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款留學生計劃(1909-1949)歷史背景: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庚子賠款退還法案》,將部分《辛丑條約》賠款(約1,078萬美元)用于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旨在“增進中美文化聯系”。計劃由清政府外務部與美方共同管理,1909年設立“游美學務處”(清華學堂前身),負責選拔學生。
選拔機制:考試科目: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史地。年齡限制:最初要求15-20歲,后放寬至22歲。學制:先入清華學堂預科1-2年,再赴美完成本科至博士學位。
歷史分期:
第一期(1909-1911):直接選派,共3批180人。(已介紹了18位)
清華時期(1912-1929):清華學堂改制為留美預備學校,系統培養。
延續階段(1929-1949):雖庚款停付,但清華基金持續資助。
清華學校時期(1912-1929年)庚款留學生中的代表人物:
葉企孫(1898-1977)
1936年清華物理系師生(二排左三為葉先生)
籍貫:上海,留學: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士,1920)、哈佛大學(物理博士,1923)
主要貢獻: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1925年創建清華大學物理系,培養錢三強、王淦昌等科學家??箲鹂蒲?,1943年主持研制中國首臺軍用真空管(用于無線電發報機),打破日本封鎖。
侯德榜(1890-1974)
侯德榜(右二)與同學
籍貫:福建閩侯,留學:麻省理工學院(化工學士,1916)、哥倫比亞大學(化工博士,1921)
主要貢獻:侯氏制堿法發明者,1933年突破索爾維法壟斷,使純堿成本降低40%。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總工程師,1926年建成亞洲首座合成氨廠(南京永利铔廠)。
聞一多(1899-1946)
聞一多先生
籍貫:湖北浠水,留學:芝加哥藝術學院(美術,1922-1925)
主要貢獻:新詩運動先驅,1923年出版詩集《紅燭》,開創現代詩歌意象體系。甲骨文研究,1932年發表《詩經新義》,用古文字學考證《詩經》疑難字句。2009年,聞一多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梁實秋(1903-1987)
梁實秋先生
籍貫:浙江杭縣,留學:科羅拉多學院(英語文學,1923)、哈佛大學(文學碩士,1926)
主要貢獻:莎士比亞全集首譯者,1936年完成《威尼斯商人》首個白話譯本,至1967年譯完37部。文學批評,1927年著《浪漫的與古典的》,批判新文學過度西化傾向。
大家讀書的時候,有背過梁先生的散文嗎?
茅以升(1896-1989)
茅以升先生
籍貫:江蘇鎮江,留學:康奈爾大學(橋梁工程碩士,1917)、卡耐基理工學院(博士,1919)
主要貢獻:第一次知道梁先生還是在中學課本上,為錢塘江大橋總設計師,1937年建成中國首座公鐵兩用橋,采用“射水沉樁法”攻克流沙層。標準制定,1923年主持制定《中國鐵路橋梁設計規范》,統一全國技術標準。
顧毓琇(1902-2002)
顧毓琇先生
籍貫:江蘇無錫,留學: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博士,1928)
主要貢獻:中國電機工程先驅,1932年創立清華大學電機系,設計首臺國產交流發電機(1935年)。非線性控制論奠基,1945年發表《顧氏變數法》,解決非線性電路分析難題。
潘光旦(1899-1967)
潘光旦先生
籍貫:江蘇寶山,留學:達特茅斯學院(生物學學士,1922)、哥倫比亞大學(遺傳學碩士,1924)
主要貢獻:優生學與中國家族制度研究,1928年著《中國之家庭問題》,首次用統計學分析近親結婚危害。民族學奠基,1934年組織西南民族調查,發現彝族“父子連名制”社會結構。
吳宓(1894-1978)
吳宓先生
籍貫:陜西涇陽,留學:弗吉尼亞大學(文學,1917)、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1921)
主要貢獻:《學衡》雜志主編,1922年創刊,主張“昌明國粹,融化新知”,對抗新文化運動激進傾向。紅學研究開拓者,1920年發表《紅樓夢新談》,首倡“文學比較分析法”。
戴芳瀾(1893-1973)
戴芳瀾先生
籍貫:湖北江陵,留學:康奈爾大學(植物病理學博士,1923)
主要貢獻:中國真菌學奠基人,1927年著《中國真菌名錄》,收錄4,387種,其中1,022種為新發現。抗病害育種,1931年育成抗黑穗病小麥品種“中農28號”,推廣至黃河流域。
陳煥鏞(1890-1971)
陳煥鏞先生
籍貫:廣東新會,留學:哈佛大學(植物學博士,1919)
主要貢獻:中國植物分類學體系創建,1928年建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采集標本16萬份。保護珍稀植物,1930年發現并命名“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震驚國際學界。
薩本棟(1902-1949)
薩本棟先生
籍貫:福建福州,留學:斯坦福大學(機械工程學士,1924)、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博士,1927)
主要貢獻:中國電機工程教育奠基人,1928年任清華學校物理系教授,設計中國首套電機工程實驗課程??箲鹂蒲校?941年研制“薩氏真空管”,用于軍用無線電設備,打破日本技術封鎖。
施嘉煬(1902-2001)
施嘉煬先生
籍貫:福建福州,留學: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碩士,1925)、康奈爾大學(水利工程博士,1928)
主要貢獻:中國水利工程先驅,1934年參與設計三峽工程首份勘測報告,為勘測隊技術負責人。黃河治理,1933年提出“束水攻沙”方案,用于花園口堵口工程(1934年實施)。
雷海宗(1902-1962)
雷海宗先生
籍貫:河北永清,留學: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1927)
主要貢獻:中國歷史周期論提出者,1930年著《中國的兵》,首創“文化周期衰變說”,解釋中國歷史變遷。抗戰史學,1940年發表《無兵的文化》,批判傳統文治主義對國防的消極影響。
洪深(1894-1955)
洪深先生
籍貫:江蘇常州,留學:哈佛大學(戲劇文學碩士,1922)
主要貢獻:中國現代話劇奠基人,1923年創作《趙閻王》,首次將表現主義手法引入中國話劇。
電影審查制度開創者,1930年主持制定中國首部《電影檢查法》,禁映辱華影片。
吳有訓(1897-1977)
吳有訓先生
籍貫:江西高安,留學: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1926,師從康普頓)
主要貢獻:康普頓效應驗證者,1925年參與康普頓X射線散射實驗,論文署名第二作者(《Physical Review》1925)。中國實驗物理學開拓者,1928年在清華建立中國首個高校X射線實驗室。
周培源(1902-1993)
周培源先生,年輕照
籍貫:江蘇宜興,留學: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1926)、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研究,1928)
主要貢獻:湍流理論奠基人,1940年提出“湍流脈動方程”,被國際學界稱為“周氏理論”??箲鸾逃?,1938年任西南聯大物理系主任,在昆明山洞中堅持實驗教學。
袁復禮(1893-1987)
袁復禮先生
籍貫:河北徐水,留學: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博士,1921)
主要貢獻:西北科學考察團核心成員,1927年發現新疆準噶爾盆地恐龍化石,命名“袁氏闊口龍”。石油勘探先驅,1938年預測玉門油田儲量,奠定老君廟油田開發基礎。
本文介紹是清華學校時期(1912-1929)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貢獻(共18位),也希望大家把知道的其他先輩留言在評論區,讓更多人知道。喜歡的朋友,辛苦您們關注一下我,將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多歷史內容,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