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晚清,繞不開慈禧太后。
這個女人掌權47年,皇帝換了好幾個,她卻在龍椅背后穩如泰山。
朝堂上誰不服?要么被貶,要么被殺。
她到底憑什么?其實答案就藏在她手里的三張王牌里:恭親王奕?的支持、特殊的身份地位,還有一套爐火純青的政治手腕。
今天咱就掰開揉碎,看看這位“老佛爺”的統治術到底有多硬核。
第一張牌:恭親王奕?——政變里的“鐵桿盟友”
慈禧能上位,頭號功臣得算恭親王奕?。
咸豐皇帝快咽氣那會兒,慈禧心里急啊!
咸豐留了遺詔要她殉葬,這還了得?
她連夜燒了詔書,搶了玉璽,可光靠自己不夠——得有人撐腰。
奕?是誰?咸豐的親弟弟,朝中實權派。
慈禧暗中和他勾兌,兩人在熱河密謀:“載垣、肅順這幫人得除掉!”
等咸豐靈柩回京,慈禧一聲令下,奕?的兵直接把反對派圍了。
肅順被砍頭時,恐怕才明白:自己成了慈禧和奕?聯手的第一塊墊腳石。
不過盟友也是棋子。
后來奕?權力太大,連洋人都捧他,慈禧立馬翻臉。
1865年,她羅列一堆罪名——“目無君上”“欺君罔上”,直接把奕?擼成平民。
用你時是刀,不用時是柴,慈禧的狠辣,奕?到死都沒躲過。
第二張牌:身份地位——“皇嗣生母”的天然護身符
慈禧的第二個底氣,是她的“肚子爭氣”。
咸豐皇帝子嗣稀薄,妃嬪們多年沒動靜,急得跳腳。
1856年,慈禧生下咸豐唯一的兒子載淳(同治帝),立馬從懿嬪升到懿貴妃。
這身份多關鍵?清朝祖制:皇帝年幼,生母可垂簾聽政。
慈禧一把抓住這漏洞!同治4歲登基,她拉上慈安太后“兩宮聽政”,實際大權全捏自己手里。
慈安一死(1881年),她連戲都懶得演,徹底獨裁。
后來選光緒繼位,也是算計到骨子里:光緒是她親外甥(妹妹的兒子),4歲小孩好控制;要是選奕?的兒子?
保不準恭親王勢力復辟。
慈禧的算盤打得噼啪響:血緣是外衣,權力才是里子。
第三張牌:政治手腕——狠辣與精明的雙重奏
慈禧能鎮住場子47年,靠的可不是運氣。她最擅長的,是“又狠又準”。
狠起來六親不認
肅順、載垣說殺就殺;奕?說廢就廢。
戊戌變法時,親外甥光緒想奪權?直接軟禁瀛臺。
康有為、譚嗣同跑慢一步,菜市口掉腦袋。
慈禧的名言是:“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讓他一世不痛快!”
精明在“政治包裝”
但光狠不行,慈禧還懂“師出有名”。
垂簾聽政?她說這是“輔佐幼帝”;重用那拉家族?
她專挑愛新覺羅血脈的皇帝立(同治、光緒、溥儀全是)。
朝臣罵她專權,卻沒人敢說她“謀朝篡位”——畢竟皇帝都姓愛新覺羅!
更絕的是,她把權力斗爭包裝成“家務事”。
和皇室親王吵架?民間只當“叔嫂鬧別扭”。
直到1908年咽氣前,她還能把3歲的溥儀扶上皇位,繼續遙控江山。
三張牌背后的晚清困局
慈禧的統治,表面看是個人權謀的勝利,背后卻是晚清皇權的畸形縮影:皇帝短命、子嗣凋零、權臣環伺。
她靠奕?政變上位,憑“皇嗣生母”身份合法化專權,再用毒辣手段鏟除異己,每一步都踩在清朝制度的裂痕上。
但這三張牌終究沒救了大清。
47年里,洋人打進來、維新黨鬧革命、百姓餓殍遍野。慈禧死前或許還得意:“哀家這輩子,沒人敢反!”
可她沒算到,13年后,大清的龍旗徹底倒了。權力游戲玩得再溜,也擋不住時代的洪流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