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俄羅斯憋了五天的“大規模反擊”終于在6月6日亮相。烏克蘭那邊叫苦不迭,說俄軍當天派出400多架無人機,還從轟炸機、潛艇發射了40多枚導彈,把烏克蘭全境炸了個遍,到處都是爆炸聲和濃煙。按照俄羅斯民間的說法,這還只是開胃菜,后續至少要持續三天,擺明了要給烏克蘭一點顏色看看。
不過說實話,這場反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震撼。和之前預測的一樣,俄羅斯還是老一套,主要靠無人機和導彈攻擊,挑幾個重點目標打打,根本沒有什么“戰術核打擊”之類的夸張操作。反觀烏克蘭的防空系統,還是不給力。美國援助一減再減,“愛國者”導彈都快沒法用了,歐洲給的IRIS-T防空系統,產能有限不說,射程也不夠,根本扛不住俄軍的攻勢。
有人可能會覺得,之前烏克蘭炸了俄羅斯12架轟炸機,俄羅斯這次應該會有更激烈的反應。但現實是,俄羅斯這次反擊也就是出動了近10架圖-95MS和圖-160轟炸機,發射了幾十枚kh-101巡航導彈,黑海艦隊的“基洛”潛艇也發射了“口徑”導彈配合。陸上的攻勢也沒停,烏克蘭不得不把剛休整了一點的部隊派往前線,這些部隊之前還出現了小規模逃兵現象,戰斗力可想而知。
用“耗血條”來形容現在的俄烏雙方再合適不過了。俄羅斯鐵了心要在地面戰爭中耗盡烏克蘭的人力和資源,而烏克蘭則是花樣百出,這一個多月又是無人機群襲擊普京座機,又是FPV無人機襲擊俄羅斯轟炸機群,還第三次破壞了克里米亞大橋,甚至空襲了俄羅斯的恩格斯基地。這些操作確實讓俄羅斯損失慘重,但在地面戰場上,烏克蘭還是節節敗退。
俄羅斯現在似乎已經放棄了在新興武器領域和烏克蘭競爭,戰術顯得很樸實。一方面是殘酷的地面鏖戰,另一方面就是一成不變的遠程空襲。就拿上次俄羅斯連續三天的空襲來說,烏克蘭付出的代價未必比這次12架轟炸機的損失小,但因為戰術不夠吸引人,獲得的關注卻少得多。這也說明,輿論戰已經成為了戰場的一部分,信息錯位是必然的,這也是“耗血條”的一種表現。
從長遠來看,俄羅斯還是比烏克蘭有優勢。這不是說經濟、外部援助或者軍事裝備水平,而是雙方的人力資源差距太大。烏克蘭可以從其他國家獲得資源,但人力只能自己扛。烏克蘭本身人口就少,戰爭早期又沒控制好人員流動,現在已經無力回天。俄羅斯下定決心硬拼消耗,烏克蘭早晚會在人力上出現致命缺口。這可能就是美國援助了烏克蘭三年后,通過礦產協議抽身走人,留下歐洲硬著頭皮頂上去的原因。
俄羅斯這次反擊看起來普通,是因為它把資源都集中在了地面鏖戰上。這種硬耗的策略雖然風險低,但時間長。俄烏戰爭到底要打到什么時候,誰也說不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場戰爭已經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對抗,更是資源、人力和輿論的全面較量。烏克蘭雖然在戰術上有創新,但在整體實力和資源上的劣勢,讓它很難扭轉戰局。而俄羅斯雖然損失不小,但憑借著龐大的人口和資源,還是能夠支撐下去。這場戰爭的結局,或許就取決于雙方誰能堅持到最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