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418篇原創文章,作者:Kagohl 3。
作者簡介:Kagohl 3,新疆人,署名源自1917年空襲倫敦的德軍轟炸機部隊,熱衷科普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武器,希望能給看官們帶點不一樣的歷史。
正文共約8800字,配圖34幅,閱讀需要18分鐘,2025年6月8日首發。
本文收錄于作者“Kagohl 3”專輯,歡迎持續關注。
接上期()
“因此,德國的輕機槍并非像英法那樣旨在作為重機槍火力的補充,而是要取代重機槍在許多戰斗任務中的角色。德國對“通用機槍”(Einheitsmaschinengewehr)的追求就此展開——這一歷程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水冷式的MG08/15機槍遠非我們如今所習慣的那種多用途、通用型機槍,但它那“蒸汽朋克”式的外觀自有其非常充分的理由?!薄绹鴼v史學家與武器收藏家湯姆.萊姆萊恩(Tom Laemlein)
“那些為獨立作戰而配備的輕機槍組(每組一名士官和八名士兵,配備一挺輕機槍),由于其高度的機動性和集中的火力,構成了步兵進攻的框架。必要時,他們可以單獨進行火力戰斗,無需步槍手小組的配合。他們的任務是在分配給他們的區域內保障步兵的推進,壓制住敵軍前沿陣地的火力以及任何完好無損的敵方機槍火力。隨著進攻的推進,各級指揮官都有責任保持輕機槍的全部火力,并安排好彈藥的持續補給。如果輕機槍能得到這樣的支援,其機動性和火力就能滿足最艱巨的需求”——1918年3月的德國軍規
圖1、2:米迦勒的利刃:MG-08/15輕機槍
渴飲鮮血的馬克沁:1918年春季德軍機槍部署情況
1917年11月-1918年3月,德國陸軍統帥部從意大利和俄國前線調回了56個步兵師籌備春季攻勢,其中42個都是經驗老道的精銳師。在1918年3月為“米迦勒”行動集結起來的74個德國步兵師中,有7個是優秀的禁衛師,還有9個師掌握有精銳的擲彈兵連。這74個師中至少有18個參與過里加戰役、康布雷戰役和卡波雷托戰役的突擊作戰,對于滲透戰術可謂是胸有成竹。
圖3:1917年卡波雷托戰役中在路邊休息的德軍部隊,可以看到地上擺放著2挺MG-08/15輕機槍
由于調回西線的56個步兵師帶來了大量技術裝備,再加上德國各大工廠的努力生產,西線德軍的機槍數量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到1918年3月21日,西線德軍共192個步兵師,裝備輕重機槍數量高達59361挺,而1916年7月德軍機槍數量也不過11000挺。這個月西線德軍平均一個步兵師擁有108挺MG-08/15輕機槍,乘以192等于20736挺,占據總數的34.9%,也在該槍1918年全年總產量(80000挺)中占據了25.92%。(作者個人觀點:如果八路軍在1940年百團大戰中也有如此可怕的火力就好了)
圖4、5:1918年1月,加拿大軍團在清點繳獲的德軍武器,可以看到前面擺放著大量的MG-08/15輕機槍,但即使如此,德軍在1918年3月依然持有數以萬計的機槍
平均每師108挺MG-08/15輕機槍相當于每團36挺、每連3挺、每排1挺,不過到了1918年1月,大多德軍步兵連其實能裝備4挺MG-08/15,而到1918年3月共組建了56個的突擊師(合計84萬人,另有數據是80萬)更多,為每連6挺,一個排能分到2挺。突擊師所有官兵都接受了為期三周的晝夜突擊作戰訓練,其中一個重點便是能夠熟練的操作MG-08/15輕機槍參與步兵進攻,而連長和排長也要懂得如何有效指揮這些強大火力。興登堡元帥說道:“必須從一開始就將眾多的機槍配備給率先發起進攻的部隊,以便在遭遇阻礙時,這些機槍能夠掩護步槍手和投彈手向前推進,壓制敵方火力點的射擊,或者擊退敵方的反攻。另外一些機槍最初將部署在出發陣地附近,隨時準備執行類似的任務?!?/p>
“一部分機槍隨第一線步兵向前推進,另一部分則負責跟進。這樣就能在占領的陣地上構建縱深防御,隨時準備擊退任何反攻?!保ㄅd登堡所說的機槍指的就是MG-08/15)
圖6、7:1918年2月進行滲透戰術訓練的德軍突擊師官兵,紅圈處是一名扛著MG-08/15輕機槍的射手
德軍進攻的矛頭便是赫赫有名的暴風突擊隊,這些不超過25歲的精英負責利用火炮的掩護快速沖入敵軍陣地,破壞敵人的鐵絲網、指揮部和機槍據點,摧毀敵人的有效防御和聯絡,給大部隊破開缺口。1916年10月23日,魯登道夫上將親自簽發命令,要求西線每個集團軍部隊都要組建一個突擊營,而每個步兵師都要組建一個突擊連。在1918年春季攻勢中,大多突擊師都會從麾下三個團抽調精銳組建120人的直屬突擊連(sturmkompanie),下轄3個排,共配備6挺MG-08/15輕機槍。此外,10個直屬于集團軍的突擊營(sturmbataillon)下轄4-5個連,也是每連6挺MG-08/15輕機槍。在1918年,西線德軍共有10個突擊營和5個獨立突擊連,合計6600人,若再加上三月份的32個主攻師組建的突擊連,那就有10000人。
圖8: “拉施塔特”陸上突擊步兵營(Landsturm Infanterie Bataillon Rastatt)合影,前面有1挺MG-08/15輕機槍
圖9:符騰堡陸上突擊營(württembergisches Landsturm-Bataillon)第3連的MG-08/15輕機槍組
突擊營/連的MG-08/15輕機槍會與火焰噴射器組成第二梯隊,滲透進敵軍薄弱地帶攻擊敵軍的指揮部,壓制敵軍機槍火力點的抵抗,包圍并切割敵軍的抵抗。英國官方戰史對1917年11月30日德軍在康布雷展開的反擊這樣寫道:“德軍在偵查隊的掩護下于早上7 點以小股部隊推進,攜帶了大量輕機槍,有些部隊還配備了火焰噴射器。從空中俯沖而下的飛機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對英軍防御部隊進行轟炸和掃射,造成更多傷亡,尤其在關鍵時刻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然而,似乎很少有據點是從正面受到攻擊的,德軍的進攻是從側翼和后方迂回包抄,將他們團團圍住?!?/p>
圖10:1918年3月攻勢中,德軍配備裝甲的J型攻擊機會在后座觀察員腳下架設這種雙聯裝LMG-08/15航空機槍(MG-08/15輕機槍的航空版本),用于掃射英軍步兵
1918年期間,由于MG-08/15輕機槍在一些部隊做到了每排2挺并且在組建為機槍班,而德軍步兵排又削減到了四個班,這讓德軍可以將不同類型的班以各種方式組合在一起,以組建具備完成任務所需靈活性的排。巴伐利亞禁衛團(Bavarian Leib Regimen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戰斗排(Kampfzug)由兩個MG-08/15機槍班和一個突擊班(Stossgruppe)組成,普通排則由四個班組成:兩個MG-08/15機槍班和兩個步槍班。
終結的熾天使:1918年3月21日的巨型攻勢
1918年3月21日早上9:40,德國第2、17、18集團軍麾下32個突擊師以突擊營和突擊連(突擊營和突擊連就是所謂的暴風突擊隊)為前鋒沿著阿拉斯-費拉爾一帶69公里寬度對英國第3、5集團軍實施攻擊,這些精銳基本都做到了每排2挺MG-08/15輕機槍。突擊營和突擊連的MG-08/15輕機槍的任務是在第二梯隊掩護推進,摧毀英軍機槍據點和指揮所,而突擊師所屬MG-08/15輕機槍則是與步兵一同前進,壓制或摧毀英軍火力點,盡可能多的殺傷塹壕中的英軍步兵,同時攔截英軍的反擊。
圖11:1918年3月在法國村莊行動的MG-08/15輕機槍手
圖12、13:向英軍陣地猛攻的德軍步兵
此外,專門操作火焰噴射器作戰的禁衛預備工兵團(Guard Reserve Pioneer Regiment)在當天也投入了7個挺進連負責火攻英軍的頑固據點,這些連共裝備了210具Wex M.1917火焰噴射器、21挺MG-08/15輕機槍和21具槍口榴彈發射器。MG-08/15輕機槍的任務是掩護Wex M.1917火焰噴射器靠近目標縱火(射程24米),并清掃火焰噴射器焚燒過的英軍工事中的殘敵。
圖14、15:Wex火焰噴射器和MG-08/15輕機槍賦予了德軍工兵可怕的機動火力
由于3月21日當天德軍炮兵的轟炸強大而精確,英軍前沿陣地大多淪為面目全非的廢墟,所以很多德軍機槍手都沒在這里和英軍交火。早上濃郁的霧氣給德軍造成了困擾,但也讓德軍突擊隊有足夠的偽裝進行滲透,避開英軍的重火力據點快速推進,而步兵集群則攜帶MG-08/15輕機槍和7.58厘米輕型塹壕迫擊炮緊隨其后。
北面英軍的防御工事都選在視野開闊、火力范圍良好的地方,所以霧氣散去時,德軍在很遠的地方就會被發現,并遭到英軍步兵武器的射擊,但德軍突擊隊員只是偶爾零星的還擊,然后又消失在霧中,利用濃霧掩護避開英軍的堅固防御工事,從其間隙滲透過去。德軍突擊師官兵負責鏟除這些英軍陣地,由于很多陣地防守堅固,呈四面防御的堡壘狀,戰斗通常會演變成一系列小型圍攻戰,德軍先將堡壘包圍,然后將MG-08/15輕機槍、7.58厘米迫擊炮、7.62厘米步兵炮和Wex M.1917火焰噴射器調來摧毀英軍陣地。
在3月21日被俘的C.H.馬丁(C.H.Martin)是被德軍圍困的2/6曼徹斯特連(2/6th Manchesters companies)中的一名劉易斯機槍手,他后來回憶道:“炮火稍停,我們便站在射擊臺(fire-step)上開火。我有兩三個人負責裝填彈匣,我則不停地向德軍射擊。我想每個彈匣有三十發子彈,五秒鐘就能打完。我們一直這樣打,直到我的劉易斯機槍卡殼了。下士沖我大喊,讓我讓它重新運轉起來。我按照官方的“故障排除法”試了一遍,但都沒用,于是就把槍拆開。我發現槍管里積滿了碳。我找來一根帶四乘二木板的桿子,快速清理了一下,槍又能用了?!?/p>
“但這時德軍已經逼近,我看到不遠處有個中士和幾個士兵雙手舉著從戰壕里爬了出來。我試圖沿著戰壕逃跑,但通道被尸體堵住了。其中有一名兩周前還控告過我的下士,他的額頭正中間被打中,兩個眼球都耷拉在臉頰上。我轉身朝反方向望去,只見兩名德軍士兵正朝這邊走來,用噴火器向前方的戰壕噴射著液態火焰。一人拿著噴頭,另一人背著氣罐。”
“戰友們常說起,要是被俘時手里還拿著劉易斯機槍,那可就沒命了,準會被當場擊斃。于是我趕緊把槍扔進一個裝滿水的彈坑里,舉起了雙手。丟掉那支槍我挺舍不得的,它幾乎是全新的,而且我也非常喜歡它?!?/p>
圖16、17、18、19:被德軍槍炮殺死的英軍士兵
由于德軍推進速度極快,很多英軍炮兵不得不在未能來得及撤退的情況下舉槍與得到MG-08/15協助的德軍步兵交戰。來自皇家野戰炮兵第331旅(331st Brigade R.F.A)的H. J. 惠特森后來寫道:“大約中午時分,我們看到左翼第16師的 18 磅炮連隊以小跑速度撤退,占據了我們左翼的新的陣地。這看起來很不妙,似乎表明德軍有較大規模的推進。我們能聽到前方激烈的步兵戰斗聲,但炮兵陣地這邊沒什么動靜,直到零星的機槍子彈開始落在我們周圍。這些子彈似乎來自我們北側一片雜草叢生的小樹林方向,可能是漫無目的的間接射擊,所幸沒有造成傷害。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總是做好最壞的打算。E·C·蒙森中尉是一位勇敢且深受大家喜愛的軍官,他來我們這里的時間不長,卻架起了我們僅有的那挺劉易斯機槍,一副決心戰斗到底的樣子。兩三名炮手被分發了我們僅有的幾支步槍,他們守在炮位后面的戰壕里,那里現在被用作指揮所和急救站。如果敵人突擊隊員沖到炮位,這股力量實在微弱,難以抵擋,但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反抗姿態,鼓舞了大家的士氣,只是我們遺憾手頭沒有更多的武器可用?!?/p>
皇家野戰炮兵第295旅的J. 塞勒斯中士是一門4.5英寸榴彈炮的炮組人員,他的陣地也遭到了德軍包括機槍在內的打擊:“有一次,我的排長朝我喊道:“過來看看這個?!蔽遗赖脚诳禹斏?。我能看到大約 800 碼外我們的一道防御鐵絲網,還能看到德軍正從鐵絲網的兩個缺口處涌來。他們從散兵線收攏成縱隊,成了絕佳的射擊目標。有人在向他們開火,德軍紛紛倒下,四處逃散。我們是榴彈炮,無法通過瞄準具直接瞄準射擊,只能根據地圖計算出炮位,用減少裝藥量的方式以達到最短射程。在那個距離上誤差范圍不大,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有五六發炮彈準確命中目標,但他們很快進入我們的射界,我們不能再用這么短的射程射擊了?!?/p>
“所有可用的步槍都被收集起來,各級人員都接到命令躲在炮位、信號掩體等地方的屋頂后面。炮組的一等兵被指示拆除被遺棄火炮上的瞄準具。我的炮手做得更徹底,連瞄準具的支架也拆了下來。誰也別想用我的炮進行精確射擊。我們發射的炮彈數量也使得重新校準成為必要。然后我們接到命令,要“沖出去”穿過幾乎包圍我們陣地的鐵絲網缺口,前往后方約 100 至 200 碼的戰壕。無論如何都不許停下來救助傷員。這道命令證明是明智的,但丟下幾個身中機槍子彈、大多傷在腿腳的戰友,實在令人痛心。”
圖20、21、22:被德軍繳獲的英軍火炮
死去的瑪格麗特:曼徹斯特山的淪陷
曼徹斯特山(Manchester Hill)是位于英國第5集團軍防線中段的要地,是該集團軍彈性防御陣地的“警戒區”的一大據點,因在1917年4月阿拉斯戰役中被第5集團軍麾下的第2曼徹斯特營奪取而得此名,德軍稱之為“瑪格麗特高地”(Margarine H?he),該地是第18集團軍向圣康坦挺進的阻礙,因此在3月21日也遭到了兇猛的攻擊。
1918年2月,損失慘重的第5集團軍的旅預備隊:第16曼徹斯特營(16th Manchester battalions,隸屬于曼徹斯特團/Manchester Regiment)從第19曼徹斯特營補充了2名軍官和280 名士兵,并由29歲的威爾弗雷德·艾爾斯托伯中校(Wilfred Elstob)接管指揮權。第16曼徹斯特營于2月13日接受了黑格元帥的正式檢閱,在3月18日開赴前線,接替了曼徹斯特山及其周邊地區的防御工作。該部隊合計740 人,包括 23名軍官。
圖23: 威爾弗雷德·艾爾斯托伯中校
第16曼徹斯特營總體部署方案是縱深防御,戰壕工事分布在超過1英里的正面和前后近2英里的縱深范圍內。核心位置是位于曼徹斯特山背坡的布朗采石場(Brown Quarry),為堡壘提供掩護,從這里可以向最前沿的陣地輸送部隊、物資和情報。盡管挖掘了連續的戰壕,但該部隊并非沿連續的戰線部署,而是集中于陣地內的“哨所”(Post)。右翼前沿區域由愛德華·N·阿什上尉(Edward N. Ashe)指揮的A連駐守,左翼前方由約翰·格斯特上尉(John Guest)率領的B連占據。在這一前沿陣地后方,C連負責支援,由 P.H. 希伍德上尉(P.H. Heywood)率領的兩個排部署在右側,其余人員由 O.T. 普里查德上尉(n O.T. Pritchard)指揮部署在左側。最初,D連和營部駐守在布朗采石場及其周邊地區。這一“網狀”部署旨在將任何成功滲透到前線的德軍小股部隊孤立起來。此外,第16曼徹斯特營還得到了4挺維克斯MK.I重機槍、2門“牛頓”式重型塹壕迫擊炮(Newton trench mortars)和兩個18磅野戰炮連隊的支援。
圖24:曼徹斯特山布防情況
圖25、26:在曼徹斯特山上寫文件和巡邏的英軍
對曼徹斯特山展開攻擊的是德國第18集團軍第50步兵師(50. Infanterie-Division)麾下的第158步兵團,由博特歇爾中校 (Oberstleutnant B?ttcher)指揮。第158步兵團共有77名軍官和2035名士兵,合計2112人(德軍步兵團滿編2748人),是第16曼徹斯特營的2.85倍。該團擁有300匹騾馬和80挺輕重機槍,還得到了1個突擊連(Sturmkompagnie)、1個機槍突擊連(machine-gun Sturmkompagnie,配備了大量MG-08/15輕機槍的重火力突擊部隊)、1個步兵炮連(6門炮)、1個山地炮兵連和1個噴火工兵排(6具小型火焰噴射器)的直接支援。此外,第158步兵團每個營都有1個機槍連(6挺MG-08重機槍)和1個迫擊炮連(4門輕型迫擊炮),合計18挺重機槍,相當于該團擁有68挺MG-08/15輕機槍,即每排1.8挺。而這個機槍突擊連,據作者了解的一個數據來看,這個包含三個排的部隊共裝備了12挺輕機槍,相當于每班一挺,而那個普通突擊連是每排兩挺。(請注意,下面這段所提到的都是英國時間,比德國時間要早整整一個小時)
圖27、28:第158步兵團投用了7.62厘米步兵炮與Wex火焰噴射器
凌晨6:30,德國炮兵開始對曼徹斯特山展開炮擊,毒氣、爆炸煙塵和濃霧極大阻礙的英軍的觀察,側面的機槍和后方的野戰炮根本看不到面前的一切,這讓德軍突擊部隊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摸到英軍陣地上面。清晨7:30,第16曼徹斯特營除了德國人持續的炮擊就再沒發現什么情況,但實際上德國第158步兵團麾下的第1、3營已經向前推進并部署完畢,準備向曼徹斯特山兩側的洼地挺進。作為正式的預備隊第158步兵團第2營按兵不動,以觀察兩翼的第1、3營的行動情況,然后再決定是否投入戰斗。與此同時,仍在防御圈外的英軍巡邏隊發現自己被困在無人區,因為英軍炮火落在了巡邏隊和堡壘之間,造成了友軍誤傷。
德軍第1、3營面對逐漸消散的霧氣,沒有讓部隊在繼續開闊地帶徘徊,而是不顧時間表上那些不太重要的細節,直接向堡壘兩側推進。第158步兵團第3營的先頭部隊大約在英國時間8:15(德國時間9:15)與第16曼徹斯特營A連取得了接觸,他們利用濃霧突襲了A連的一名哨兵,并用刺刀將其刺死。不久之后,德軍炮兵再度加大火力,第158步兵團第3營在MG-08/15輕機槍和7.58厘米塹壕迫擊炮的支援下開始對A連發起猛烈進攻。英軍前沿各連的電話線被爆炸切斷,德軍在人數上占優勢,又有輕型火炮掩護,步槍和輕機槍火力不斷,A連的部隊很快就被擊潰。連長阿什上尉雖英勇善戰,還曾獲過軍功十字勛章,但這些都無濟于事。由于擔心誤傷友軍,后方的英軍火炮不敢盲目的從堡壘向霧中開火,但2門“牛頓”式重型迫擊炮還是投入了戰斗,很快就彈藥告罄。
圖29、30:MG-08/15輕機槍是第1、3營的主要火力
在A連苦戰之際,德國第158 步兵團第1營不久便抵達了堡壘北面的B連陣地。由于沒有野戰電話聯絡,大約過了幾分鐘,堡壘南北兩場激戰的確切消息才傳到第16曼徹斯特營的總部。大約8:30(德國時間9:30),一名傳令兵跑來報告說A連部幾乎被德軍徹底包圍。不久,B連也傳來了差不多同樣的消息。
幾分鐘后,英軍的“倫敦”戰壕在沒有遇到任何步兵攻勢的情況下就被德軍炮兵摧毀,第 158步兵團第1營得以順利推進,在“伏爾泰”戰壕遭遇了輕微抵抗,隨后繞過了第三道“勞合·喬治”塹壕中的抵抗巢穴。曼徹斯特山被德軍部分包圍后,作為第16曼徹斯特營長的艾爾斯托伯中校本可以指揮部隊向西撤退,這完全符合英國第5集團軍的防御計劃,該計劃允許在某個時候撤回戰斗區。然而,由于艾爾斯托伯中校沒有下令撤退,第16曼徹斯特團現在面臨著一個可怕的前景,那就是要與一支準備充分、裝備精良但起初對大多數守軍來說看不見的德軍進行近距離戰斗。阿什上尉原屬第8曼徹斯特營,但被派到第16 曼徹斯特營擔任 A 連指揮官,可能在9:00左右(德國時間10:00)陣亡,其名字被刻在波澤爾紀念碑上。
由于決定堅守原地作戰,艾爾斯托伯中校幾乎不再履行營長職責,而是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英勇無畏的士官。德軍第158步兵團第2營于9:00(德國時間10:00)向堡壘發起進攻,英軍炮兵于9:30再次投入戰斗。此時,英軍側翼的戰斗幾乎已告失敗,A連和B連在德軍的猛烈進攻下損失慘重。正如給第16曼徹斯特營支援了重機槍的英國第90步兵旅戰地日記所記載的那樣,所有的精心準備都因大霧而“化為烏有”,大霧使德軍可以在英軍毫無察覺的情況下以壓倒性的兵力優勢推進。當A連和B連的防御崩潰時,許多人被德軍輕機槍、手榴彈、火焰噴射器和步兵炮活活打死,但也有不少英軍士兵在戰斗無法繼續時舉手投降。不過,A連和B連并非全軍覆沒,有少數人設法向薩維方向(Savy)撤退,或重新爬上曼徹斯特山。似乎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德國第158步兵團第1營和第3營的士兵用MG-08/15輕機槍和木柄手榴彈向曼徹斯特山兩側開火。
德軍首次試圖奪取曼徹斯特山,是從圣康坦 - 薩維公路方向的“哈弗”戰壕發起的,由第 158步兵團的突擊連攜帶大量手榴彈作為矛頭。艾爾斯托伯中校隨即通過通往后方僅存的野戰電話線路向旅部請求,要求在堡壘周圍發射紅色“SOS”箱式彈幕作為求救信號。隨后,艾爾斯托伯中校隨后,他親自進入受威脅陣地,協助保護一個匆忙扔進戰壕以阻止德軍進攻的“bombing block”(轟炸區塊,這可能是一個由擲彈兵組成的防御系統)。當艾爾斯托伯中校和他的士兵在這場戰斗中占上風時,德軍改變了戰術,轉而從英軍陣地縫隙之間繞過去。艾爾斯托伯中校隨后拿起一支步槍,帶領其他人守衛陣地,直到一些敵人成功抵達他的戰壕邊緣,并向其中投擲了一枚手榴彈。幸運的是,艾爾斯托伯中校只受了輕傷。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德國第158步兵團意識到僅靠手榴彈和輕機槍難以拿下堡壘,于是第2營馬上把步兵炮連調遣過來。英國步槍手在射程內打中了牽引步兵炮的騾馬,延緩了德軍炮兵的近距離部署。然而德軍的M.1916塹壕擲雷器也從更遠的距離釋放火力,數名英軍被飛過來的破片炸彈打傷。
大約就在此時,艾爾斯托伯中校匆忙撤回堡壘包扎傷口,大概是已經勞累過度的營醫官沃克上尉,或是他的下士威廉·斯坦森(William Stenson)包扎。艾爾斯托伯中校回到戰地后,通過電話聯系旅指揮部,報告了堡壘內外爆發的戰斗。指揮部回復說,隨著霧氣逐漸消散,可以看到德軍穿過堡壘,朝薩維進發。憤怒的二等兵查爾斯·希頓(A連2排)隨后證實,他看到德軍大約在此時在布朗采石場后方幾百碼處移動,并疑惑為什么那里沒有己方的機槍。這些行進的德軍是第158團第3營的士兵,他們正在利用這次突破。一些德軍會從曼徹斯特山后方操作機槍掃射,而另一些則會威脅到后方1英里處的18磅野戰炮陣地。
第158團第1營長布洛克上尉帶隊沿著道路向英軍戰區行進時發現一個英軍炮兵連距離道路約200米(219 碼),炮管指向圣康坦方向。他帶著部分自己的士兵,加上友鄰的第53步兵團的一支小隊,向炮手們沖去,用英語高喊“舉起手來!”,試圖奪取火炮。大多數炮手(據布洛克上尉說是60名)投降了。布洛克上尉沒有停留太久,并利用這一有利形勢,很快就看到了戰區。158步兵團第1營麾下的第1連于15:00(德國時間16:00)左右到達薩維,意識到加布克上尉的第2營現在位于布朗采石場。根據第158步兵團的團史,第7、8連在攻占曼徹斯特山的戰斗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天下午,艾爾斯托伯中校從曼徹斯特山發出最后一個電話,接聽者是代理旅長H.S.波因茨(H.S.Poyntz)。艾爾斯托伯中校說他的人馬已死傷殆盡,自己又添新傷,命不久矣?!霸僖??!彼麑Σㄒ虼恼f道,隨后便掛了電話。德軍火炮的射程提升至60碼,猛烈的炮擊夾雜著第158步兵團的MG-08重機槍和MG-08/15輕機槍的殘酷火力,在下午16:30(德國時間)戛然而止,宣告了曼徹斯特山的失守。德軍要求艾爾斯托伯中校投降,卻只見他緊握步槍,站在射擊臺上大吼道:“休想!”,于是德軍射穿了他的腦袋。第16曼徹斯特營共有80人被殺,500人受傷或被俘,僅有73人成功逃離,而艾爾斯托伯中校因英勇戰死被追授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圖31、32、33:電影《紅男爵》中關于1918年3月21日巨型攻勢的片段,可以看到MG-08/15輕機槍的出場
圖34:1918年4月6日英國遠征軍在法國索姆省小鎮巴斯萊阿圖瓦(Bus-les-Artois)舉行的繳獲武器展覽,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MG-08/15輕機槍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作者的其他文章可以從下方快捷進入: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里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