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賈 可
設計/ shelly
“去年重慶論壇拋出了‘牌桌論’,今年拋出了‘拉踩論’、‘又蠢又壞論’,這算不算賊喊捉賊,我不知道長城舉報比亞迪油箱造假排放造假違犯了什么論?是不是又蠢又壞又拉踩?”
2025年6月7日,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的犀利演講讓我一下愣住了。
他說:“不能用賊喊捉賊的方式來玩弄是非,不能用非蠢即壞來取代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我們的一切經營活動必須在法律軌道上運行。”
媒體說,這是疑似回應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前一天發表的“抵制陰陽怪氣、反對拉踩”“又蠢又壞”“比亞迪受到的攻擊和抹黑數倍于蔚來,希望相關部門能進行整治”等言論。
這也可以說是對李云飛背后的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此前一天在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發言的回應。王傳福說:“我們核心要用技術創新,改變世界,改變社會,不管我們承受了多大委屈,我們就這樣做人,也是這樣做事,也是這樣做企業,我們就做長期主義,我們不會拉踩別人,我們只是把自己做好,短期有壓力,人在做,天在看。”
但我要說,這是對內卷之王最犀利、最直接的反擊,這更是對法治經濟最明確、最熱切的呼喚,這也是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反內卷最明確、最直接的支持。
楊學良認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是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個誠實的人,是行業的吹哨人。但被輿論誤解,社會上散播的信息與事實相反,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行業都在揣摩、都很困惑,就像掩耳盜鈴,令市場和同行缺乏是非方向感。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所以,他這次酣暢淋漓的演講,不只是說過有司聽的,而是說給所有的中國汽車產業從業者聽的,也是說給全中國億萬消費者聽的,更是說給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聽的。
魯迅先生常將自己的雜文比作 “匕首” 和 “投槍”,但是,最近這一年來,我越來越有一種無力感,因為好像說什么都是無用的,不僅會被各種刪除,還遭各種污名化的謾罵和莫名其妙的威脅,而人家還是高臺嘉賓。
但是,必須要說,長城汽車鼓舞了我,吉利汽車鼓舞了我,還有諸多新朋舊友私下鼓舞了我。今天楊學良的演講,很多人發給了我,讓我不由得回顧這兩年來我反內卷的歷程,覺得一個柳暗花明的時刻就要到了。
在一起的正確姿勢和誰給中國汽車下毒
中國汽車產業在汽車四化大旗下最近十年來迅速成為全球發展的排頭兵,但是最近兩年來通過不正當價格戰開始的內卷式惡性競爭已經嚴重損害了這個行業的健康,有識之士開始反抗。
2023年4月11日,長城汽車向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舉報比亞迪秦 PLUS DM - i、宋 PLUS DM - i 使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比亞迪回應稱長城送檢車輛未達國標要求的 3000 公里磨合期,檢測程序存在瑕疵。
諸多的車企感到委屈,僅此一項,就要多花500-1000元左右成本。都去學嗎?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在等待一個最終的調查或處理結果。但是我們等來的是當年8月9日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儀式上王傳福哽咽致敬11家中國車企,以及“無比動情”地說:“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隨即,我發表文章《什么才是中國汽車在一起的正確姿勢》,提出在一起的企業,“一定是使命、愿景、價值觀相同的企業,他們不會用民族情結的宏大敘事來掩蓋內心蒼白,而是心在一起,力在一起,生態和生意在一起;一定是對創新追求永不停息,擁有全球視野和格局的企業,他們不會窩里橫,而是以全球應對全球整合全球資源;一定是不需要庇護而是渴望陽光之下“費厄潑賴”的企業,他們不會暗地里捅刀子,也不會在一起訂立攻守同盟、串通價格;一定是那些不愿追求短期利益的企業,他們追求合作共贏不會拼命壓榨供應商,不會一味通過價格戰來破壞競爭環境,不會偷工減料導致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會對消費者采取“我敬你是國貨,你當我是韭菜”的態度……”
文章還提到,“很多人或許都已經忘記了大眾汽車集團2015年的‘柴油門’丑聞。這一事件導致大眾汽車集團高管下臺,而且在罰款、法律費用等方面損失超過3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00億元”。
時間很快翻篇到2024年4月,北京車展前夕,我發表文章《誰在給中國汽車下毒?》, 認為內卷是“帶著進化的面紗,甚至帶著新質生產力的面具,結下的卻是倒退的果實”,提到“卷王”能夠在存量固化下實現逆向進化,一靠惡性低價,二靠“無法無天”。而且,卷王”還能內外有別,賣到國內的車和正規出口到歐洲的車,有著本質的不同,特別是一些關鍵部件。
文章提到:“痛定思痛,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當這樣的‘卷王’被極少數的勇敢者舉報時,有多少友商依然還是默不作聲。不要總以為戰火燒不到自己,不要總以為顧全大局才是體面,不要總以為邪不壓正,中國汽車終將為集體的沉默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因為當我們一起營造的環境是在鼓勵劣幣驅逐良幣的時候,那么良幣是沒有任何反抗之力的,而沒有道德底線的劣幣恐怕將是無往而不勝的。當“卷王”成為“寡頭”的時候,當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時候,整個產業的未來無疑是可疑的,甚至將是毀滅性的。我們以為我們播下了龍種,其實收獲的只是跳蚤。”
中國汽車向何處去
2024年6月6日,時任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發表反內卷演講,指出:“廣汽不反對價格戰,也不怕打價格戰,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線,不能過度。讓利可以,但讓本不可持續。他還指出,現在存在抹黑別人提高自己的現象,通過流量推廣自己的產品、技術、服務、品牌沒問題,但不能以抹黑別人的方式卷流量,不能違反法律法規。”
隨后,盡管是一個集團董事長,但曾慶洪還是慘遭網暴。他的 “反對內卷” 被曲解為 “反對價格戰” 甚至 “反對市場競爭”,“油電同權” 的建議被歪曲成 “廣汽要求即刻實施油電同權”,被上升到公然和國家既定的新能源戰略唱反調的高度。在網絡水軍的誤導和煽動下,被情緒裹挾的網友對曾慶洪個人和廣汽集團進行了大量指責和攻擊。
一周之后,2024年6月14日,我在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開幕當天發表《中國汽車向何處去》的反內卷演講,系統性地提出內卷的6種表現和3種危害,希望行業不要“卷”,而是要“強”,因為“卷”是互害式低水平過度競爭,而“強”才是沖破叢林法則的公平競爭,只有這樣,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才能不辜負過往十年的辛勤付出,才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這一倡議引發行業強烈共鳴和積極反響,同時也把對曾慶洪的網暴吸引到自己身上。
先是零星攻擊。比如微信公眾號《BB汽車》發表“樵夫說”的《豐田最后一手王炸,比亞迪防不勝防》,指名道姓江淮集團原董事長左延安、重慶汽車論壇上的某汽董事長和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某主席,他們三人組成的“隱秘戰線”是豐田的最后一手王炸。然后大概發表演講一周之后,突然蜂擁而至的各類網曝則完全是規模化組織化了,而且基本上有標準素材庫,一個月內,根據輿情監測公司報告,大概有1萬篇各種文字、言論和視頻對我進行攻擊。
其時,也有包括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發言反內卷,但都是淹沒在網絡的海洋中。
這也包括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CGO李瑞峰的發言。他在當時的一次上市活動中針對此前不久比亞迪李云飛的相關言論發出警告:“有人說汽車行業的競爭是上桌打牌,要根據實力選擇是否出牌,跟不上可以喊過,等下一輪。但如果桌牌上有人出老千,我們就要發出預警,就要站出來敲桌子,甚至掀桌子。”他說,再激烈的競爭,長城汽車都不會回避,更不會畏懼,還會積極擁抱,目前的行業情況并非如此。
當時,我認為風向開始慢慢發生變化。
2024年7月11日,中國汽車行業一個匯集了諸多車企領導的閉門會議召開,會上某車企遭遇集體批判,但是外界所知了了。第二天,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發言指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出現了一些無序競爭的現象,不少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企業間拖欠賬款情況增多,這些現象影響和沖擊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這個論述實際上和我提到的內卷三個層面災難中有關生態方面的災難吻合,也就是會導致“全價值鏈虧損,全行業亞健康狀態”。
接著是7月30日,在全年最重要的“以研究經濟工作”為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傳來重大信號,“反內卷”,被寫入新華社發布的會議通稿中:“會議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這是高層重要會議中首次提及“內卷”一詞,而且對其作出了明確的價值判斷:“內卷式”競爭是惡性的。
至此,此次“網暴賈可事件”正式偃旗息鼓,但我認為,國家層面的反內卷或許才拉開序幕。
等待中國汽車界恒大倒下的時刻
2024年8月8日,長城汽車再次透露舉報某車企使用常壓油箱未達國家環保要求后的更多細節。指出:某車企曾提出各種條件試圖影響長城汽車在舉報常壓油箱一事上的立場,并表示會盡快進行高壓油箱生產切換,同時提出可以通過交叉換股,提高其旗下硬派越野車售價等方式換取長城汽車撤回舉報并不再追究。此后又通過OTA強制升級來掩蓋蒸發物排放超標的問題。
同年10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要強化行業引導,加強標準質量引領,增強行業自律,積極防止 “內卷式” 惡性競爭。
同年11月8日,我在2024新汽車技術合作生態交流會上發表題為《等待中國汽車界恒大倒下的時刻》的開幕演講,認為現在中國汽車產業被劣幣驅逐良幣的手段搞得昏天黑地,但行業還沒到定勝負的時候。“中國汽車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整個行業要么劣幣驅逐良幣,要么就是出現另外一個汽車界的恒大”。中國汽車行業隱形的 “恒大”,其在資產負債比率、固定資產投資、質量問題等方面可能已埋下隱患。如果有這樣的 “汽車恒大” 出現,可能需要其倒下,行業才能正向洗牌,否則難以持續。
接著,同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綜合整治 “內卷式” 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明確優惠政策實施邊界,防止 “內卷式” 惡性競爭。
2024年12月31日,李書福在吉利控股集團 2025 年新年致辭中提到,“我們不簡單地打價格戰,而是要長期堅持打技術戰、品質戰、品牌戰、服務戰,以及企業的道德戰,這是我們的基本經營理念。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內卷式’惡性競爭,態度明確地堅守吉利企業核心價值觀,全面落實 ESG 本質要求,不玩小聰明,不搞投機取巧,不搞大躍進式的惡性發展,不追求短期銷量目標,放眼長遠,堅持長期主義。”
2025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反 “內卷式” 競爭上了政府工作報告。
3月5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工商聯界別分組討論會場,李書福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對反對 “內卷式” 惡性競爭有明確政策指引,每個行業都應良性、有序競爭,若走上內卷式的惡性競爭道路,產業將不可持續。吉利堅持不打價格戰,要打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道德戰。
5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一些企業陷入 “內卷式” 競爭,突破了市場競爭的邊界和底線,扭曲了市場機制,擾亂了公平競爭秩序,必須加以整治。
孰料,5月23日,比亞迪宣布推出重磅限時促銷活動,引發了新一輪汽車 “價格戰”。
同日,長城汽車魏建軍在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求是—中國汽車邁向全球的底氣與路徑》中再次發聲,表示汽車產業里的 “恒大” 已經存在了,只不過還沒爆而已。
他指出,當前純電車大面積虧損嚴重,產業尚未形成商業閉環,資本開始撤退,但部分車企卻仍在 “拿命燒錢”,不僅對供應鏈壓價,還存在延遲付款、偷工減料等問題,這種失衡狀態極易催生 “恒大式” 的崩盤風險。魏建軍認為部分車企過度追求市值,抬高股價,在這上面下的功夫太大,卻忽視了產品本質,這種發展模式與當年恒大的經營策略如出一轍,存在巨大隱患。
采訪中,他還透露,針對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常壓油箱事件,相關部委已成立聯合調查組,并承諾給出公正處理。魏建軍強調這一事件的影響早已超越企業個體,關乎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社會的環保需求以及民眾的切實利益。他還表示,“吹滅別人的燈,關鍵看是什么燈,它要是‘鬼燈’,我一定要把它吹滅,讓整個行業得到健康發展”。
更沒有料到的是,5月25日晚間,比亞迪李云飛連發3條微博,疑似回擊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言論。
第一條:發了三張狗的圖,并配文 “狗可以咬人!但人不能咬狗!”,暗示比亞迪不會像對方一樣采取不當行為了;第二條:配了一張《鬼吹燈》電影海報和一張 “鐘馗捉鬼” 圖,配文 “鬼吹燈”。暗指魏建軍的 “吹燈” 言論,表明要堅決驅除行業內的不良現象;第三條:發了三張山水畫,分別配文 “開門見山”“中西融合”“魚米之鄉”。有網友解讀 “開門見山” 是讓友商直接敞開大門說亮話、見真招,不要陰陽怪氣,李云飛以表情包對此回復,表示認可該解讀。
5月30日,李云飛發表長文回應 “汽車圈恒大” 言論,稱 “說實話,我很困惑,感覺又好氣又好笑!這一切源于上周長城汽車魏總的驚人言論。” 他在博文中做出了 5 點回應,最后還表示比亞迪已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及上報了相關證據及線索,對于惡意帶節奏的相關方,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這樣的你來我往,讓人也是無語。
中國汽車產業的顏面在哪?
不過,5月3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發布的《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中雖然沒有點名但還是罕見提到了5月23日的降價事件。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也公開回應,贊同并支持中汽協的倡議,指出無序價格戰是 “內卷式” 競爭的典型表現,將加大整治力度,配合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2025年6月1日,我撰文《中國汽車產業的顏面在哪?》,認為“呼吁停止價格戰沒有用”,“這所有的呼吁都不如要求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來得有效,這所有的行動都不如直接約談某車企來得更加直接”。
文章寫道:“我們可以看看降價前后,產品的可靠性是否一樣,一致性是否一樣,耐久性是否一樣,如果一樣甚至更好,那誰也無話可說。”“我們也可以看看它是否低于成本銷售,是否大量占用供應商資金、設備商資金,是否大量占用地方政府資金,是否通過手段獲得了大量股市融資。”“我們還可以看看各地有多少產品出了問題的消息被它搞定,看看多少消費者的怨聲載道被它掩蓋,看看保險公司對它的產品是否友好。”
我認為,簡單的辦法不用,非要用復雜且無甚效果的動作,實際上,這種良苦用心我們也能理解。但是,中國汽車產業的顏面不是某一家企業單獨支撐的,從來不存在這樣的事情。中國汽車產業的顏面并不只是體現在所謂的銷量上,沒有質量或者利潤的銷量不是顏面。中國汽車產業的顏面也不是利潤建立在靠盤剝供應鏈和產業鏈基礎上的顏面,這樣的顏面等同于丟人。
中國汽車產業的顏面絕非某一家企業的顏面,它是整體中國汽車產業的集體顏面,它是所有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獨木絕無可能支撐這樣的顏面,如果誰這么以為,那誰就是對中國汽車產業從業者的侮辱。
我提出,如果實在對降價沒有辦法,既然車企這么能降,我覺得,還不如直接取消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現在,已經不是老百姓買不起新能源汽車的問題,而是極個別車企試圖利用極端降價政策搞壞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生態問題。這是對新質生產力的破壞,這是當下最大的問題。“挽救中國汽車產業的顏面必須從解決極個別企業的顏面做起”。
說實話,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內心還是失望的。雖然我了解到國家層面對行業的內卷已經深惡痛絕,不希望車企再打無底線的價格戰,但是感覺還是老實人吃虧。《中國汽車產業的顏面在哪?》我里面用來三組“看看”,實際上,我更想用“查查”,但是考慮到常壓油箱舉報事件至今未果,覺得還是算了吧。
真沒有想到,這一次楊學良這次直接呼吁國家層面通過法律解決問題。
“講鬼話一定會被法官識破”
在2025年6月7日的演講中,楊學良認為當前中國汽車行業存在兩個謎團:一個是人咬狗還是狗咬人之謎;第二個是人吹滅鬼燈還是鬼摧毀人燈之謎。“這兩個謎團的謎底由誰來解開呢?都說自己是好人,都說自己被冤枉了。如果是人咬狗,那就找這個人麻煩,且依法懲罰;如果是狗咬人,那就應對這條狗加強訓練,不能亂咬人。這樣做不是很容易揭開謎底嗎?”
他表示,是人還是鬼的問題,也很容易搞清楚,大家都到法庭上擺事實、找依據、講道理,法庭是人開的,講鬼話一定會被法官識破。他說:“自長城汽車舉報到今天,時間已經超過兩年了,還沒有結論。這件事全球同行很關注,全國同行也很關注,到底誰對誰錯?到底誰真誰假?一定要有一個公開的結論,不能不了了之。如果這么一個重大的案件都可以不了了之,那行業又如何實現自律呢?”
實際上,去年7月,楊學良在一場論壇已經提到“賊喊捉賊”。他說:“現在很多車企認為自己的企業和產品被水軍黑了,而又無可奈何。在我看來,有些是真的被黑了,有些是賊喊捉賊。我相信大多數人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但在網絡謠言和網絡霸凌面前,個人的判斷能力確實大打折扣。”
但是,當時,楊學良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也只有法律,當然法律也不是萬能的,除了依靠法律,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自律。”
這次重慶演講,他改變了態度。他說,保證企業自律的前提是依法合規經營,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行業自律。今天在中國出現的汽車行業亂象,其根源就在于此,以汽車行業內的常壓油箱和排放嚴重不達標事件為例,他明確表示這是典型的違法犯罪案件。
楊學良指出,該現象雖然行業內的人對其中的真相心知肚明,但對社會公眾而言,難辨是非,黑白難分。汽車行業應該體現公平透明的競爭原則,尤其在關系到安全、環保等方面的問題上不能含糊不清。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是法律的公平與正義,中國是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應該在關系民生的汽車行業充分體現出來。
圍繞行業自律,楊學良認為行業自律是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守護神。雖然汽車行業內人都知道自己早已簽訂過《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做出過承諾,但簽約方是否信守承諾,業內說法不一;企業是行業自律的主體,企業不自律行業不可能自律。如果依法懲罰違法犯罪分子,汽車行業自律就會成為現實。
他表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本質上講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行業亂象的根源在于人性的惡得到了放大,“假話到處行,真話不可行,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這是中國汽車工業亂象的根源”;同時,如果行業自律失靈了,法律不能缺位,應當及時發揮作用。治理行業亂象要從依法合規開始,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是保證行業健康發展的良藥。
為此,楊學良鼓勵汽車企業同行間相互監督,相互尊重,同行間相互監督就是相互尊重,同行間的競爭就是建立在依法公平、透明競爭基礎上的比賽,只有在陽光下比賽,才能體現相互尊重,市場競爭就是公開賽。不公平的競爭就是對同行的不尊重。
他說:“內卷不僅威脅到行業的健康發展,消費者也將深受其害。卷字一日不消,內卷發動者一日不改邪歸正,中國汽車就不可能由大變強,真正走向全球。”
到了必須決斷的時候了
楊學良的背后站著的是李書福,李云飛背后站著的是王傳福,而魏建軍則是自己親自上陣。在反內卷的行業大趨勢下,中國汽車產業的一段公案,有關部門確實到了必須決斷的時候了。
當下的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膠著的淘汰賽周期,汽車品牌的生存還是死亡,取決于 2025年的根本策略和關鍵舉措。
這里不得不插播一則廣告,6月13日—15日,第十七屆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將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越秀萬豪酒店·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主題就是“決斷”。詳見《決斷,2025第十七屆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公布議程!》
一個柳暗花明的時刻可能就要到了。親愛的讀者諸君,這次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我應該講些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