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癌(HCC)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HCC 的治療以手術、消融以及肝臟移植為主,但是術后容易復發;此外,由于發病隱匿,HCC在確診時多為中晚期,這使得系統治療尤其是免疫治療成為HCC重要的治療方式1。
2025年4月17日,由中關村精準醫學基金會舉辦的“百問必答-肝膽腫瘤治療進展沙龍”線上學術交流會,本次會議聚焦肝膽腫瘤治療,特別是晚期肝細胞癌的免疫治療策略,邀請了來自深圳地區的多位權威專家及臨床醫生,共同交流診療經驗,探討研究進展,促進臨床規范化發展。
聚焦肝癌免疫治療,共探臨床診治新篇
蔡慶賢 教授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肝臟腫瘤科
主任醫師
肝臟腫瘤科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感染性腫瘤專委會 常委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藥物性肝病學組 委員
廣東省藥學會肝臟病專家委員會 副主委
廣東省醫師協會肝病專委會脂肪肝與免疫肝學組 副組長
深圳市醫學會肝病專委會 秘書
深圳市醫師協會肝膽胰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委 副主委
2020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廣東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20深圳市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深圳市實用型臨床醫學人才
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在Journalofhepatology等雜志發表SCI論文15篇,總影響因子>100分,被引頻次>2000次
蔡慶賢教授表示,本次開展的腫瘤免疫治療臨床診治能力提升和規范化項目學術活動,重點聚焦肝癌免疫治療,旨在探討肝癌免疫治療的臨床經驗與研究內容、推動學術共享、加強青年醫生間的交流協作。此次邀請到了深圳眾多青年才俊,共同就肝膽腫瘤治療的新進展展開交流,助力提升相關臨床整治能力與規范化水平。
替雷利珠單抗引領:晚期肝癌治療新突破與思考
黃小準 醫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 肝膽外科
主治醫師
深圳市醫師協會肝膽胰腫瘤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秘書長
深圳市醫師協會肝膽胰腫瘤專委會 肝癌轉化多學科協作治療組組長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肝臟腫瘤學分會 委員
第三屆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肝膽胰微創分會 委員
廣東省器官醫學與技術學會肝癌多學科綜合治療專委會 常委
廣東省器官醫學與技術學會胰腺數字醫學與微創技術專委會 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胰腺分會 委員
廣東省抗癌協會胰腺分會 青年委員
深圳市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 委員
IHPBA會員;A-PHPBA會員;美國APA會員
黃小準醫生圍繞「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晚期治療的進展和思考」這一話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由于肝癌發現時多已處于晚期,系統治療成為主要治療方式,并幾乎貫穿整個治療過程。其中,免疫治療的發展經歷了從1.0時代的單藥探索、2.0時代的靶向+免疫組合、3.0時代的免疫聯合局部治療,到如今4.0時代的“雙免+局部”策略。
替雷利珠單抗是目前唯一同時被NCCN和中國國家衛健委《肝癌診療指南》推薦的中國原研免疫藥物,在RATIONALE-301研究中表現優異。與索拉非尼相比,替雷利珠單抗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長達36.1個月,3年OS率達29.2%,具有長拖尾效應,安全性也更好。
此外,黃小準醫生還提到,目前臨床中應用的免疫治療方案多樣,如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免疫聯合靶向、雙免組合、免疫+局部等多種組合策略,各具優勢,雖然能夠使患者獲得更高的緩解率和生存期,但也需注意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強調治療個體化及安全性的重要性。
肝癌治療新視角:免疫治療應用前景與臨床選擇挑戰
王甫譽 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 肝膽胰外科
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醫學會微創外科學會分會 委員
廣東省數字醫學分會 委員
深圳市醫師協會肝膽胰腫瘤專業委員會 常委
深圳市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 委員
深圳市醫學會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 委員
深圳市醫師協會加速康復醫學分會 委員
深圳市醫學會肝膽胰外科分會 委員
王甫譽教授強調,肝癌的治療模式正逐步從單藥向聯合用藥、多策略組合演進,而替雷利珠單抗在單藥應用中便具有相當大的潛力。王甫譽教授分享了多例因聯合用藥副反應大而改為單用替雷利珠單抗的患者,部分患者已無復發超過三年,療效理想,副反應少、經濟負擔小,顯示出良好的真實世界應用前景。此外,他還指出藥物組合選擇在實踐中仍存在較大個體差異與醫生偏好。
羅芳 醫生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肝臟腫瘤科
主治醫師
深圳市衛健委菁英人才培養對象
廣東省醫師協會肝病專科醫師分會 青年委員
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中醫脂肪肝專委會 委員
廣東省教育協會肝病專委會 委員
深圳市醫師協會膽胰腫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理事會 理事
深圳市中醫藥學會肝臟病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 委員
深圳市醫師協會腫瘤免疫治療專委會 委員
羅芳醫生認為,晚期肝癌治療百花齊放,但藥物組合多且無明顯突破瓶頸,導致臨床選擇難。不同醫院中心有各自偏好的“黃金搭檔”,需通過臨床實踐總結、分享數據以優化方案。同時,羅芳醫生強調,不可切除肝癌中免疫治療與局部治療聯合的時機把握至關重要,既影響療效也影響副反應。而關于療效預測,CD8檢測具潛力,但當前數據仍有限。此外,影像學評估、生物標志物如外泌體的研究也值得進一步探索。
會議主席蔡慶賢教授總結道,本次會議內容緊湊、聚焦臨床關鍵點,各位青年專家不僅臨床經驗豐富、思維活躍,還展現出扎實的研究功底和強烈的探索精神,對臨床問題感知敏銳,能透過現象探尋規律。小范圍的專題式討論有助于深入學術交流,也為未來的多中心合作和課題聯合申報打下了堅實基礎。蔡教授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此類高質量的學術活動,持續推動肝膽腫瘤治療的進步。
項目簡介
百問必答項目由中關村精準醫學基金會發起,致力于腫瘤免疫治療臨床診療能力提升及規范化。項目面向全社會醫療衛生機構及相關領域臨床醫生,聚焦腫瘤免疫治療臨床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跨學科合作和學術會議組織,快速解答臨床中疑難典型問題,以提升臨床醫生的疑難處理能力,減少治療阻礙,延長患者福祉。
項目計劃開展多場線上學術交流會議,圍繞腫瘤免疫治療主題進行深入探討,打造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強化區域中心醫院對下級醫療單位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醫療單位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共促國內腫瘤免疫治療臨床診療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公磊, 等. 肝細胞癌免疫治療進展[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25, 40(5): 347-35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