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達華祖籍山東濟寧,雖在香港長大卻一直心系故土。2025年麥收季,他回到山東老家,體驗起了家鄉農事。頭戴黑白鴨舌帽、墨鏡的他,本想低調,卻難掩熟臉。
他蹲在曬滿小麥的馬路上,像第一次見小麥般開心合影。現在收麥全靠機械化,幾臺機器一上午就能裝滿一地。他還蹲在田間拍了張像是擁抱小麥的相片,摸摸麥穗。
70歲的他胡子白了不少,可胳膊肌肉結實,不像老人。
網友說這才是“老年狀態的天花板”,自然狀態更招人喜歡。此次山東之行,其實是拍電視劇,恰逢小麥豐收。
對他來說,回老家看看祖地模樣,意義格外不同。他每年清明都會帶妻女回山東掃墓,還在濟南買了房。這次在濟寧金鄉縣,他參與的是“名人返鄉助農”活動。
作為“鄉村文化體驗官”,行程經當地文旅局備案。
他體驗傳統鐮刀割麥,稱細節里藏著祖輩的智慧。
金鄉縣今年小麥畝產620公斤,機械化率超98%。
當地保留傳統收割體驗區,為讓年輕人記住農耕文明的根。他走進“麥收文化市集”,參與制作麥秸畫并買下幾幅。他說這些手藝和麥田一樣,都是活的文化不該只在博物館。
村民說他親切,聊起香港早茶和麥仁粥,都是煙火氣。活動相關視頻播放量超500萬次,麥秸畫訂單增300%。
有人覺得明星就該有明星樣,他卻接地氣地融入農活。也有人說這樣的尋根活動,能增加民族凝聚力多好。
我個人認為,比起扮嫩的明星,他坦然面對衰老更顯真實。港澳臺同胞的尋根回鄉,讓中華民族認同更深更濃。
任達華的這次經歷,讓更多人看到了傳統農耕的魅力。不知道你看完,會不會也覺得這樣的明星很難得?不妨多關注身邊的農耕文化,那是咱們的根啊。
落葉歸根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任達華做到了。這樣的他,怎能不讓人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