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偵碳
來源 |趕碳號科技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光伏已然雪崩。光伏打工人,就像一片片雪花,飄飄灑灑,漫天遍野,成就了一個行業。他們消失時,也無聲無息。
消失的光伏打工人,究竟有多少?
光伏行業,現在一共有多少從業人員?
2023年,是光伏最瘋狂火爆的一年,很多人從各行各業涌進這個行業。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可再生能源和就業:2024 年年度回顧》中統計,2023年,中國光伏行業創造了約710萬個就業崗位,占到全球光伏就業人數的44%。
IRENA統計的710萬人,或許偏保守了。2024年3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戶用光伏直接提供了約200萬個就業崗位,間接帶動約500萬個就業機會。協會的這700萬的數據,是不含制造端的從業人員的。
過去一年,很多人已經離開這個行業。接下來,會有更多人離開。
中證行業分類(2021)光伏發電設備和光伏發電企業,一共收錄了86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2024年底,這86家公司的員工總數為47.5萬人,比2023年的頂峰減少了14.2萬人,裁減比例約為23%。
這只是主業為光伏的86家上市公司,不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協鑫科技、新特能源、信義光能等企業,也不包那些擁有光伏業務的“五大六小”和地方能源集團以及化石能源企業,當然更加沒有覆蓋所有中小微企業。
天眼查最新數據顯示,從事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的企業有11536家,從事太陽能發電的企業有116904家,營業范圍包括光伏的更是高達137萬家。
即使按照國際可再生能源署710萬從業人員的統計結果,即使按86家A股上市光伏企業23%的減員力度,2024年,我國光伏行業至少也有160多萬人失去了原來的工作。
過去一年,離開光伏行業的打工人,或許遠遠在160萬人之上。因為這86家企業,已經是137萬家光伏企業中經濟實力最強的86家。
為了便于比對,我們梳理了幾組數據。
2024年裁員比例在40%以上的上市光伏企業;來自東財Choice
裁員比例往往更能說明問題。最高的兩家公司,是ST聆達和華東重機,這兩家也是跨界企業。跨界企業毫無疑問是光伏打工人的重災區。
我們熟悉的有很多企業,并非上市公司,比如一道、大恒、中清、未來、其亞等等,他們裁員應該也不在少數。至于更多中小企業,在這場光伏嚴冬里停產歇業甚至破產清盤的數不勝數。
2024年A股員工人數變動TOP31;來自東財Choice
上面這張表則更為觸目驚心——這是所有A股上市公司放在一起的排名。
截至2024年底,5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TOP31的員工減少人數的企業中,光伏制造企業竟然有10家,堪稱霸榜。上述標紅的企業中,只有天能股份一家,為儲能企業。
要知道,中國建筑是從38萬人減少到了36萬人,變動比例不過5.7%,上汽、平安情況類似。但是,我們的光伏企業不是,直接砍掉了一半甚至更多。
然而,光伏企業、光伏打工人的不幸,只屬于光伏,與整個新能源板塊無關。
同樣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樣要面臨殘酷的行業內卷,鋰電行業的表現堪稱驚艷。
2024年,在5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當中,比亞迪一家企業就增加了26.5萬名員工,寧德時代增加近1.6萬人。在增加人數最多的TOP20上市企業中,鋰電企業就有4家。
去年,減員最多的10家光伏企業一共減少了12萬人,占到86家上市光伏企業減員總數14萬人的86%。但是,光伏上市公司減少的14萬人,即使都跑到比亞迪去上班,這家公司竟然還有近一半的用工缺口!
在此之前,趕碳號幾乎從未觸碰此類話題。這是因為,此前趕碳號亦曾在幾家頭部民企的管理層工作過,深知企業家的不容易。不是到萬不得以的艱難困苦時刻,他們是斷然不會降薪、欠薪、裁員的。員工討薪自然有員工的各種苦,企業欠薪、裁員也有企業的各種難。
工資發不出,裁員,不只是關乎企業家的面子、這家企業在利益相關方的信用與口碑,更關乎企業自身的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僅從雇主品牌考慮,誰愿意去一家連工資都發不出、大幅裁員的企業呢?
但今天統計完這些數據,此時此刻的趕碳號內心五味雜陳,一片悲涼,不能自已。
時代的一粒沙,就是每一個普通人的一座山。光伏已然雪崩,14萬制造業人員也好,160萬從業人員也罷,無數個光伏打工人消失在這場寒冬里,就像一片片雪花,無聲無息。我們這個行業何以至此?!!
2023年5月24日清晨,參加SNEC展的人們在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外排起長龍。今天他們中的很多人或許已經離開了這個行業。
接下來,還有多少人會離開這個行業?
光伏,什么時候能好起來啊?
最近已經很少有人再問趕碳號這個問題了,人們似乎都變得麻木。在資本市場中的情況類似,光伏雖然躺平在地板上很久,但已無人問津。行業里唯一的新鮮事,就是光伏產品仍然在跌價。
又是一年SNEC,很多企業仍在堅持,但也有企業已經棄展,以至于到現在仍有一些展位“虛位以待”。遙想2023年,新國際博覽中心草地上搭出來的臨時展位,各家企業都要高價競爭。
SNEC是一個好機會,體察行業的溫度與風向。除了見客戶以外,還可以催收、討薪,總之很容易找到要找的人。一年一度的光伏盛會上,他鄉遇故知,原來是討債人,懂了。
和一位朋友聊天,說今年SNEC一些五大六小的人也會來上海,和組件廠談價格。之前入圍時的中標價只是一個參考,具體到每個項目仍然要議價。議價主要參考現貨市場價格,而且按合同約定,議價結果肯定不會高于中標價,也不會公示。能有個單子做就不錯了,莫問價格,莫問西東。
所以,在這種市場環境中,接下來又有多少光伏打工人離開這個行業呢?這個可以進行簡單預測。
光伏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主要和行業規模有關,與賺不賺錢、賺多少錢也有關系,但關系不太大。也就是說,光伏行業的營收,與光伏從業人數正相關。
2023年,86家光伏上市公司的營業總收入為13747億,比2021年的6700億增長了整整一倍。86家企業的員工總數也從2021年的37.4萬人,增長到61.7萬人,增長了65%。
同樣,2024年度86家光伏企業的總營收為1萬億左右,比2023年減少了20%,員工總數也減少了23%。
也就是說,光伏行業大賺之時,員工人數的增長幅度是低于營收增幅的。但當行業大虧之時,員工人數的降幅卻大于營收降幅。
如果整個行業的市場環境不會繼續惡化,我們可以參照86家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營收變化,來預測他們的員工數量變化。
2025年一季度,86家企業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4.38%。從理論上,2025年度86家企業的員工總數將在2024年的基礎上,至少會減少這么多,即7萬人左右。
只要光伏企業2025年在營收規模上能穩住,在利潤上爭取比2024年少虧,那么消失的光伏打工人,將不會像去年這么多。
后記
我們有一些人,曾經一度甚至拒絕承認“躺平”現象,禁止宣傳各種躺平行為,甚至諱談“產能過剩”。現實情況是,恰恰是因為躺平現象比較普遍,產能過剩比較嚴重。
只有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去年以來,在光伏行業打響第一槍以后,反內卷已經成為很多行業的主題,各項政策陸續出臺。最近,反內卷再次熱議。關鍵在于,反內卷究竟應該怎么反才能收到實效。
我們看到,美的集團規定18時20分后不允許再有員工留在公司加班,海爾公司要求強制雙休。聯想集團反對996,就連美團都推出算法,上線騎手防疲勞機制,補貼實體經營商戶,逐步取消超時扣款,攜程在探索更靈活的四天工作制。
挺好!這些企業都是有資格反內卷的。何不食肉糜?對于光伏可以借用《荷塘月色》里的一句話,“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客觀說,有哪一家企業天生就想內卷、就想去虧本銷售啊?又有哪一個打工人希望996、不想工作和生活保持平衡啊?
這些還過得去甚至很過得去的企業,對于光伏真的沒有多少借鑒意義。現在的光伏打工人,內心是多么羨慕、多么渴望996啊!現在就怕沒活兒干,就怕一周只上三天班,就怕到了發薪日拿不到錢。當然,最怕的還是那種沒有底線的企業,竟將員工出勤記錄都給抹去!
現在的光伏行業中,如果傳出有哪個環節、有哪家企業的產能開足了、工人加班了的消息,那簡直就是天大的喜訊啊!可惜,沒有。
每一個光伏人的背后,就是一個家庭。那么,光伏究竟應該怎樣反內卷呢?
趕碳號再重復前幾天的一些個人觀點:
必須要痛下決心,改革現有的光伏招投標模式!首先就是要從光伏招投標上反內卷,不能再低于成本價招標中標了!
必須要痛下決心,在光伏行業執行更嚴格甚至苛刻的能耗雙控標準和碳排放標準!
必須要痛下決心,斬斷一切引發不公平競爭的產業招商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