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翻出柜子里的電風扇,還是因為房間里的空調壞了。”
莎莎是福建人,又在炎熱的新加坡生活多年,空調對她來說簡直是“再生父母”,至于電風扇,只配“應急”。
童年記憶中吱呀搖頭、嗡嗡作響的三葉風扇,似乎總與蟬鳴一起,吵得人又熱又煩,以至于明明知道電風扇已經有了五葉、七葉乃至無葉,不僅能夠“平靜”地吹出宜人的自然風,還能“兼職”搞起加濕、除菌甚至凈化空氣時,莎莎也不以為然。
加濕空氣凈化無葉風扇。圖/戴森官網截圖
似乎不少年輕人和她一樣,并不在意電風扇的進化,而隨著氣溫的升高,對空調的愛倒是成比例地增加。
從市場數據來看,曾經是居家剛需的電風扇好像確實賣得沒有那么好,透出淡淡的“涼意”。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受天氣影響,去年3—7月電風扇市場零售額與零售量均出現同比下滑;今年前五個月線上銷售額同比上漲25.4%,但銷量同比只上漲了9.65%,再看看空調,銷售量和銷售額都有雙位數的增長。
電風扇真的已經可有可無了嗎?為此,有意思調查收集了886份讀者答卷,看看這個只有夏天那幾個月才有用武之地的家用電器,還有多高的“家庭地位”。
誰還在吹電風扇?
從數據來看,電風扇的家庭地位還是很穩的。
有意思調查顯示,確實有人不愛電風扇,他們要么是空調的鐵粉,要么不喜歡電風扇呼呼吹風,但總體來說,站在電風扇這邊的人顯然更多。
在這些近半數年紀在26—35歲,且過半生活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受訪者中,從不用電風扇的人只占不到2%,約96%的人都有一臺以上的電風扇,甚至還有超過20%的人家里有4臺以上電風扇,實現“一屋一扇”不成問題。
熱愛吹電風扇的人遠比想象中要多。
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在夏季平均每天使用電風扇的時長超過6小時,另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也能用3—6小時之久。特別是在炎夏,很多人會選擇同時打開空調和風扇,加速冷空氣的流通。
那么,什么情況下大家即使有空調也會優先打開電風扇呢?
答案并不復雜,比之空調帶來的清涼感,約67%的人認為電扇吹出的自然風更加舒適。
其次,電風扇經常會出現在只需要局部降溫的時候。有位受訪者就分享道,她時常會在用電吹風吹完頭發后打開電扇降溫,“就只是想要涼快那么一會兒”。
省電節能也是近半數人比較在意的地方,盡管一級能效空調越發普及,但電風扇的耗電量比起轟然啟動的空調還是少太多了。
或許也是基于電風扇在風量、耗電量等方面的較“輕”,超四成人最近一次購買電風扇的原因就是天氣陡然變熱,但暫時還不想要開空調。
電扇的普及遠遠早于結構更復雜、價格更高的空調,作為相當傳統的家用電器,大家使用的電風扇類型也是如此,“傳統落地扇”是最常見的類型,占比近半。
還有近三成人選擇了近年來頗為流行的空氣循環扇,伴隨扇葉的攪動使空氣形成對流,把空氣“打散”,從而帶動更多空氣參與循環。
有意思的是,還有約8%的人更傾向于使用桌面小風扇,比例甚至超過了無葉風扇。由戴森帶起的無葉風扇仍是少數派,并沒在更多人的日常生活里吹起太大的風。
如此看來,電風扇仍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大家對它真的滿意嗎?
怎么還是賣不動了?
電風扇雖好,也確實比較“老”,那些“傳統”缺點似乎遺留至今。
作為爸媽樸素的防塵手段,不少80后90后可能都見過落地扇罩著布套,頭頂吊扇的每一片扇葉都被包起來的場景。
調查發現,有約46%的受訪者認為清潔不便是電風扇最惱人的問題,占比最高。
甚至因為清潔問題,不少人舍棄了占地空間更小的塔扇。塔扇多格柵的設計“格外”容易積灰,拆卸和清潔的難度極大,小紅書上很多塔扇勸退筆記都直指清潔難。
而在本次調查中,雖然占地空間大排在令人不滿的問題第三位,但只有約5.4%的人會優先選擇塔扇,或許也與此有一定的關聯。
圖/天貓“塔扇熱賣榜”第一名商品詳情頁截圖
另一個較高比例的不滿問題來自噪聲。特別是萬籟俱寂的夜晚,與關在窗外的空調外機相比,近在咫尺的電風扇就顯得惱人得多。
上海市消保委曾對六種不同類型電風扇做噪聲測試,發現開至最高檔時的聲音多在55—60分貝,而50分貝以上的聲音通常就被視為噪聲,會影響人的休息與睡眠。
不過即便如此,還有高達23%的人對目前使用的電風扇感到頗為滿意。那為什么近兩年電風扇的銷售還不盡如人意?
家電行業專家丁少將解釋道,電風扇與空調一樣,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的品類,天氣越熱銷售越好,也有著明顯的周期性,主要集中在3—8月。而今年相對熱得較早,就可以觀察到明顯的銷售同比增長。
但空調對于風扇確實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過去幾年空調行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出現了不少千元左右的低端產品,進一步影響了電風扇的基礎需求。
再加上電風扇行業本身也在做結構性調整,不僅在傳統落地扇之外又多了如空氣循環扇、塔扇、無葉風扇的品類,還有了如加濕、凈化、熏香等功能的升級,都讓電風扇品類的均價有一定的提升。而今年以來電風扇銷售出現“額增量減”的情況,也是在國補之下,中高端產品需求得到一定刺激,產品均價有所提升的結果。
“當前風扇的線上均價接近200元,線下則在三四百元,這種價格提升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丁少將說道。
有意思調查的結果對此也有一定的佐證。近九成受訪者通過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渠道購買電風扇,而在購買電風扇時對價格表示“非常關注”的人,其比例僅次于關注噪聲大小。
在具體的價格區間上,六成人傾向于選擇100—300元之間的電風扇,還有21.35%的消費者能接受的價格低于100元,遠不及行業均價。
電風扇的“風”還能怎么吹?
當被問及當前電風扇市場可能存在的問題時,有28.1%的消費者認為是“價格虛高”。
貴起來的電風扇,到底“虛不虛”?
以京東本月“電風扇金榜”為例,落地款風扇是市場主流,在TOP10中占據了8款。多款落地扇的扇葉數都增加到了五至七葉,能夠在相對較低的噪聲中提供更大的風量,機身高度也多可調節,能夠滿足臺地兩用。
圖/京東APP截圖
循環扇除了提供粉、白、綠、黑等各種色彩,在健康功能等方面提供了更多選擇,例如加濕循環、等離子除菌、負離子香薰等,有的高端款還疊加智能語音控制,支持免下載APP的離線語音,使用頗為友好。
圖/京東APP截圖
市場占比略低的塔扇、無葉風扇等也因定位相對較高,在健康功能上有更多升級。
特別是更多針對母嬰人群的無葉風扇,還有嬰幼兒模式、睡眠模式可選,在凈化功能上也有更多著力。典型如引領了無葉風潮的戴森,就有價格高至4000元的空氣凈化風扇。
丁少將指出,電風扇正圍繞外觀設計感、舒適度、健康功能以及智能化等多方面做迭代升級,試圖更好地融入家居環境,也在嘗試著與健康、智能的家居家電大趨勢相結合。
再加上,不論是剛入夏時的居家場景,還是戶外的移動場景,電風扇比之空調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產業有一直存在下去的必然性。”他說道。
至于價格層面,美的集團電風扇產品相關負責人告訴有意思報告,電風扇的技術門檻不高,特別是在國內激烈的內卷之中,成本空間已然非常有限。
對方也強調,盡管消費者對這一傳統品類仍有一定的價格敏感性,但就去年行業出現雙位數下滑時空氣循環扇這一細分品類仍逆勢增長的情況來看,消費者對于電風扇的功能需求正在日益增長。
有意思調查則從消費者視角發現,約三成人認為電風扇市場同質化嚴重。
他們期待的功能創新,除了空氣凈化、加濕等健康功能外,更多仍集中在基礎需求上,如最高比例的受訪者關注的升級焦點仍是解決噪聲問題,其次是能夠實現智能溫控,提供更舒適的風感。
對此美的方面表示,業內眾多廠商一直在圍繞相關方面做提升,美的自研的直流變頻電機已經能做到整機噪音低至18分貝,還研發了專利“幸運草”仿生扇葉,可以進一步降低聲音尖銳度,創造安睡環境。
小米風扇則可以通過與米家智能聯動,設定如“室溫高于26攝氏度時打開風扇”,從而實現一定程度的智能控制。
當然,實現這些能力,要付出的價格也會略高于均值。
丁少將總結道,電風扇作為傳統品類,同質化問題不可避免。若能通過挖掘更多的細分場景,結合更前沿的技術手段來推動行業高端化、品質化發展,加速淘汰低價低質產品,更多以用戶價值驅動產品品質提升和創新,在此基礎上不斷更新消費者對于電風扇的傳統認知,行業或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也正如他所說:“畢竟均價是空調的十分之一,電風扇的性價比仍然是很高的。”或許進化緩慢,創新也大同小異,但在相當長的時間段里,電風扇的風仍會繼續吹下去。
作者:梁婷婷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禮物
外賣大戰,苦了瑞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