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 川
編輯|大 風
前段時間,“鹵鵝哥”林江和甲亢哥帶火了榮昌鹵鵝。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對潑天流量,榮昌鹵鵝當地顯然是沒有配套設施的。早就被列為地方非遺美食的榮昌鹵鵝,口味自然是不用說的。當地的許多品牌也上了電商渠道,只不過一直不溫不火。
潑天的流量,帶來的是爆炸的訂單。“渝饗記”品牌創始人周露說,在林江帶火本地的鹵鵝之前,客戶大多集中在川渝等地。因此,大面積的爆單,瞬間打破了榮昌當地的供需平衡。
要滿足這潑天的富貴,并不是說開足馬力生產就夠的。因為鹵鵝是熟食產品,對物流保鮮的要求也很高。在產地銷售受阻的情況下,拼多多的“多多好特產”計劃,幫助產業帶的商戶們,解決了數字化的能力。
這才有了榮昌鹵鵝飛到全國各地的銷路。
“多多好特產”計劃是今年拼多多“千億扶持”計劃中的一項政策。“千億扶持”真金白銀的投入,讓千百萬的商家和許多的地方產業帶受惠。拼多多Q1財報數據顯示,平臺一季度營銷費用支出同比增長100億,巨大的支出,也讓拼多多今年第一季的財報數字,并沒有那么好看。
實際上,營銷費用激增百億成果已經顯現出來。拼多多在復制出像“渝饗記”這樣的優質商家的同時,也把用戶留在了拼多多的平臺。財報數據下滑的背后,是拼多多用犧牲短期利益,帶來了新質生產力,帶來了新的消費動力,也帶來了長期主義。
老產業帶,煥發新生機
榮昌鹵鵝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周露的外公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在榮昌的老街頭,推個推車賣鹵鵝。周露在拼多多的幫助下,成立了“渝饗記”,也算是繼承了外公的衣缽。
周露說,正式把自己的生意品牌化之前,生意就是局限在本地和重慶主城周邊。這也是鹵鵝產業帶當地很多商戶的寫照。
鹵鵝作為現制品,保質期短是影響產品銷路的難點。受限制的銷售半徑,大部分的商家把銷售渠道重點放到了線下,這也直接阻礙了產業帶的發展。
直到2019年,拼多多團隊深入榮昌,找到了周露們,幫產業帶上的商家開啟了“觸網之路”。拼多多帶來的不僅僅是幫店鋪上線,更有拼多多平臺上巨大體量的用戶以及先進的物流體系。
據當地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榮昌現在有300多家企業,每年能賣出500萬只鹵鵝。這次爆火出圈以后,訂單量暴漲105%,像“渝饗記”這樣的優質商家甚至出現了“瘋漲”。
在接入拼多多的“多多好特產”計劃后,借助拼多多的數字化能力,很多品牌的知名度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如果說榮昌還是幸運的,先有流量帶火了產業帶,那那些一直默默無聞甚至只能靠代工的產業帶,幾乎是依靠拼多多這樣的電商平臺找到了優質的生產方式。
河北安新是跑鞋的產業帶,號稱“北方鞋都”。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個河北中部的小縣城開始承接起來自天津等地的代加工訂單,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批鞋底、鞋材等原料加工的工廠。
當然,這兩年開始,也有人開始嘗試設計有技術的鞋子。王智福就是其中一個,2022年,他設計的一款面包鞋,售價89元,一下子成了日銷過萬的爆款。銷量一直延續到了2023年,看到勢頭的王智福決定賭一把,一下子把產量擴大到了7萬雙,打算在開學季沖一沖。
和中國制造業初期發展的特征一樣,這些工廠也只能靠量和價格來相互競爭。沒錢賺不說,相互之間還陷入了惡性競爭。網上在短時間內出現了一批仿制鞋,并且只要二三十塊。這一下子把王智福打蒙了,訂單直接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還積壓了30萬雙庫存,資金更是無法抽回。
王智福意識到,要做就做客單價高的鞋。今年2月,王智福在拼多多上架了一款超百元的高客單價跑鞋,沒想到首批2000多雙跑鞋在短時間內就賣光了,店鋪銷售額也超過了百萬元。
王智福的車間
甚至這款跑鞋,還被專業馬拉松愛好者下單,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
王智福說,上拼多多不需要投流,這點對新上線的賣家很友好。如果換做別的平臺,沒有預先付出投流費,根本拿不到流量的,如果加上投流費,價格又會高了。
去年下半年,王智福還入選了“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對具備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品進行全方位扶持。王智福的碳板跑鞋一經推出,就成為平臺主推產品。跑鞋在平臺售罄后,還有北京消費者驅車奔赴安新縣的工廠下單。
像王智福這樣的商家,也只是安新產業帶中的其中之一而已。在拼多多千億扶持的計劃下,這樣煥發新生機的產業帶在全國還有更多。
不管是安新跑鞋產業帶還是榮昌鹵鵝產業帶,實際上像中國這樣的老產業帶,永遠不缺底子,他們缺的正是這樣拼多多這樣的平臺來真切的融入他們,而不是收割他們。
新質生產力,帶來新消費動力
拼多多通過“千億扶持計劃”,扶植起很多優秀商家和產業帶的同時,,拼多多把更多優質商品帶到了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了新的消費動力。
就拿湖南的辣條來說,是全國人民愛吃的零食種類。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研數據,中國辣味休閑食品2021年—2026年零售額將保持9.6%的年均增速,預計2026年達到2737億元。
平江縣就是中國有名的“辣條之鄉”,這幾年確實跑出了像“麻辣王子”“翻天娃”這樣的知名品牌。像這些上了規模的企業,每年都會有很大的營銷費用,來打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但實際上,湖南的辣條口味多樣,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有成本去投廣告砸市場。對這些中小商家來說,成長在“麻辣王子”這樣的大樹下,并不是什么好事情,用戶都被大企業的品牌效應吸引了過去——又或者說,即便是消費者想換別的口味,他們也不知道去哪里買。
但一次意外的機會,給到了湖南當地一些中小品牌的商家。2024年,全網掀起了一陣“吃辣挑戰”的比賽,就是各類網友博主開始試吃各種辣味零食,并且給出評價。
沒想到,這場活動讓益陽的零食品牌“缺牙齒”短時間內出了圈。無數年輕人爭相嘗試其爆辣魔芋制品,相關視頻最高獲400萬點贊、387萬轉發,話題播放量破億。
有了知名度,就是要在短時間內把東西送到消費者手里。不然熱度過去,用產品抓口碑的機會也轉瞬即逝了。“缺牙齒”團隊把熱度變成口碑,找的平臺就是拼多多。“拼多多平臺的扶持,讓我們快速登頂品類第一。更重要的是,這讓全國各地的渠道商都能看到我們的產品潛力。”缺牙齒相關負責人劉晨表示。
今年4月,缺牙齒也成為了拼多多千億扶持計劃的重點扶持品牌。目前,“缺牙齒”日銷穩居百億補貼頻道零食類目TOP1,成為年輕人“必試的爆辣零食”。
和湖南辣條相似的還有甘肅環縣的羊。羊肉類產品在現在的大部分渠道上,價格都不便宜,但大部分利潤,都被中間商占了去。地處偏遠的甘肅環縣的養殖戶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就是這樣的狀態。
環縣有放羊的條件,卻沒法賣出去,原因在于信息不互通、物流難建立、電商進不來。羊肉的相關產品很難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只能走經銷商采購模式,賺取極低的利潤。
去年8月,拼多多開啟了“百億減免”計劃,給環縣當地的養殖戶免去了技術服務費、推廣服務費、商家店鋪保證金等各種費用。有商戶算過一筆賬,這些費用一年下來能省10萬元。今年4月,拼多多的“千億扶持”又扶植起了很多優質的黑標商家。
有了自主選擇權的當地養殖戶商家們,也在平臺的幫助下,更加了解消費者吃什么樣的口味。在拼多多上,有的店鋪sku甚至超過了60個。
這種真金白銀給優質商家扶植,給消費者找好東西的模式,也帶動了消費的增長。
犧牲短期,帶來長期主義
拼多多從發起“百億補貼”再到現在的“百億減免”“千億扶持”,確實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尤其是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里,直接帶來了營收和利潤的下降。
一方面,整體的消費趨于理性;另一方面,越來越聰明的消費者更加挑剔。很多電商平臺都迎來了低速增長期,因此在各種政策上,也都收緊了錢袋子,很少有高舉高打的補貼計劃。
但即便是大家都變得挑剔,中國的消費市場潛力依然是巨大的。作為電商平臺來講,更是需要為好的東西找到需求,為消費者找到供給。
不管是環縣的羊、湖南的辣條,還是榮昌的鹵鵝和河北的鞋,眼下的拼多多確實在不遺余力的實踐這件事。
拼多多用短期財報數據的下滑,帶來的是產業帶復蘇,自主品牌建立,農牧民增產增收。更是為消費者提供了消費的前提,帶動了經濟增長。對拼多多來說,也給自己帶來了一大批優秀商家和高粘性用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