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就診高峰,少女遭遇 “血崩危機”
16 歲少女小林,因中考壓力突發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6 月來診時已陰道流血 20 余天,量多如注,伴頭暈乏力、口干不欲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西醫診斷為 “無排卵性功血”,建議激素止血,但家長擔憂副作用。范玉芳醫生辨證為 “濕熱瘀阻胞宮”,夏季暑濕與青春期 “腎 - 天癸 - 沖任 - 胞宮軸” 失調相互裹挾,需急則治標、兼顧清熱。
“清熱利濕止血” 三步法,72 小時控制出血
范醫生采用 **“塞流 - 澄源 - 復舊” 經典治則 **:
- 緊急止血:以清熱固經湯加減,生地、丹皮、梔子清熱涼血,煅牡蠣、海螵蛸收斂止血,同時配合耳穴埋豆(子宮、內分泌、皮質下等耳穴),每 2 小時按壓至局部潮紅;
- 澄源清源:血止后加入茵陳、黃柏、澤瀉清利下焦濕熱,丹參、赤芍活血化瘀,防止離經之血留滯;
- 周期調理:待月經周期恢復后,于經后期用左歸丸加減補腎填精,經前期用逍遙散疏肝理氣,建立規律排卵周期。
夏季特護:避開 “濕邪陷阱” 的生活指導
針對青春期女性夏季生活習慣,范醫生特別強調:
- 飲食禁忌:絕對禁食冰飲、西瓜、苦瓜等寒涼之品,可少量食用 “姜棗茶”(生姜 2 片 + 紅棗 3 枚煮水)溫中和胃;
- 衣著管理: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經期使用透氣棉柔衛生巾,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禁用潔爾陰等苦寒洗劑);
- 運動建議:選擇 “八段錦雙手托天理三焦” 招式,每日晨起練習 5 分鐘,升清降濁、調和氣血。
康復追蹤:完整度過青春期首個 “平安夏”
經過 3 個月經周期調理,小林經期縮短至 5 天,經量恢復正常,2024 年夏季未再出現異常出血。復查性激素六項顯示 LH/FSH 比值從 3.2 降至 2.1,超聲提示卵巢多囊樣改變減輕。范玉芳醫生指出,夏季婦科疾病多與 “濕、熱、虛” 相關,治療需緊扣季節特點,避免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損傷脾腎陽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