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水鄉的寧靜與靈動之中,隱藏著一個古老而神秘的生靈 —— 鱉。它們在水塘與湖汊間穿梭,既古老又神秘,既平凡又獨特。它們的生活習性、與人類的微妙關系,以及那些圍繞它們展開的傳奇故事,宛如一幅生動的畫卷,緩緩展開在歲月的長河之中。作家陳本豪老師的散文《鱉趣》以細膩的筆觸,講述與鱉相關的一系列趣事,從它們的生存智慧到人類與之相伴的種種經歷,展現了一個關于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奇妙世界。
鱉 趣
陳本豪
鱉善爬行,四肢發達,力很大,一只兩三斤重的鱉,任你一只腳踩住,它在幾挪幾挪中便能從你的腳掌下逃生。它爬行的速度很快,轉眼便是幾尺的距離。鱉具兩棲,但大部分時間還是潛在水里,只有交配季節才爬上岸。江南水鄉鱉多,只要在水邊走,可常見水面上冒出一個個鱉頭,像箭鏃,它每隔一段時間必浮出水面換氣,內行人憑幾個連接的小水泡,便能測準鱉在水中的方位。冬天的水塘和湖汊一干,鱉便一頭插進一尺多深的泥底,待春水灌滿河床,它才從泥巴里拱出來。鱉在泥巴里冬眠,卻必須在泥面上留一個極小極小的孔,捉鱉的人只要找到這個氣孔,那只鱉準走霉運。如是說,那個小小的氣孔既是鱉的生命之孔,也是鱉的死亡之孔。
無論鱉的營養價值多高,鱉肉并非我的嗜好,因為怕咬,從小有心遠離它,真正解除對鱉的恐懼而轉生興趣,還是在大姐夫家看過訓犬捉鱉之后。捉幾只鱉和狗一起關在一間小屋里,幾天只喂狗食,卻不放狗出來。開始,看見滿屋亂爬的鱉,狗被嚇得汪汪直叫,一見鱉爬攏來便又蹦又跳地躲避。鱉把頭舉得老高,狗不敢近前,更不敢去動它。時間一長,狗似乎發現了鱉并不具備攻擊性,這時人在旁邊適時地吹出噓噓聲給狗壯膽,撩撥狗的野性。狗特別靈敏,它開始伸出前爪,試探中去撥弄鱉,在快速的收縮中,它絕不讓鱉咬住它的腳。后來狗干脆用腳去踩,但鱉勁很大,總是踩不住,狗一急,無意中便用腳將它掀得底面朝天。仰在地上的鱉完全失去依托,于是,狗發現了鱉的弱點。在重復將鱉掀翻的過程中,狗越來越得意,不僅解除了對鱉的恐懼,漸而萌發攻擊的意圖,便大著膽子用嘴去咬,至此訓練告一段落(真正帶狗去野外捉鱉還有待實戰練習)。待狗功成被釋放之后,主人少不了給它一頓美食以犒勞。
原在《冷月書信》一文中提過,曾與大姐夫帶狗去夏夜的湖灘捉鱉,回家后,便多次約人出外學釣鱉。想法子弄半斤肉票,起個早床去食品店排隊,稱幾兩新鮮豬肝,用快刀切成一溜溜長形的小塊,再用一根半寸長兩頭尖的鋼針,通體插進豬肝里面,使鋼針完全隱沒,不露半點形跡。爾后用一根細小的麻繩,牢牢地拴在豬肝的中段,在水邊釘緊一根木樁,將系樁的麻繩打上死結,把系豬肝的那一頭拋至深水處。甲魚聞見豬肝的味道便悄悄地游過來,多次用腳撥弄偵察,確信沒有危險,便張口將豬肝和著麻繩直吞下肚。待它掉頭離開的時候,麻繩經力一扯,鋼針就橫著卡住了喉嚨,閻王也逃不脫了。頭天傍晚下鉤,第二天清晨收繩,三只、兩只總讓人欣喜。
鱉肉的確好吃 鱉卻不太好捉。據傳被鱉咬住了手,只有等到打雷它才松口,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沒人愿做試驗。如將一根筷子讓鱉咬住(憑你用力只能將鱉拖動,卻拉不脫筷子)再用力往外拉,待它的頸完全被拉直的時候,一刀將鱉頸剁斷,但鱉口中的筷子依然被咬得死死的,小時候,曾多次做過這樣的嘗試。所以,手指被鱉咬住絕不是一件好事,常捉鱉的人不僅小心,且頗具訣竅。只要將鱉翻過來,將拇指與食指用力地掐進它的兩只后腿根部,任它的頭伸得再長,也無法咬著你的手。
一天,我去水塘邊收鱉鉤,卻遇見一個怪人,見我一個小孩在塘邊釣鱉,也許童心突起。他站在塘邊,用右手緊貼著右邊的嘴巴,再將手快速地前后移動,嘴里便發出一陣陣噓噓的怪叫。說來也怪,不一會兒,水面上便冒出好些個耦尖一樣的鱉頭。他神秘兮兮地對我說:“我說這塘里共有六只甲魚,你信不信?不信?我馬上下水將它們全部捉起來給你看。”他說下就下,幾個猛子扎下去,在水中大約只耗了十來分鐘的功夫,便浮出水面向岸邊游來。一進淺水區,他霍地站起,雙手舉得高高的,只見他兩手各抓著三只甲魚,一時竟讓人看懵了。
我忍不住腳,慢慢地往他身邊靠近。那人對我說,他兩只手最多時可抓住八只甲魚,每個指丫里夾一只。無論是水塘還是港汊,無論在什么季節,他都能下水捉鱉。說玄一點,假如家住水邊,你大點膽先將爐火生燃,安心等他下水捉鱉來做菜下酒,保證你不燒空鍋。他還告訴我,捉甲魚要嚴守三條規矩:一是無論哪片水域不能將甲魚抓絕,最低要放過一公一母;二是未成年的小甲魚不能抓,即使抓起來也得放生;三是抓到甲魚只能吃,不能賣。那天他似乎心情特別好,跟我說了很多話,聽起來像說書,我聽得很認真,未曾插一句話。后來,他將甲魚照規矩放了兩只,其余的四只都給了我。
在他起步離開的時候,我猛然將他攔住,請他教我手藝,他對我直搖頭。我真的跟他跪下了,并向他發誓,保證遵守規矩。他雙手將我扶起,似乎半真半假地說:“這是一門江湖手藝,門規極嚴,教你,說不定害了你,你不懂。”后面的話便含混不清地隨風飄散……他帶著笑聲,像踏著云霧般飄然離去,從此,再也沒有見過他。
作者簡介:陳本豪、中作協會員、音樂家,籍貫武漢江夏。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紀實文學集七部。長篇紀實文學《京劇譚門》全四卷,被列入2019年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項目,參評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榮獲第八屆湖北文學獎。由選擇來詮釋與寬博他的含義,則有待未來時空的論證。#散文##今日頭條##武漢頭條##湖北優質創作者聯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