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即可購票
1934年4月的《學文》1卷1期上,“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寫下這首《你是人間四月天》,以詩意的筆觸勾勒出生命的絢爛。在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林徽因的名字宛若一首流動的詩行,既鐫刻著"你是人間四月天"的雋永詩情,又凝結著測繪古建的匠人風骨。
林徽因與兒子梁從誡(圖源網絡)
人們慣常將她凝固在泛黃相片里:穿著陰丹士林旗袍攀爬應縣木塔的測繪者,北平太太客廳里談笑風生的女主?,昆明防空洞前抱著《中國建筑史》手稿的守護者。可當春夜細雨叩響書窗,分明能聽見她穿越時空的跫音——那是營造學社考察隊騾鈴搖醒山道的清越,是病榻前繪制景泰藍紋樣的鉛筆沙沙,更是金岳霖挽聯"萬古人問四月天"的余韻悠長。這位將生命活成營造法式的女子,以詩心為尺規:丈量過唐宋元明的斗拱間距,也丈量過人間悲歡的微妙尺度。
林徽因與梁思成在佛光寺(圖源網絡)
1937年盛夏,華北大地已隱約可聞盧溝橋的炮聲,林徽因與梁思成攜營造學社團隊,如文明的拾荒者般深入山西五臺山。他們背負測繪儀、相機與一腔孤勇,在荒煙蔓草間尋找一個答案——中國是否還有唐代木構建筑存世?
林徽因在佛光寺(圖源網絡)
行至佛光寺東大殿時,林徽因的指尖觸到了歷史的脈搏。當她的登山靴踏破五臺山佛光寺大殿的積塵,千年斗栱間透下的光束照亮了這位東方女性堅毅的面龐——這座唐代木構的驚世發現,不僅粉碎了日本學者"中國無唐代木構"的斷言,更將林徽因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建筑史的長卷上。測繪儀里的鉛垂線與詩箋上的平仄韻律,在她身上交織成二十世紀知識女性最動人的生命圖譜。
佛光寺(圖源網絡)
七十年后的人間四月,又逢林徽因的忌辰。燕子依然銜著晉祠的檐鈴掠過晴空,當海棠在佛光寺檐角堆起粉雪,我們總想起那位在營造學社圖紙上寫詩的女子——她用測繪筆丈量唐風宋雨,又讓詩句在古建飛檐上開出鈴蘭。
入夢織宙
1937年7月,研究中國古建筑營造學的學術團體——營造學社與中國建筑學家林徽因一同探訪佛光寺,以希證明其為唐構建筑這一真實歷史事件,林徽因作為建筑學家為中國古建筑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本劇將林徽因作為當代精神搬上舞臺,在舞臺這一殿堂內向其尋找、發問、追逐,并對話林徽因,希望她能幫助我們尋找到自己的答案——時間之中,我本是誰。
夢衍浮境
1937年7月,營造學社一行人來到山西五臺山佛光寺。為即將打破日本人“中國無唐構”的妄言欣喜若狂,卻在測繪過程中因為無法確認佛光寺的確切年代而陷入瓶頸。
當夜,林徽因被拉入一個奇幻的世界。在這里,佛光寺的建筑構件各司其職,并以人類的愿望作為養分生存。而如今,神物們感覺人們不需要他們了,他們迷失了自我。一場亟待探索古建筑存在的力量開始爆發。
林徽因和一個身份無從考究的年輕女子,一些內心激蕩的佛光寺神物們,在這份力量的激蕩下,打算一起看看夢的背后會給出怎樣的答案。
通過《山寺夢談》,我們不僅看到了林徽因的夢境,更看到了她對建筑、歷史與人情的深刻理解。劇場藝術讓我們得以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與神物共情。現在,你將進入《山寺夢談》的夢境世界,愿你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入夢須知
林徽因建筑意之劇場
《山寺夢談》
演出時間
2025年6月13日 19:30
2025年6月14日 19:30
2025年6月15日 14:00
演出地點
YOUNG劇場·主劇場
演出時長
120分鐘
演出票價
¥100/180/280/380
溯夢砌光
《山寺夢談》演出期間,觀眾席將分為羅漢座(1-3排)和佛光座(4-22排)兩個區域。
羅漢座(上臺席)
這個座位區里,你將跟隨演員進入舞臺,來到東大殿的南、北兩端。成為大殿的一份子,靜修禪意,入殿許愿。近距離感受東大殿的變化。
羅漢座(1-3排)
觀眾特殊觀演須知
* 請全程佩戴羅漢座區域專屬手環(檢票時發放)。
* 演出前請就座于票面指定座位。佩戴“小蝙蝠”的工作人員將講解觀演規則。
* 開演后約第5分鐘,可選擇跟隨演員有序上臺就坐,享受近距離沉浸式體驗,臺上無需對號入座。
* 演出進行中,請勿隨意走動。如遇任何問題,請尋求“小蝙蝠”幫助。
* 請勿遲到,羅漢座遲到觀眾無法在演出進行期間上舞臺,需先行坐在觀眾席票面座位觀看,并于中場休息(廟會)期間上臺入座。下半場開演后遲到仍需臺下就坐。
* 中場休息10分鐘期間,羅漢座區域觀眾可留在舞臺上體驗佛光寺廟會活動,僅此期間允許上下舞臺。
佛光座(觀眾席)
在這個座位區里,你就座西方,靜靜注視東大殿發生的一切。
造夢團隊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尺棰是古建筑的基本構成單位,也是林徽因的筆名。
尺棰劇場小組旨在利用劇場藝術探索精神世界中穩固的理想之美。尺棰也稱WoodenStaff,戲劇藝術創作猶如搭建廣廈,讓藝術門類重新排序,就能創造出不同的劇場生命。
編劇:劉一楓
導演:趙陽陽
制作人:張也凡
舞臺設計:葉帆
人物造型設計:馬亞唯
燈光設計:蔡雨陽
音樂設計:谷田根
舞蹈編導:文旭東 吳婉卿
音響設計:陶曉嵐
平面設計:白樂娜
排版設計:徐晨清
該劇曾獲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優秀劇目扶持計劃資助。
感謝“南京新劇薈”在本劇創作期間給予的扶持。
劇照 | 尹雪峰 梁真真
執編 荔枝 | 設計 老王 | 責編 es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