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蔣介石眾多軍事將領中,唯獨71軍可以與林彪將軍戰斗的不相上下,脫穎而出,讓林彪無功而返。
在此后的抗日戰爭中,這支軍隊更是一支猛虎之師,大名鼎鼎71軍在軍長的帶領下,所向無敵,讓日本人潰不成軍,而71軍第七任軍長,就是威名赫赫的向鳳武。
青云直上
1900年出生于湘西龍山縣的向鳳武,盡管生活在一個富人家中,但是他與其他富人家的孩子卻有很大的不同。
他不追逐名利金錢,而是自幼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對史書格外有興趣,立志成才之后報效祖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向鳳武驗證了這一品質。
向鳳武曾求學于永順、武漢等地,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就讀期間成績優異,于黃埔第四步兵科順利畢業。
向鳳武畢業以后加入到國軍71號,國軍71號是蔣介石的御林軍,此軍隊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當時是極為出名的王牌軍。
每次遇到最難打的仗就派國軍71號迎戰,雖然沒有特別高的戰績,但是71軍對抗日戰爭產生的影響絕對不容小覷。
向鳳武加入71軍之后英勇作戰,表現出色,深受蔣介石的器重。他也一步步從71軍營長慢慢成長,曾擔任團長、師長、副軍長、軍長等職,被授予國軍中將軍銜。
在軍隊中的向鳳武,依舊保持他小時候,不被權力和金錢束縛的品質,即使當上了師長、軍長的職務,沒有絲毫的官架子。
他和士兵們吃喝同樣的東西,在戰爭面前絲毫不退縮,身先士卒,不怕死,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他的一生參加過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戰役: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滇西保衛戰等。每次的戰役他都到達前沿陣地,敢打硬仗,不怕吃苦,不怕犧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向鳳武的英勇可以說是國民黨軍中雄鷹了。
名聲大震
1937年,打響了南京保衛戰槍聲,南京守軍部隊號稱10萬,可為什么蔣介石卻要放棄南京?
首先從部隊來說,他們很多都是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傷殘部隊,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整編補充。再加上有新招的士兵,作戰經驗不夠豐富,管理起來又有一定的難度。
其次,主持南京保衛戰的是原來湘軍統帥唐生智將軍,他這時候早已不是國軍顯要人物,屬于被排擠的對象。
加之很多將官對南京戰事看法也很不樂觀,負責南京保衛戰的的各個部隊,防守也很混亂,因此從當時的局勢來看,蔣介石已經有了放棄南京的打算。
即使這么多的不利因素影響,任71軍副旅長兼團長的向鳳武面對日軍的進攻依舊激情滿滿,親自到前線指揮打仗,英勇殺敵,與日軍主力師團之一的第16師團正面交鋒。
日軍第16師團極其殘暴,曾在中國進行沒有人道主義的“百人斬”殺人比賽。
第16師團將向鳳武的部隊團團圍住,多次對向鳳武進行猛烈的進攻,而向鳳武率領部隊多次擊退日軍。雖然第16師團殘暴無比,但是向鳳武在沒有支援部隊的情況下,依然堅守陣地。
戰況愈演愈烈,國軍統帥部下令,守城部隊全部撤離南京。但是那個時候向鳳武已經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系,這意味著,南京失守后,向鳳武依舊帶領部隊攻打日軍敵寇。
直到最后,向鳳武的部隊發現除了他們的軍隊作戰以外,外面和周圍已經沒有其他部隊的槍聲和炮彈聲了。
一下子,南京城變得如此的安靜,此時向鳳武意識到其他部隊都撤了。隨后他帶領部隊東奔西跑,尋找離開南京城的道路。
但是那時候的南京城已經混亂不堪,已經分不清誰是百姓,誰是散兵,到最后向鳳武身邊就只剩下他的貼身保鏢田文珍。
田文珍也是龍山人,武藝高超,但是當時的南京城已經被日軍占領,所以向鳳武二人被日軍俘虜。當時向鳳武穿著普通,日軍沒有發現向鳳武的真實身份,就安排他們兩個去給日軍做飯。
幸運的是,田文珍找來一塊門板,兩個人得以逃離,靠門板橫渡長江。雖然在南京保衛戰中兵敗,南京失守,但是向鳳武抗日的激情不減,繼續投入到武漢會戰等戰役中。
向鳳武雖然是國民黨人,但是其抗日精神可歌可泣,從來燕趙多豪杰, 驅逐倭兒共一樽。
1942年日軍橫掃英國的殖民地緬甸,但英國的軍隊聞風而逃,并且求助于中國軍隊,幫助他們逃脫到另外一個殖民地印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10萬遠征軍進入緬甸為英國軍隊保駕護航,71軍也加入此次行動進駐云南,與日軍作戰。
1944年為打通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集結滇西,進攻龍陵、騰沖和松山,中日雙方在松山血戰三個月之久,國軍發起十戰松山戰役。
任副軍長的向鳳武也像往常戰役一樣,堅守在戰爭的一線,把國家安全放到第一位,不怕犧牲。
雖然日軍在松山戰役中發動了“玉碎戰”、死亡沖鋒等,但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松山戰役日軍慘敗,中國打通了滇緬公路,拉開了中國抗日反攻大序幕。
一代名將
在解放戰爭中,向鳳武曾參加四平戰役,大敗林彪指揮的東北解放軍,當然此次戰役四平能固若金湯有向鳳武不可磨滅的功勞。
雖然四平戰役勝利了,但是向鳳武對于這場戰爭不是很支持。他經常對部下說打鬼子是為了救中華民族,打自己人算干什么的,老百姓還沒吃夠苦嗎?
四平戰役之后,陳明仁卸任71軍軍長,向鳳武接任軍長之職,但是這個時候向鳳武與解放軍已經無心戀戰。雖然擔任71軍軍長,但是他不愿意打內戰。1948年秋末他在遼寧黑山被解放軍俘虜。
他可謂是最矛盾的黃埔名將,明明不愿打內戰,卻蔣介石仍保留著愚忠,不愿背叛。雖說良禽擇木而棲,但于他來說能有今日的成就也離不開蔣介石的賞識,談背叛終究于心不忍,一邊是國,一邊是情,終究太難兩全,而他用自己的方式圓了周全。
1959年向鳳武在東北戰犯管理所病逝,此時的他已經59歲,縱觀向鳳武的一生,為國為民,與日軍殊死搏斗,為保家衛國做出了重大貢獻,是永遠值得我們紀念的抗日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