琪峰執導,楊紫瓊、梅艷芳、張曼玉塑造的角色兼具力量與韌性,打戲設計超前,融合武俠、奇幻、超級英雄元素。從高空對決到奇門遁甲,全程高能,是香港影壇不可多得的「混合型」佳作。
4. 《45 號女郎》(1981)
紐約 mute 女孩塔娜一天內兩次遭襲,創傷促使她化身 vigilante,用一把點 45 手槍追殺施暴者。
亮點:阿貝爾?費拉拉用粗糲鏡頭捕捉 1980 年代紐約的暗黑氛圍,塔娜的殺戮狂歡最終走向令人戰栗的高潮。佐伊?倫德的表演細膩又驚悚,讓這部「剝削電影」成為女性復仇題材的先鋒之作,值得更多關注。
3. 《兇群出洞》(1979)
弗蘭克試圖保護女兒遠離正在接受激進治療的妻子諾拉,一系列離奇謀殺案卻讓他懷疑:妻子所在的封閉治療中心,與形似孩童的殺人怪物存在關聯。
亮點:詹姆斯?古恩的導演處女作《撕裂人》曾借鑒這部身體恐怖片。大衛?柯南伯格打造的不安氛圍,加上影史最震撼的結局反轉之一,讓《兇群出洞》在他的作品序列中獨樹一幟,比《變蠅人》更暗黑,比《錄像帶謀殺案》更扭曲。
2. 《漫長的告別》(1973)
羅伯特?奧特曼改編自雷蒙德?錢德勒的小說,講述私家偵探菲利普?馬洛卷入好友特里的謀殺案:特里深夜求他開車送往墨西哥,隨后特里妻子被殺、他本人疑似自殺,馬洛淪為嫌犯。
亮點:將經典黑色電影搬到 1970 年代洛杉磯,塑造了一個叼著煙、懶洋洋的「非典型偵探」。埃利奧特?古爾德的演繹顛覆了觀眾對「硬漢偵探」的想象,盡管口碑兩極,卻成為古恩和小眾影迷的心頭好。
1. 《無敵英雄》(1944)
戰爭英雄之子伍德羅?特魯史密斯夢想子承父業,卻因花粉癥被海軍陸戰隊開除。羞于回家的他躲在圣地亞哥編造謊言,不料謊言失控,最終引發一場關于「英雄主義」的荒誕狂歡。
亮點:普雷斯頓?斯特奇斯的這部喜劇,用鋒利的劇本將諷刺與溫情熔于一爐。埃迪?布萊肯精準詮釋了角色的真誠與焦慮,讓人在大笑中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盡管備受影評人推崇,卻未能像斯特奇斯的其他經典那樣持續走紅。
古恩的推薦邏輯:拒絕「正確」,擁抱「獨特」
從法國犯罪片到香港武俠,從韓國政治驚悚到瑞典公社喜劇,古恩的片單折射出他對「非典型敘事」的偏愛。這些電影或許不夠「完美」,卻都在某個維度做到了極致:或是用類型雜糅打破常規(《狼族盟約》),或是以真實議題沖擊心靈(《93 號航班》),亦或是用顛覆人設重構經典(《漫長的告別》)。
正如古恩在 DC 宇宙中堅持的「給邊緣角色發光的機會」,他的推薦本質上是對「電影多樣性」的吶喊 —— 畢竟在流水線大片統治銀幕的時代,這些被低估的作品,才是電影藝術保持生命力的秘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