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最近動作有點多。
本周,歐盟領導人將訪問亞洲,先去日本再來中國,領頭的是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
馮德萊恩和科斯塔
在日本,馮德萊恩提出要一起進步,主要是通過和日本深化合作,提高雙方在經貿領域的競爭力。
馮德萊恩特別提到,想和日本合作挖稀土,理由是“前景光明”。當然不是在日本挖稀土,是希望日本參與到歐盟在格陵蘭島、非洲等地的稀土項目中來。
這樣一來,歐盟可以獲得更多投資,日本也有機會深入到海外地區,就可以實現雙贏了。
其實,日本并非歐盟的首選合作伙伴,在稀土領域,中美才是歐盟更好的選擇。但美國跟歐盟大打貿易戰,中國則對稀土出口進行管制,無奈之下,歐盟只能拉攏一切可以合作的對象,抱團取暖。
石破茂自身也難保
馮德萊恩說了,歐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和“印太地區”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和日本的合作尤為重要。
當然,說歸說,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歐盟在這方面信譽向來不太好,說得多做得少,別說和其他國家的合作了,就是歐盟內部的計劃,往往也不了了之,要不然所謂的“獨立自主”也不會一直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
需求與其他地區擴大合作的同時,歐盟也在做最壞打算。距離特朗普給出的最后期限只剩不到十天,要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達成貿易協議可能性不大,除非歐盟徹底屈服。
目前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幾個國家,大多都是這樣。起碼從特朗普的聲明來看,明顯都是美國占便宜,對方吃虧。
美國絕不能吃虧!
美國方面同樣沒抱樂觀期待,一名美國官員表示,就算美歐談妥,特朗普也不會同意歐盟將對等關稅降至10%的條件,更何況在其他領域,歐盟還面臨著更高的關稅,比如50%的鋼鋁關稅,25%的汽車關稅。
據悉,美國還拒絕了歐盟提出的“不變卦”要求,也就是達成協議后不再增加新的關稅。讓特朗普這樣朝令夕改的人從一而終,可真是難為他了。
美國給出的理由是,特朗普總統認為貿易關系到國家安全,涉及國家安全這樣的大事,他必須能夠有足夠的空間自由發揮,絕不能被歐盟的框架束縛住手腳。
因此,歐盟正考慮動用“核選項”反制美國。這里的“核選項”并非真正的核武器,而是在貿易領域能夠起到和核武器同樣威懾效果的反制措施,在對美貿易上,歐盟的“核選項”就是制裁美國服務業。
馮女士也沒法了
眾所周知,服務業是美國為數不多能夠對主要貿易伙伴享有順差的領域,用特朗普樸素的貿易觀念來講,就是美國能賺到錢的行業。
對于歐盟來說,反制美國服務業確實是一個“大殺招”,但同時也是底牌。一旦沒能迫使美國作出讓步,反而進一步激怒了特朗普,歐盟恐將面臨更高的關稅,不成功便成仁。
底牌這個東西,就是還沒出的時候才有威懾力,給人一種破釜沉舟、魚死網破的瘋感。要是真的用了,就會發現也不過如此。
#上頭條 聊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