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紫砂入粵港,匠心雅韻傳世界
城市衛視粵港澳大灣區消息:嶺南潮涌連港澳,江南陶韻越山海。近日,《講好中國城市故事》欄目組特別邀請宜興紫砂“壺仙子”傳播大使、云海藝瀾紫砂創始人、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鮑亞琴走進直播間,以千年紫砂為紐帶,串聯江南陶都宜興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對話,為全球觀眾呈現一場“壺中見中國”的文化盛宴。
陶都匠心:從“江南煙雨”到“大灣區舞臺”
鮑亞琴與紫砂的緣分,始于宜興蜀山的文化沃土。兒時在蠡河畔觀陶人制壺、聽窯火低語,她對紫砂的熱愛便如窯火般熾熱不熄。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姐夫季益順后,她以江南的婉約為骨,以自然的靈動為魂,將竹海松濤、煙雨朦朧融入壺藝,創作出《竹韻清風》《煙雨江南》等代表作,被譽為“壺中藏江南,一器一乾坤”。此次受邀粵港澳大灣區平臺,她表示:“紫砂是中國的語言,更是世界的橋梁。希望通過灣區窗口,讓更多人讀懂中國匠心。”
直播現場:紫砂壺里的“文化交響”
在《講好中國城市故事》直播間,鮑亞琴攜紫砂作品與灣區觀眾展開深度對話:
“一壺一城”:以宜興竹海為靈感創作《竹影清風》,壺身鐫刻竹節紋路,壺鈕化作竹筍初萌,寓意“節節高升”,呼應灣區“敢為人先”的精神;
江南竹韻
“非遺活態化”:現場演示“全手工拍打成型”技法,鏡頭下紫砂泥從“一團土”到“一件器”的蛻變,詮釋“匠心無捷徑”;
林深見鹿
“灣區故事”:特別定制《灣區晨曦》紫砂壺,以港珠澳大橋為形、珠江浪花為紋,將灣區地標與紫砂工藝結合,傳遞“一國兩制”下的文化融合。
灣區對話:紫砂壺與大灣區的“文化共鳴”
作為宜興紫砂文化的傳播大使,鮑亞琴提出“紫砂是灣區文化的‘新載體’”:
“非遺+灣區”:紫砂與粵港澳的陶瓷、茶藝、設計產業深度聯動,打造“紫砂+灣區”文創IP;
“青年傳承”:計劃與灣區高校合作開設“紫砂新匠人”工作坊,吸引年輕設計師參與非遺創新;
“文化出海”:通過灣區國際平臺,推動紫砂作品參與米蘭設計周、巴黎非遺展等,成為“中國故事”的全球符號。
人物金句:壺中有天地,灣區連四海
“紫砂壺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灣區讓我看到,傳統與現代可以‘無縫對話’。”
“我的壺里裝著宜興的山水,也裝著灣區的胸懷。讓紫砂成為文化融合的‘紐帶’,是我的使命。”
“匠心無邊界,灣區無圍墻。只要有人愛紫砂,這門手藝就能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
劉彥菲
圖文編輯:
姜雪
內容編審:
曾靈瑤
發展顧問:
遲樂杰
美學總監:
劉洺汐
總監制:
劉峻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