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速凍食品龍頭安井沖刺港股!
6月6日,A股上市公司,中國速凍食品龍頭安井食品(603345.SH)發布公告,其港股上市申請,已被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于2025年6月5日舉行上市聆訊。但是,此次上市申請尚未取得港交所等方面的最終批準,該事項依然存在不確定性。
早在2025年初,安井食品便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引發業內關注。1月23日,安井食品發布公告,公司已經拿到證監會發布的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擬發行不超過5952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在港交所上市。
然而,安井食品這一舉動卻引發多方質疑,尤其是中小股東對于H股發行的反對聲浪強烈。在2024年股東大會上,28.7%的反對票擔憂其A/H股估值倒掛,例如當前A股市盈率22倍,但港股預期僅15倍。在如今情形下,安井食品赴港上市的成功率有多高呢?
1、差異化競爭,從火鍋邊緣到行業中心
2001年,當三全、思念靠速凍水餃湯圓稱霸商超時,在福建廈門的一家農貿市場里,大學教師出身的劉鳴鳴繞開了三全、思念等巨頭盤踞的商超冰柜,將一袋袋魚丸、蟹仔包悄悄鋪進不起眼的小餐館。
而這背后的舉動,主要是創始人劉鳴鳴做出得大膽抉擇。放棄紅海競爭,聚焦火鍋料制品賽道。其背靠福建豐富漁業資源,安井推出墨魚丸、蝦滑球等特色魚糜制品,精準切入被巨頭忽視的農貿市場和中小餐飲渠道。
誰曾想,這一“農村包圍城市”的土味策略,竟在二十多年后催生出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的隱形冠軍——年營收超151億元、市場份額達6.2%的安井食品。
安井食品獨創的“貼身服務”經銷商模式,每個經銷商配備5名安井員工,協助攤主設計菜單、開拓粥鋪冒菜店。這套“土味打法”迅速織就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這樣的做法,在2017年安井食品沖刺A股上市時,當時已擁有近600家經銷商,營收34.84億元,產品種類超300種,成為速凍火鍋料領域市占率第一的企業。
為了應對魚糜、肉類價格波動,安井食品不光在全國各地建設了12大生產基地,基本覆蓋500公里范圍內,也將物流費用壓縮到營收的1.9%,而行業平均高達5%,其產能利用率更是高達91%,哪里吃火鍋的多,就在哪里建廠。至2024年,經銷商網絡覆蓋全國97%地級市,密度堪比快消巨頭。
此外,安井食品還2021年斥資7.17億元收購新宏業食品90%股權,掌控華中淡水魚糜資源;2022年收購新柳伍食品70%股權,布局速凍調味小龍蝦賽道;全鏈條布局行業。
2、A股上市后的高速擴張
2018年,安井食品開始將預制菜單獨列為第三大業務板塊。開始確立的“三劍合璧”戰略,包括火鍋料、面米制品、預制菜等三方面推動產品多元化。
安井食品還通過“爆品邏輯”打造37個年營收過億單品,如火山石烤腸在2023年收入超10億和鎖鮮裝系列在2023年增長17.6%。至2023年,預制菜營收占比達28%,超越面米制品成為第二增長引擎。
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安井食品甚至其推出雙品牌戰略。安井小廚:聚焦B端,推出小酥肉、糯米雞等調理類產品;凍品先生:輕資產運營,主攻C端酸菜魚、辣子雞等川湘菜品。2021年預制菜收入暴增112.41%至14.29億元,成為增長最快業務。
但是,安井食品預制菜在2024年突遭打擊,B端餐飲價格戰白熱化,現炒風潮興起,15家連鎖餐企組建“反預制聯盟”;C端信任危機加劇,“糟頭肉梅菜扣肉”等事件引發消費者抵觸;這一下子將安井食品的預制菜業務打到了零點,增速從2023年的29.84%驟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0.4%,遭遇斷崖式下滑。
為了改善短板,安井食品的收購也沒停下腳步,在布局小龍蝦產業鏈后,2023年再次并購英國功夫食品切入歐洲市場,開始向海外擴張。這種的做法是公司在成本波動性上的抗壓明顯增強。
根據財報顯示,2024年安井食品營收達151.27億,同比增長7.7%,但凈利潤增速驟降至0.46%,預制菜業務增速從2023年的58%跌至10.8%。行業價格戰導致核心產品均價下滑:速凍調制食品單價從13.8元/kg降至13.6元/kg,小龍蝦制品毛利率壓縮至15%。
在國內市場上,作為速凍龍頭的安井食品已經面臨了增長瓶頸,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4.13%,凈利降幅達10.01%。
并且速凍米面價格戰慘烈,2023年品類均價下跌5%-8%;而安井食品的產能利用率降至88.1%,存貨周轉天數從45天升至52天;甚至在食品安全方面,黑貓投訴平臺的投訴條數高達580余條,涉及異物、變質等問題,影響安井食品的信任度。
3、港股上市的必然與困局
2025年初,安井宣布啟動H股上市,引發市場強烈質疑。公司賬面現金超52億元,資產負債率不足25%,并不缺錢。然而,股東卻持續減持套現,累計超63億元。
且在宣布港股上市的第二天,投資者用腳投票,安井食品公告后股價單日跌停,12個交易日累計下跌25%。
而安井食品的港股招股書也揭曉真實意圖:20%募資將用于海外擴張。此前,安井食品早就有布局國際化的打算,2023年安井食品就已經建設越南建生產基地,輻射東南亞。但是,截止到2024年三季度,海外收入僅占營收1.11%(約1.22億元),能否復制國內成功仍是未知數。
安井食品港股IPO的募資計劃上,投入募資的20%用于搭建覆蓋采購、生產、物流的全鏈路數字化平臺,目標將存貨周轉天數從52天壓縮至45天。同時,通過光伏改造12大生產基地,2024年碳減排量達1.2萬噸,契合歐盟碳關稅要求。
但是,想要走出國際化道路,國際業務團隊建設也是關鍵。安井食品計劃從聯合利華、雀巢引進20名高管,并實施“雙總部”機制(廈門主內、香港主外)。但文化沖突已顯現,歐洲團隊對“辣味產品”的接受度不足,導致2024年新品淘汰率達35%。
對于安井食品來說,港股上市僅是起點。想要從“中國最大”到“全球領先”的跨越,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非常多的,包括文化差異、盈利平衡和實業邏輯等等,在多重問題下,安井食品能真正的走上國際化道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