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預賽亞洲區18強賽終于收官,今夜國足主場1-0絕殺巴林,靠著19歲小將王鈺棟的點球,硬是把自己從C組墊底的位置拽了上來,你說這是翻身仗也好,是體面收官也罷,總之沒讓球迷徹底破防,算是給這段低迷的周期留了點顏面,日本6-0橫掃印尼,韓國4-0輕取科威特,同樣是“亞洲三強,一個在舒舒服服刷分晉級,一個在家門口互相對噴、期待絕殺,這對比說實話挺扎心,差距到底在哪兒,場上數據和場下氛圍都給了答案
還是得先說國足這場球,氣氛那是熱烈的,5萬觀眾撐到第90分鐘,王鈺棟頂著壓力把點球罰進,現場一片沸騰,這種畫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中國足球的“絕殺總能讓人記住,陌生是因為這次的對手不是日本、韓國,也不是伊朗、澳大利亞,而是巴林,講道理,能贏當然值得點贊,絕殺也有戲劇張力,可冷靜下來想想,這場勝利含金量其實有限,國足10場只贏了3場,剩下7場全輸,進球數不多,控球率不到40%,上半場還有連續兩次角球直接踢出底線的低級失誤,這些細節不難看出,整體實力和狀態擺在那兒,絕殺救場但救不了大局
反觀日本和韓國,賽前沒啥懸念,賽后也沒什么意外,日本10場下來7勝2平1負,凈勝球刷到手軟,最后一輪6-0虐印尼,上一場印尼剛剛1-0贏了國足,這種閉環讓人忍不住感嘆,亞洲一流和二流的分水嶺越來越清晰,韓國這邊更夸張,10場比賽6勝4平,干脆一場都沒輸,連續11屆世界杯正賽門票到手,成了18強賽唯一不敗的隊伍,統治力這東西,數據不會騙人
問題來了,為啥國足差距越來越大,這事兒其實不光是球員個人能力,更多還是體系和觀念的落后,場上你能看到的失誤,背后其實是青訓、聯賽、環境一連串的短板,19歲小將王鈺棟站出來固然是亮點,但一整場下來,國足的進攻組織、球員跑位、臨門一腳都暴露了不少問題,尤其上半場那幾次角球,你說是心理壓力大也好,是技術不過關也罷,這些基本功如果還抓不牢,面對亞洲強隊只能越拉越遠
當然,不能只盯著國足批,印尼這輪0-6輸日本,照樣晉級下一階段爭最后2.5個名額,亞洲整體門檻確實低了一些,世界杯擴軍的紅利讓更多隊伍有了機會,但能不能把握住,還是得看自己的造血能力和穩定性,國足這批人,除了王鈺棟,鮮有人能在關鍵場次站出來,老將們逐漸淡出,年輕人接班還沒完全成型,這種青黃不接的狀態,多少有點讓人著急
說回比賽本身,這場絕殺不是靠漂亮配合,而是最后時刻的點球,王子銘的傳中砸在對手手上,裁判果斷判罰,這種“天降餡餅的機會,國足歷史上不是沒有過,但靠運氣續命終歸不是長久之計,球迷們當然希望看到熱血和奇跡,但現實是,亞洲范圍內我們的競爭力越來越弱,日韓澳這些隊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技術體系和風格,國足還在靠單打獨斗和臨場發揮茍活,難怪一到大賽就掉鏈子
網上球迷的吐槽其實也很真實,有人說1+6=7,國足被日本0-7血洗后,日本又6-0贏了印尼,閉環了,調侃歸調侃,事實擺在眼前,這兩年國足的下滑肉眼可見,想靠一場絕殺逆轉口碑,難度不亞于沖擊世界杯本身,主場贏巴林當然值得肯定,情緒上也能理解球迷的激動,但理智一點講,問題還在那兒,絕殺只是遮羞布,遠遠不是答案
再說日韓,幾乎沒遇到什么挑戰,都是提前晉級,輪換陣容都能大勝,換作國足,基本每場都得拼到最后一分鐘,甚至還怕崩盤,這種精神狀態上的差距,和技戰術、身體素質一樣,是決定性因素,韓國連續11屆進世界杯,日本隊員在歐洲聯賽刷存在感,國足還在為小組出線苦戰,差距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靠一場絕殺能彌補的
最后得說,王鈺棟的出線確實給人一點希望,他進的這個點球,是國家隊生涯處子球,也許未來三五年,他能帶出點新氣象,但靠一兩個新星救火,解決不了體系性的問題,國足的路還很長,絕殺巴林只是讓球迷沒那么難堪而已,亞洲頂級球隊的門檻,短期內還是夠不著,期待下一個周期能有更多像王鈺棟這樣敢打敢拼的年輕人出來,畢竟,喊口號不如腳下多練,不擺爛才有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