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工學院被學生爆料存在畢業流程混亂、指導老師教唆就業協議造假等問題,引發社會對高校就業數據真實性及教育管理規范性的關注。
據多名學生反映,學校最初通知6月8日畢業典禮當天領取畢業證書,后調整為完成離校單流程即可提前領取。然而,當學生按要求辦結離校手續,僅剩最后環節時,教務處卻突然改口,要求必須在6月10日典禮現場領取證書,且工作人員態度強硬,稱“現在給不了,那是你的事”,此舉引發學生集體不滿。
更受詬病的是,部分指導老師將簽署就業協議作為離校單簽字放行的前提條件。多名學生透露,老師明確要求“隨便簽個單位就行”,甚至提供虛假企業信息供學生填寫。“為了順利畢業,只能配合造假。”一名不愿具名的畢業生表示,這種行為明顯是為了抬高學校就業率數據。
根據教育部規定,高校嚴禁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不得將畢業證書發放與就業簽約掛鉤,更不得篡改、虛報就業統計數據。湖南工學院的做法涉嫌違反上述規定。有學生質疑,學校通過行政手段施壓,不僅損害學生誠信意識,更可能導致就業市場數據失真,誤導教育決策和社會認知。
目前,相關爆料已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話題閱讀量超百萬。截至發稿,湖南工學院尚未就事件作出公開回應。教育界人士指出,高校就業率本應是辦學質量的客觀反映,若通過造假“注水”,既違背教育初心,也會透支社會對高等教育的信任。
隨著畢業季來臨,此類事件凸顯部分高校在就業考核壓力下的急功近利心態。專家呼吁,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高校就業數據的核查監管,建立“零容忍”的追責機制,切實維護畢業生合法權益和教育生態的風清氣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