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298字
預計閱讀時間: 4分鐘
朋友聚會,有人舉杯暢飲面不改色,有人淺嘗一口就滿臉通紅、頭暈目眩。你是否也好奇:同樣是喝酒,為什么差異這么大?答案可能藏在你的基因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身體里的“酒精說明書”——酒精代謝基因。
一、酒精在體內經歷了什么?
當你喝下一杯酒,酒精(乙醇)進入體內后,主要在肝臟進行代謝。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關鍵步驟:首先,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乙醇被轉化為乙醛;接著,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乙醛被進一步分解為乙酸,最終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二、酒量的“幕后推手”——基因
酒量的大小,其實與我們體內的乙醇脫氫酶(由ADH1B基因編碼)和乙醛脫氫酶(由ALDH2基因編碼)的含量密切相關,而這些酶的含量是由基因決定的。如果一個人體內這兩種酶都很豐富,那么酒精代謝的速度就會很快,這樣的人往往酒量較大,被稱為“千杯不醉”。
相反,如果乙醛脫氫酶缺乏或活性不足,乙醛就不能及時被分解,會在體內堆積,導致血管擴張,出現臉紅、頭暈等癥狀,這樣的人往往一杯就倒。有研究表明,乙醛慢代謝的人若長期飲酒,消化道癌癥如食道癌和肝癌的發病率會顯著上升。
三、酒精代謝基因檢測的意義
通過檢測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基因多態性,可以識別、篩選具有患酒精相關癌癥風險的個體,將酒精代謝基因的篩查納入促進戒酒或減少飲酒的行為干預方案。
“千杯不醉”型:若兩種酶活性都很高,酒精會被快速代謝為無害的乙酸,這類人往往酒量較大。
“一杯就倒”型:若乙醛脫氫酶活性不足(如亞洲人中常見的ALDH2*2突變基因),乙醛會在體內堆積,引發臉紅、心悸、頭痛等癥狀。乙醛是明確的致癌物,長期堆積還會增加食道癌、肝癌等風險。研究證實:約40%-50%的東亞人攜帶ALDH2缺陷基因,這也是亞洲人喝酒更容易臉紅的原因。
慢熱型選手:慢熱型選手因乙醇代謝“延遲反應”看似能喝,實則血液酒精濃度悄然破表,比臉紅者更易陷入急性中毒危機——基因的陷阱,總在麻痹大意時亮出獠牙。
四、后天因素會改變酒量嗎?
基因是酒量的“天花板”,但后天習慣也可能影響飲酒表現:
1.喝酒速度:短時間大量飲酒會超過肝臟代謝能力,導致醉酒。
2.空腹飲酒:空腹時酒精吸收更快,易醉且傷胃。
3.混酒喝:不同酒類的成分復雜,可能加重代謝負擔。
4.情緒狀態:壓力大時身體對酒精的耐受力可能下降。
另外在此有兩大關于酒量的謠言經常出現:
1.“臉紅說明能喝”:錯!臉紅是乙醛堆積的信號,提示代謝缺陷,這類人更應控制飲酒。
2.“酒量越練越大”:錯!“練酒量”本質是身體對酒精的耐受性增強,而非代謝能力提高,強行“練酒”只會增加健康風險。
五、哪些人需要關注酒精代謝基因?
1.喝酒臉紅、心悸、頭痛的人
2.有肝癌、消化道癌家族史者
3.應酬多、需長期飲酒的職場人
4.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用硝酸甘油等藥物)
基因寫就“飲酒說明書”
健康才是硬道理
酒量的差異主要由基因決定,后天努力無法突破先天限制。與其糾結酒量大小,不如量力而行。小酌怡情,過量傷身,保護肝臟、遠離過度飲酒,才是對自己真正的負責。畢竟,基因無法重寫,但健康的選擇權始終在你手中。
來源: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