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3日消息)近日,在北京隆重召開的第六屆生命醫學學術研討會暨潘德孚老中醫誕辰90周年紀念大會上,來自醫圣張仲景故里、世界艾鄉——南陽的非遺傳承人王瑞華女士作為重要嘉賓在大會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為這場匯聚160余位中醫藥領域領導、專家及實踐者的盛會注入了深厚的“仲景文化”底蘊。本次大會由北京中醫協會和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旨在深切緬懷提出“天下無癌論”與“生命醫學”理念的潘德孚老中醫(1935-2016),并探討其學術思想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魏晉時期醫學家王叔和第72代經方傳承人、南陽中醫非遺療法傳承人王瑞華
仲景傳人論道,非遺療法賦能生命醫學
王瑞華女士作為魏晉時期著名醫學家、首倡養生保健理念并整理《傷寒論》的醫圣功臣王叔和第72代經方傳承人,其參會備受矚目。她以《中醫非遺特色療法在生命養護中的應用》為題,分享了寶貴的臨床實踐經驗。王瑞華深刻指出:“王叔和先賢‘治未病’的養生智慧,正是生命醫學核心理念的生動體現。健康防線當筑于未病之時,而非病癌之后。”她深諳家傳精髓,立足南陽道地中醫藥資源,在頸肩腰腿痛等慢性病、常見病領域獨創了效果顯著的“王太醫肩頸中藥外治療法”,深受患者信賴。其基于傳統驗方與現代技術結合研發的“一種治療頸椎病、慢性病的‘穴位串聯器’、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更是南陽中醫藥守正創新、生生不息研發活力的有力證明,彰顯了醫圣故里在當代中醫藥傳承發展中的堅實步伐。
北京大會現場
天地生人學術講座組織人孫惠軍
緬懷學術巨擘,共探生命醫學未來
大會在深切緬懷潘德孚老中醫中拉開序幕。潘老摯友孫惠軍回顧其一生,提煉出三大不朽貢獻:創立“生命醫學”概念及理論體系,提出振聾發聵的“天下無癌論”。北京中醫協會秘書長王會玲強調,傳承名老中醫精髓的核心在于提升療效、攻克疑難,合力實現“天下無癌”宏愿。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一技之長專業委員會會長、河北中醫藥大學扁鵲研究院院長曹東義通過視頻,闡釋了中醫整體動態觀相較于西醫靜態微觀視角的哲學高度。
北京中醫協會王會玲秘書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健康中國與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
多元智慧碰撞,共繪中醫發展藍圖
大會學術交流異彩紛呈:中國社會科學院健康中國與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組長陳其廣先生,發表了《學習、堅守并身體力行生命健康醫學》的主題報告,呼吁立法保障民間中醫地位;潘老弟子董卿闡述“生命醫學觀”核心——整體思維、非對抗治療與人文精神;北京市衛健委王洪學一級調研員分享個人中醫踐行心路;光明網原副總編張慶力倡識繁體、讀古書筑牢傳承根基;李良松院長、張維波教授則分別從哲學與經絡學角度探討癌癥療愈。山西方山好中醫書院郭振峰、石家莊明仁醫院吳國斌、第一健康報道長壽智庫林海等專家亦貢獻了獨到見解。
北京中醫協會文化與養生融合發展工委會副秘書長姚青麗
傳承不息,照亮健康之路
北京中醫協會文化與養生融合發展工委會副秘書長姚青麗女士,是南陽走出去的中醫藥界杰出女性,她總結指出,盛會彰顯了潘德孚“生命醫學”的強大生命力與人民對“天下無癌”的深切期盼。會議號召業界遵循“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將中醫藥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潘德孚(1935–2016),民間知名老中醫,“天下無癌論”的最早提出者。著有《人體生命醫學》、《天下無癌論》等多部著作。
潘德孚先生雖已遠去,其以批判性思維和創新實踐澆灌的“生命醫學”之花,正契合古賢智慧與時代強音,愈加璀璨。而來自醫圣故里南陽的代表王瑞華,以其深厚的家學淵源、創新的非遺療法和專利成果,生動詮釋了仲景學術在當代的生命力,為生命醫學的宏偉畫卷增添了獨特的“南陽之光”。(勾志彥 王躍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