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萊茵河的抽象筆觸遇見婁江的溫潤線條,一場跨越八千公里的藝術對話在太倉熱烈展開。6月6日,太倉美術館迎來藝術盛事——“無界:德國當代藝術展”與“無限:德國萊茵-內卡地區的50年藝術展”雙展并蒂綻放。這兩場展覽如同兩條文化河流的相遇,在江南水韻與國際視野交融的太倉土地上,激蕩出璀璨的藝術火花。
步入藝術展廳,藝術裝置折射的冷冽光影與油畫筆觸的熾熱溫度形成奇妙共振。本次展覽中,“無界”展匯聚26位德國藝術家的130余件作品,以油畫、雕塑、攝影與裝置為語言,展開對藝術本體的哲學叩問;“無限”展則聚焦德國萊茵-內卡地區半個世紀的藝術流變,28位藝術家以48件作品,勾勒出德國藝術沃土的傳承與創新。
這場跨越8000公里的藝術相遇,早已在太倉的城市血脈中埋下伏筆。作為德國企業在中國最密集的聚集地之一,太倉已匯聚德企超550家,年產值突破600億元,增資擴產比例達90%。從博世亞太物流中心的落戶,到羅騰堡德風街的煙火氣,從“雙元制”職業教育的人才搖籃,到中德半程馬拉松的活力篇章,這座城市以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德國技術+太倉智造”。今日雙展的并蒂花開,正是太倉開放胸懷的升華——讓“婁東文脈”的雋永與德國“抽象繪畫”的張力在此刻交相輝映。
“藝術創作之路常伴孤獨,而共鳴需要跨越山海的奔赴。在當下世界格局風云變幻的背景下,此次藝術展的意義顯得尤為深遠。”中國德國友好協會會長史明德在開幕式上動情闡釋。他指出,當德國藝術抽象的幾何秩序、表現主義的熾熱情懷,與浸潤江南文脈、滋養婁東畫派的太倉相遇,藝術便在不同文明的互鑒中愈發澄明。藝術作為無國界的語言,正是跨越地理距離與文化差異的堅韌橋梁。
德國藝術家代表卡米爾·萊伯勒親臨現場,傳遞萊茵-內卡地區的藝術熱情。《無限:德國萊茵-內卡地區的50年藝術展》的策展人茱莉亞·菲利琵(Julia Philippi)表示,這些跨越材質的對話、色彩張力的碰撞,正在太倉的展廳里構建起中德藝術對話的嶄新維度。
德籍華人藝術家、太倉美術館國際藝術總監任戎深情比喻:“兩展如同雙生花——一株深耕時間的歷史厚度,一株綻放空間的創造鋒芒。”作為鄭和遠航起錨之地,太倉的文明對話基因綿延至今,他期待這些作品成為文化使者,讓藝術之美在無界與無限中永恒流淌。
在展覽現場,年輕觀眾的身影絡繹不絕,展廳內洋溢著青春與藝術碰撞的活力。“太驚喜了!在小縣城就能看到這么原汁原味的德國藝術展!”00后青年劉七七一邊用手機記錄下展廳里的精彩瞬間,一邊興奮地分享,“這些作品透著濃濃的‘德國范兒’,簡約大氣又充滿設計感,隨便選個角度拍照都特別出片,太倉真的越來越有‘國際范兒’了!”
從“德企集群”到“觸手可及的國際藝術展”,太倉正以獨特的節奏將“開放基因”融入城市肌理。通過持續引入國際前沿藝術成果,不僅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到藝術家的思想和理念,也有力推動了太倉與德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合作,為太倉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增添新的文化亮色。
(編輯:晚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