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營養不良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醫學界對其治療尚無特效藥物,主要以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而中醫作為傳統醫學,在肌營養不良的治療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張建忠中醫師是一位在中醫臨床治療肌營養不良相關疾病,有著近50年豐富經驗的主治醫師。他擅長運用中醫理論,特別是五行學說,為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以下是半年前停藥觀察的一位肌營養不良患者案例。
肌營養不良患者案例分享
患者信息:邵小朋友,男性,9歲,來自內蒙古。
病情概述:邵小朋友自18個月起便能正常行走,然而,在4歲那年,因一次發熱后,他的四肢肌肉開始逐漸萎縮,行走能力逐漸受限。隨著時間的推移,癥狀愈發嚴重,行走時容易摔倒,且每次摔倒后無法自行仰起,必須依賴俯臥位用手支撐才能站立。至今,已有5年多的病史。
初診情況:初次就診時,邵小朋友的面色萎黃,身形消瘦,上臂、肩背以及大腿的肌肉均出現明顯的萎縮現象,而膝下的肌肉卻相對粗壯,但膝部卻顯得軟弱無力,行走時呈現出鴨步姿態,搖晃不穩,極易摔倒。起立和行走都顯得尤為艱難。
中醫辨證: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中醫診斷為先天不足,后天失養,導致氣血生化之源不充,從而使得肌肉筋脈無法得到充分的滋養。
治療原則: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治療原則確定為益氣養血,健脾補腎,以期通過調理氣血和臟腑功能,來改善患者的肌肉狀況。
治療方案:采用健腦止萎湯進行治療,該方劑包含當歸、川芎、白芍、黃芪、桂枝、牛膝等多種中藥成分(注意:具體中藥配方需由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開具,并根據用藥后的身體反應進行調整)。
復診情況
二診:患者自覺體力有所增加,行動力得到提升,摔倒次數明顯減少,食欲也逐漸好轉。
三診:患者的各項癥狀均得到顯著好轉,行走時不再摔倒,步態更加穩定。
四診:患者面色較前更為紅潤,精神飽滿,肌肉萎縮的情況有所緩解,尤其是上臂和大腿的肌肉,其萎縮程度明顯減輕。行走時,鴨步現象已大為改善,步伐更為穩健,搖晃不穩的情況也大為減少。
五診:患者已經能夠較為自如地行走,不再需要他人的攙扶或輔助。同時,他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也持續改善,飲食量增加,體重有所上升,身體整體狀況得到顯著提升。此外,他的睡眠質量也有所改善,能夠較為安穩地入睡,不再因肌肉不適而頻繁醒來。
六診:小朋友的病情已經基本穩定,肌肉萎縮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在某些部位還出現了肌肉的恢復性增長。他的行走能力進一步增強,能夠較為輕松地完成上下樓梯等動作。同時,他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開始更加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與同齡人的交往也更為融洽。
七診:醫生對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和調整,以確保其病情能夠得到持續穩定的改善。經過這次調整,患者的身體狀況繼續向好,肌肉萎縮的情況進一步得到緩解,行走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時,他的心理狀態也更為穩定,對于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八診:小朋友的病情已經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他的肌肉萎縮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在某些部位還出現了明顯的肌肉增長。他的行走能力已經基本恢復正常,能夠自如地行走、奔跑和跳躍。同時,他的精神狀態也極佳,充滿了活力和朝氣。醫生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表示滿意,并建議他繼續保持現有的治療方案和生活習慣,以鞏固治療效果并預防病情的復發,用完后停藥觀察。
后隨訪半年,小朋友的癥狀等臨床癥狀均持續好轉,生活質量穩定提高,未出現明顯反復。小朋友及其家屬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表示將繼續按照張建忠醫師的囑咐進行調養和定期復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