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6月8日第17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8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到來之際,作為海洋測繪與海洋畫藝術工作者,心情激動,深感責任重大而光榮。下邊與同道們談一談節(jié)日的感想。
時代心聲郭文偉作
筆者感到提高對海洋的認識是當代中國海洋畫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當務之急。一個藝術家對所要表現(xiàn)的對象缺乏認識、缺乏感情,是不會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激情的,當然也就缺乏靈感,缺乏膽識。特別是對于海洋的偏見和敬畏心理,使得許多畫家沒有創(chuàng)作海洋畫的欲望和激情,生怕畫不好,從心理上不愿涉足中國海洋畫。筆者認為,這可能就是中國歷代乃至近代近景海洋畫鮮見的原因之一,根源就是古代海洋科學不發(fā)達,人們對海洋的認識不全面。一提到大海,在聯(lián)想到“博大、寬闊、洶涌澎湃”的同時,多半會把無情的“破壞性”加到它的頭上,而對她的善良本性和服務功績缺乏認識,這是對大海的誤解和不公。
其實,我們視覺中的“大海的破壞性”,并非海洋的品性;相反,這恰恰體現(xiàn)了它甘受驅使、忠誠善良、單純天真的品德和性格。這是因為海水除了與陸地河川之水有相同的一面,即受地球重力驅使“水往低處流”外,由于它是全球連通、占地球表面71%面積的龐大流體,所以還會受到月亮、太陽等星球引力的驅使,使它比陸地之水又增加了與地球重力相對抗(漲、落潮)的引潮力的驅動,形成海洋的周期性潮汐運動規(guī)律;而且海水的服從性,使它隨時還會受到各種外力如風、溫度、地震波的驅使,即使在大海的高潮或低潮的平潮時段,它也不會靜止。這就造就了海水運動的永恒性,使它具有了追求平衡、寬宏包容、甘受萬物約束、驅使,成就了她拼搏向上、勇往直前地服務而不圖回報的無私奉獻的品質。
至于大海破壞性的一面,主要是由于人們違背或破壞海洋運動規(guī)律,或者未能認識它被驅使而有效地躲避它的破壞性,或者是對海洋無知的逆反行為所造成的,并非海洋之過。所以,海洋應當是地球上最善良、最美麗、心胸最開闊、最具包容性、馴服于大自然的最具奉獻精神的生命體的集合,是華夏文化“比德說”參照對象的典型代表。它理所當然的應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觀照的典型對象之物,這應當是中國畫最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如果沒有認識到海洋的善良奉獻的品質,往往就會把海洋畫畫成洪水猛獸,駭人聽聞的海水畫面,那種寫實出來的畫面就往往不是中國海洋畫。或者用平如鏡的虛白表現(xiàn)海水,縮回到了中、遠景的海景山水畫景深,畫面上就沒有了激昂奮進的時代精神,就不是當代中國海洋畫。
海洋世紀到來的今天,為發(fā)展海洋畫,促進海洋強國建設,我們當代海洋畫家必須以矯枉過正心態(tài),以歷史的擔當,加強海洋畫宣傳力度,當好海洋畫藝術志愿者。
海洋是比陸地大得多的人類水上家園,是地球的主體,它滋養(yǎng)著不亞于陸地生物數(shù)量的海洋生物。陸地上有的,海洋也有類似之物,這是當今人類已經(jīng)探明或正在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的不亞于陸地的、保證人類生存、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雖然含鹽的海水咸而不能被陸地生物直接食用,但是,由于海水具有脫鹽揮發(fā)和多種的變身本領,既能生云、生霧、成雨、凝雪,又能人工淡化,使她具有了平衡地球水量、滋養(yǎng)萬物、維護地球生命和補充人類食用的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人類在開發(fā)海洋資源和從事與海洋相關的一切活動(如海洋經(jīng)濟、海洋軍事、海洋工程、海洋文化活動等),都必須在了解和尊重海洋自身的本性、品質、規(guī)律、并與之和諧相處的基礎上而為之,才能真正做到熱愛它、保護它、利用它,減少其被脅迫而為之的危害性。
正確認識海洋的品質和作用,是我們服務于海洋、建設海洋強國的文化需要,例如我們海洋測繪科學就是認識、研究和利用了海洋的這種品質、性格,掌握它所追求的理想狀態(tài),即海面的假想平衡狀態(tài)——平均海水面和用于航海和海洋工程建設的海圖上的深度起算面及其與瞬時海面的關系,為人類開發(fā)利用海洋提供必要的海圖。而海圖的測量方法,恰恰都是根據(jù)海洋的品性和永恒的運動規(guī)律研究出來的。具體到中國海洋畫創(chuàng)作,必須研究和處理好海面的隨機狀態(tài)及其與相關海洋要素的關系,用中國畫的筆墨,書寫海洋的真、善、美,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刻畫大海的浪花、波濤、婀娜多姿多變的流態(tài)和具有震撼力的天籟之聲,把對海洋的真愛感情和奮發(fā)向上的時代精神融入創(chuàng)作中去。目前,我國海洋畫派和各藝術團體的海洋畫家已成為我國海內外中國海洋畫創(chuàng)作的有生力量。如前所述,這些畫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間,不約而同地分別先后開創(chuàng)了以近景海洋要素為主體意象的彩墨海洋畫、焦墨海洋畫、水墨海洋畫、青綠重彩海洋畫、金碧海洋畫、水墨與構成相結合的海洋畫,還有神話海洋畫、包羅萬象的海生物花鳥海洋畫、人物海洋畫以及工筆和裝飾與寫意相結合的海洋畫新品類,這些品類亟需當代乃至幾代畫家共同努力,創(chuàng)作、宣傳,不斷總結、發(fā)展、傳承、光大,使之得到畫界、社會廣泛認可,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完善的一整套技法和理論體系,使之真正成為不可替代的獨立的新畫種,這將是歷史的必然。
但是,由于中國海洋畫還未成為全國普及、廣為傳承的藝術專科門類,所以目前中國海洋畫的交流、展覽、傳承,除海洋畫派或中國海洋畫團體內部展覽、研討、交流等以中國海洋畫專題命名之外,在全國性或各地方的展覽、研討中,各品類海洋畫還是只能分別依附于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或籠統(tǒng)的中國畫展覽、交流和研討項目中。
根據(jù)現(xiàn)在的形勢分析,雖然中國海洋畫在海洋畫派畫家的帶動下,已經(jīng)發(fā)展為品類齊全、理論完備的新畫種,但其各品類的數(shù)量、題材廣度、參與的廣泛性、各品類的創(chuàng)作群體及其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還不很高。為了加快海洋畫的發(fā)展,我們不但要多創(chuàng)作高質量中國海洋畫,還要從海洋文化、綜合科學理念、海洋畫理論、海洋畫教育等方面下功夫,以當代“志愿者”的精神和熱情,爭取和依靠各地方和國家主管部門的支持,廣泛深入研究、探索、創(chuàng)作和宣傳、深入社會,深入大眾,深入到各個藝術團體,動員中國畫家分筆于海洋畫,使海洋畫藝術像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那樣,成為眾多畫家均可以隨心創(chuàng)作的獨立畫種,并列入國家美術教育體系。到那時,中國海洋畫就將成為中國畫名副其實的獨立畫科了。
總之,我們的責任很重。要促進中國海洋畫的發(fā)展,服務于海洋強國建設,不只是現(xiàn)有海洋畫畫家的責任,也是每個中國畫畫家的責任,是海洋世紀、海洋強國建設賦予畫家的歷史使命。筆者愿與更多的海洋畫志愿者一道,共同研究和探索、發(fā)展海洋畫,為促進中國畫創(chuàng)新發(fā)展,推動中國畫走向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郭文偉肖像
作者郭文偉,1939年生,焦墨海洋畫開拓者,師承焦俊華教授,現(xiàn)任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畫派研究分會副會長、中國海洋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華文化藝術推廣聯(lián)合會推廣專員、中原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鄭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原書畫院和天津海天書畫院藝術顧問。現(xiàn)為天津美術家協(xié)會、香港文聯(lián)美術家協(xié)會和天津多家書畫協(xié)會會員,為天津長城書畫院等北京、天津、河南等地多家藝術團體兼職畫家,一級美術師、正高級工程師。作品在全國等各級展覽中有數(shù)十項獲獎,并在《國畫家》《中國書畫報》等數(shù)十家媒體發(fā)表中國畫藝術理論研究成果60多篇,出版有《中國畫與科學之交響》《郭文偉山水畫集》《郭文偉海洋畫藝術》,并主編和參編20多部科技著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