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
工作中的微壓力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與重大挫折帶來的壓力不同,微壓力往往源于日常瑣事的持續累積,如無效溝通、職責沖突、人際摩擦等。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卻以“微小卻高頻” 的形式滲透進我們的生活。微壓力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情緒波動加劇,認知功能受損,生活質量下降。
合作亦會使我們產生壓力。在承擔自己的工作的同時,工作中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合作能讓我們集思廣益,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當合作過載時,情況就會變得復雜起來。這種過度合作不僅會消耗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可能導致我們在工作中迷失方向,逐漸陷入職業倦怠。
面對這些壓力,我們應該如何看清并應對呢?從以下兩本書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01
《別讓微壓力消耗你》(The Microstress Effect)
[美]羅布·克羅斯(Rob Cross)
[美]凱倫·狄龍(Karen Dillon)
湛廬文化/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在人與人高度連接的快節奏社會中,微壓力已成為侵蝕幸福感的隱形殺手。這類壓力往往由同事、家人等關系緊密者觸發,以“微小卻高頻”的形式滲透生活,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加劇,甚至引發焦慮、認知功能損傷等。
這本書從職場、家庭、社交三大場景切入,系統剖析14種微壓力類型,并提出3大科學方法:
打造韌性網絡,用真實的人際聯系對抗外界壓力;
構建多維生活,以多元視角稀釋單一焦慮;
為生活增添意義,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創造自己的價值。
這些策略不僅能夠幫你緩解即時壓力,更從根源重構個體與環境的互動系統,幫助你從被動“滅火”轉向主動掌控壓力。壓垮你的從不是一場雪崩,而是每日落在肩頭的雪花;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抵御風暴,而是學會在雪中起舞。
如何區分壓力與微壓力?
壓力:應對喜怒無常的老板,他每天的情緒會影響整個辦公室的氣氛。
微壓力:老板又一次改變了你的工作重點的那一刻。
次生微壓力:召集你的團隊重新布置工作的那一刻,因為你們拼了命要完成的工作已經不再是首要任務,你們必須重新調整。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壓力:被診斷出癌癥二期。
微壓力:意識到自己不能參加每周與朋友進行的網球比賽,以及你的健康狀況正在下滑的那一刻。
次生微壓力:告訴朋友你又一次無法參加比賽的那一刻。你能感覺到他們很生氣。你擔心他們會把你踢出網球小組,那樣的話,你不僅會失去鍛煉機會,還會失去與這些人的定期交流。
壓力:意識到年邁的父母不能再獨自生活了,你不得不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來照顧他們。
微壓力:你想要召集家人通話,討論照顧年邁父母的問題,然后突然意識到兄弟姐妹相隔千里的那一刻。
次生微壓力:你向伴侶訴說最近你與兄弟姐妹之間的談話有些消極,且帶有攻擊性,當說到你們對父母需要什么的不同看法時,伴侶指出,你的兄弟姐妹對你不夠重視,這讓你更加惱怒。與兄弟姐妹來來回回的爭吵,占用了你原本計劃與孩子共度的周日時間。
壓力:經歷一場雞飛狗跳的離婚大戰,結果不僅是家庭破裂,還有財產的大幅縮水。
微壓力:你答應過女兒會趕回家陪她打壘球,但是當你打電話給伴侶,說你趕不回去的時候。
次生微壓力:你不得不讓伴侶把這個壞消息告訴女兒,結果在這周余下的時間,她們下意識地把不滿情緒都發泄到你身上。
作者將“14種常見的微壓力”按照3個類別進行了總結,在書中,將對每一種微壓力進行深入探討。
消耗你的時間。當你不得不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與解決某個問題時,你就會減少花在其他工作任務上的時間。這種時間上的損失會給你帶來壓力,因為你會擔心自己對他人的承諾無法兌現,擔心自己找不到時間來完成工作,擔心如果你敷衍了事或錯過最后期限的話,同事將會有何反應。
讓你偏離目標。你被分散了精力,這使你處于被動狀態,在這種被動狀態下你不太能夠將注意力和精力投入你所關心的事情上。因此,你總是忙忙碌碌,卻無法去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比如那些對取得長期職業成就和實現目標具有影響的事情。
破壞你的人際關系。在承受微壓力時,許多人都會尋求他人的幫助。也許,為了準備即將舉行的演講活動,你會請一位同事分析或起草一部分內容,這導致同事加班到很晚。又或者,你請同事幫了供應商一個忙,但是,客戶或老板突然調整了之前的要求,你正在努力完成的工作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這導致同事的幫助以及你所承受的壓力變得毫無意義。“如果我知道周一早上你不需要那些數據,我就不會在周末加班了。”
這些常見的微壓力中的每一個單獨的微壓力可能看起來都是可控的。
畢竟,它們只發生在一瞬間。但是,我們往往看不到微壓力是如何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它們可能持續數小時或數天,用你無法將其與原始壓力聯系起來的方式侵擾你的生活。微壓力會導致更多的問題。
當然,你永遠不會只應對一兩個微壓力。你很可能在一天之內要面對幾十個微壓力。而且,這些微壓力周而復始,日復一日。你已經筋疲力盡,但又不知道為什么。這種現象并非偶然。
學會識別微壓力、重構生活系統,每個人都能奪回情緒主導權,在高速時代中重筑內在秩序與生命力。
02
《別讓合作壓垮你》(BeyondCollaborationOverload)
[美]羅布·克羅斯(RobCross)
湛廬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在當今扁平化、網絡化的組織架構中,合作已成為職場常態。數據顯示,85%~95%的工作涉及郵件、會議、即時通訊等協作形式,合作量較20年前激增50%以上,員工每周85%的時間被合作占據。然而,這種看似高效的協作模式正引發隱性危機:組織陷入“越合作,越低效”的怪圈。
本書首創“精要合作”理論,主張以策略性合作替代盲目合作,提出了3種有效方法:
擺脫誘因,重新認知自己的角色;
重建合作體系,提高合作的“門檻”;
改變行為習慣,讓無效合作自動消失。
真正的合作智慧,不在于你能承擔多少,而在于你敢拒絕什么。因為稀缺的資源從不是時間,而是未被稀釋的專注力。
因為追求更多的成就感,我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了期待,想要解決所有小問題,哪怕事倍功半也在所不惜,于是循環往復,合作的需求不斷加碼、升級。但請記得,你不是唯一能對工作負責的人。
工作壓力會以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出現。有些人經歷的是突然爆發,一下陷入困境;還有些人則是被工作壓力緩慢地吞噬。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經歷,看看你的經歷屬于哪種情況。
當有重大的突發事件,合作需求必然激增,工作壓力會突然爆發。比如,你剛剛晉升到領導崗位時,你會面臨工作量激增,需求撲面而來的嚴峻局面,導致你手足無措。當客戶提出一個始料不及的要求時,也是如此。還有一些其他情況,比如在很短時間內提交一份復雜方案,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同事請你來幫忙,或家人突發疾病之類來自外部的突發情況。突然爆發的工作壓力會非常折磨人,還好這種情況雖然棘手,但總會有結束之日。
像這樣被工作壓力緩慢吞噬的狀態,既沒有明確的開始,往往也不會有明確的結束,它只會一直持續下去。你只能一直堅持,努力忍受,直到突然有一天,你再也無法忍受下去。這時,周遭的情況便開始迅速而猛烈地螺旋式下滑,一旦這種下滑開始了,通常都不會有美好的結局。倘若人們長期飽受工作壓力的摧殘,就會陷入長時間狂熱的工作狀態,無力維護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人際關系。他們的生活單一且無趣,認為只要事業上有所成就,便可獲得成功的人生。
如果遇到高風險項目,我們確實應該以工作為重心,把工作交給我們信任的人,采用成熟的技術,認真地一步步完成所有工作。但是這種方式也可能帶來兩個問題。
首先,出于掌控一切的心理需要,你會拒絕接收混亂復雜、含糊不清的信息,從而導致思維偏狹、僵化。同時因為接收的信息局限,會有接受不了意外狀況考驗的風險。
其次,只關心工作本身,只把任務交給你信任的人,只采用確定有效的方法,會讓團隊感到被剝奪了自主性。一旦有了這種感覺,團隊將失去積極性和使命感,導致工作懈怠。如此一來,不僅你自己,團隊的工作也會出現風險。
人們往往在受過某種打擊后,才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難以忍受。這種打擊可能來自于一名重要員工的離職、家人突發疾病、配偶提出離婚,或者是項目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敗。
很多成功人士被內心的恐懼和焦慮主宰,他們被工作壓力緩慢吞噬,卻不知如何脫身。他們本不應該如此被動地生活,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在眼前,他們身邊的人一次次地用實踐經驗勸他們采取一些簡單易行的辦法,他們卻置若罔聞。
必要時,請放下自己的控制欲和“今日事今日畢”的心理需要。如果能夠行動起來,審視自己固有的思想觀念,會發現許多誘因都源于無來由的焦慮心理。樂于助人可能會導致過度合作,學會接受事情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
希望這本書能夠帶你穿透協作迷霧,在過度互聯的時代重掌工作主動權,讓每一份合作都成為你躍升的階梯而非負擔。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你在工作中遇到過哪些過度合作
或微壓力造成的困境?
你是如何應對的?」
我們將在留言區抽取2名象親
各送 出《別讓微壓力消耗你》一本!
再抽取2名象親
各送 出《別讓合作壓垮你》一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